赶集

作者:杨新民

赶集

城里人,大多没有赶集的习惯,农贸市场都是常市集。只有农村的集镇,农历每月逢一、三、六、八,或者二、四、七、九,或者三、五、八、十,或者一、四、六、九的日子才有“”,也就是集镇有人。

逢集时,整个街道全部都是摆摊设点的,所卖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集镇周边的商贩和农户,早上便从四面八方云集于此,进行买卖交易。吆喝声、叫卖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好一派热闹的场景。

赶集的,大多数都是头一天早早约好,三五成群的结伴而行。步行的、骑车的、乘车的都有。遇到才去的打个招呼:“上去啦。”遇到回去的打个招呼:“下去啦。”听起来,感觉蛮有地方特色的。

有些乡镇除了逢集以外,每年的农历新年还有个地方庙会。不少从山东、河南、安徽来的商贩,早早地来到宿迁,报名抽取摊位号。

乡村的集市大都是早集,天刚亮就有不少人占个地方摆摊。多数是卖菜的、卖肉的,也有卖鱼的、卖鸡鸭鹅的、卖猪牛羊的、卖五金百货针头线脑的,有卖粮食的,也有卖特色小吃的。一般是早上六、七点钟上人,十点多钟散集。

小时候赶集,必须前一天就要做好准备,把自己最好的衣服穿上,把零花钱小心翼翼地放在口袋里,以备买自己心爱的小玩具或者小零食。

那时候,各家的自留地种了不少菜。夏收前或秋收后,大人在平板车装上收获的农产品,拉到周边乡镇或者县城去售卖。大白菜卖到一毛钱15斤,一车的菜卖块把钱。来回很辛苦,却舍不得在集上买吃的,从家里带来干粮,二分钱买碗开水,就解决吃饭的问题了。有时卖不掉,再用车子拉回来,甚至把卖不完的菜扔到路边河沟里。

集市分为多个区域。木行,是专门做木材交易的,主要是农民自家培育的树苗和自家砍伐的树木。树苗交易多在清明节之前,有桃、李、梨、苹果、葡萄等果树苗,最多的是杨树苗。树木交易长年都有,大多是桑、槐、榆、柳等乡土树种,一般买来打家具的,也有杨树,用来盖房子。农村打家具、盖房,对于木材比较讲究。尤其是打棺材,讲究“头不顶桑,脚不踩槐。

粮行,是买卖粮食的。有专门开行的,就是后来的交易所。开行的负责称重量,也有把粮食拎起来估价的,要收取一定的行佣(即手续费)。有时候家里来客人,没有钱买菜,便搲点粮食装在挎斗里,拿到粮行去卖,然后再买点菜回来招待客人。粮行除了交易粮食,还有猪饲料的买卖,如麦麸子、稻糠、山芋藤等等。这种交易的计量工具是“斗”,按斗计价。

猪行、牛行一般在一起,洋河人称为“四蹄行”。四蹄行有“讲行的”,现在称为“经纪人”。买卖成交后,双方付给讲行人一定的手续费。讲行人一般有个闲散性组织,按照地域划分,负责几个集市的牲畜交易。鸡鸭鹅等家禽交易也依附在旁边,都是活禽交易。禽蛋交易很少用称来称重,大多是按个计价。

为了烘托集市气氛,逢集时常常有唱大鼓说书的,唱说《岳飞传》《杨家将》之类。唱书的嘴干舌苦,唱到紧要关头,拿签的(替说书人收费)就开始逐人收取费用。没有具体数额要求,多少随便你给,也有蹭听的,时间长了也就习以为常。拿签的有时拿着帽子、有时拿着小盆,一场书收一、两次,集市散集唱书的也就结束了。一些老客意犹未尽,只等下次逢集赶场再续上。

赶集
在农村工作的那些年,我也隔三差五地赶集。一个乡镇有三、四个集市,以郑楼镇为例,除了郑楼街,还有古城、陈圩、张渡。王付也逢过集,没多久就偃旗息鼓了。

小一点的集市是依村而建,村里的干部参与管理,处理交易纠纷。我们派出所赶集,主要是抓“扒手”。过年过节前后,赶集的人比较多,人头攒动,前呼后拥,也是扒手活动高发期。我们穿上便装,带上手铐,手铐这种警具最能够体现警察身份。开始行动前,首先要观察,看清楚有几个扒手,再他们“伸手”的时候,当场抓获。这样做,打击了现行的违法犯罪,也起到极大的震慑作用。龟出一滩,鳖出一段,扒手也就集中在极少数的地方,通过一、两次打击,集市能够平稳大半年。

赶集,不仅是传统的商品交易活动,也能让你分享收获的喜悦。有时候赶集,可以看到和买到平时很少见的东西,如地方土特产、干货、稀有的水产品(野生老鳖虎头鲨)等。也能看到平时不常见的农具和生活用品,如簸箕、油系子、提斗子、蔑篮子、月饼模子等。真的是不仅尽饱眼福,还能够增长阅历和知识。

我曾经在泗洪县曹庙的盛圩街上买过一本关于英语学习方面的书,时至今日仍视为珍宝。如今在自己旅游、出差时,也不忘早起抽空去赶集。去九华山下赶集买蕨菜、去云南通海赶集买菜刀、去安徽六安霍邱赶集买茶叶、去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赶集买沙葱、去山东泰安赶集买槐花蜜,去安徽金寨买金蝉花,去河南温县买铁棍山药,去陕西潼关买石榴。每一次赶集都有满满的收获,尤其是看到集市上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商品,对自己的视觉冲击很大,就感觉没有枉虚此行。

现在城里退休的老人,喜欢坐上公交车到乡下赶集,乐此不彼。他们把附近乡镇的逢集日记得一清二楚,不仅是去农村呼吸新鲜空气,也把乡下无公害的新鲜蔬菜买回来,尤其是周末,已经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从城市到农村,赶集已成了一种时尚。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