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凤清于老凤声

作者: 黄海生

雏凤清于老凤声

A省德高望重享誉书坛的高老,从省城来到偏安一隅的古老小镇避暑度假。

镇文化站领导安排假期值班的美工小普做高老的私人助理。主要工作是协助高老创作时,在偌大的书案上铺就宣纸压上镇石拿章取印沏茶倒水,类似古时候文人墨客身边的书僮小厮。

白日,这座依山傍水的多情小镇,让人淡忘世俗的浮躁,在纷乱中摘的一缕宁静。

银发披肩和精神矍铄的高老,独爱这境世外桃源。每日里读书看报品茗赏景。偶尔捧出一支精致的烟斗,点燃烟丝,边吸边沉思。搞得满屋的烟雾缭绕。不时地在宽敞的房间里迈着大步,前前后后来来回回地走动着,心神不安,像即将分娩面临苦痛而又充满希望喜悦的母亲。可能这就是艺术家所谓创作灵感的火花即将闪耀的状态吧。

漂浮的烟雾散发着刺鼻的味道,小普美工只得强忍着不敢咳嗽。抬头仰视着反反复复来回移动的高大身影,畏畏缩缩诚惶诚恐地侍立书案边随时待命,敬畏艳慕地盯着高老,屏住呼吸不敢出大气,唯恐惊扰了老先生的思绪。小普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乡下人,曾经被省城美术学院录取,但拿不出高额的学杂费,只得舍弃,只好在家乡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儿。后被文化站长慧眼识珠,留在了文化站做些画画海报写写标语整理图书打扫卫生的差事。

眉头紧锁踱着大步的高老突然停了下来,站到铺好四尺宣纸的书案前,抓起放在砚台上的长锋羊毫,足足地蘸饱浓浓的墨汁,挥洒起来。手腕时而上抬,时而下压,灰白的宣纸上,轻盈处,如游龙戏水,蝴蝶翻飞;凝重处,力透纸背,气势浑厚。真是笔走银蛇,铁划银钩……整幅作品的章法布局可谓洋洋洒洒计白当黑,实乃高手中的高手。直把在一旁服务的平日木衲无语的小普美工看呆了看傻了,敬佩的五股投地,心里不停地叫好。

可能是高老的灵感过于丰富,一发而不可收,情绪高涨激情四射接二连三地挥洒出多幅狂草。真不愧是享誉海内外的书法大师。

傍晚,青石铺就的长巷,飘荡着古城淡淡烟火。偶有零星的行人走过,把恍惚的记忆,遗落在时光里,这是一座闻着风都可以做梦的小城。

狭小拥挤破旧的小屋里堆满了书籍笔墨纸砚。熹微的台灯下,小普汗流浃背聚精会神,在篆刻印章。以刀带笔,将书法的古韵雅趣在方寸之间以一种美轮美奂的方式呈现出来。

日子就这样的程序化的日复一日,像绕城而过的流水。

这是临近假期末的一天傍晚,高老饶有兴致持一把他的墨宝的折扇,摇头晃脑地吟诵着古人诗句,挺胸昂首悠闲自得地在古街巷溜达。沐着晚霞,踏着青石。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地就走出了小城,到了乡野。忽然间,似海市蜃楼,眼前闪现一个村头空旷地带类似书法作品展览的壮观景象,像是磁石,吸引高老先生快步走近,细看端倪。顿时惊呆了……

长长的铁丝上夹,挂着横幅条幅中堂一幅连一幅没有装裱的书法作品。严谨精致工整的小楷,有着魏晋飘逸洒脱风格;如龙飞腾似凤飞舞的行草最为靓眼,笔墨间有着书圣王羲之父子的基因。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字形正奇交错,大大小小,开开合合,线条粗细变化明显,跌岩有致。运笔如行云流水,不受束缚,整行一笔而下,有如神仙般的纵逸,来去无踪。浓淡、枯湿、疏密、虚实、顾盼、错落、偃仰、起伏,仿佛一派气壮山河的场景,实乃上乘之佳作。揉揉眼睛,真真切切; 捻断一茎短髭,痛,非梦境也。风水宝地藏龙卧虎啊……

高老正忘我地沉浸陶醉在这美妙的书法天地里,这时,走来了一个衣衫破旧的朴朴实实的中年农妇。饱经沧桑的高老抑制不住激动,问道何许人所为?答曰,是他在镇上文化站当美工的儿子胡写乱画,说堆在屋里怕发霉,今日天气晴朗,拿出来透透气晾一晾; 说哪天,要带上省城拜师哩。

如水的月光与街灯交融,如梦如幻。返回住所的途中高老手握收拢他的墨宝的折扇,一路上垂着脑袋,像中了魔怔似地,口中反反复复喋喋不休地念叨:雏凤清于老凤声,雏凤,雏凤……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