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行之三——游庐山

作者:顾遵亚

南昌行之三——游庐山
受“格美”台风的影响,南昌26日晚上就下起了大到暴雨,刮有5级的大风,大家都耽心明天去庐山,天气还会不会下雨,我们的旅游能不能受到影响。

2024年7月27日早上起来,看看天气还很好,多云。天气预报还会有雨,现在没有雨,那就去,一路上有时还冒太阳。南昌距离庐山有100多公里,我们开车快到庐山脚下时,下起了蒙蒙小雨,看庐山仿佛是一幅画卷,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让人心驰神往。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被誉为“人文圣山”,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我们来到景区旅游服务员中心,雨下的更大了,走进服务中心,游客还不少。经了解得知,由于雨天关闭了部分有风险的景点,游客不得雨天通行,当时感到很扫兴,真是天不作美。即然来了,就要玩个高兴,我们买了开放的景点门票、车票,准备排队乘车上山,这时雨不仅不停,而且还是大一阵小一阵,我们带的雨具不够用,又买了四件雨衣。大约排有近20分钟的队才乘上景点旅游公交。

乘上旅游公交顺着盘山道上山。据介绍,庐山盘山道公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明太祖朱元璋为了运送石料修御碑亭,下令开辟了九十九道盘的登山御道。它是一条依山而建,蜿蜒崎岖的公路。

关于庐山盘山道的具体弯数,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法认为庐山北力盘山道有400道弯,也有资料指出盘山道经过多次维修和拓宽后,许多弯道被拉直,估计有300道弯。

毛主席当年上庐山时,问身边的工作人员,庐山有多少道弯,回答是有400道弯。毛主席就让身边的工作人员带上火柴,那的每盒火紫100根,每拐一道弯扔一根火柴,到山顶整整扔掉四盒火柴,那应该是400道弯了。毛主席在上山的路上抽了4颗烟,用了4根火柴,这样算来,庐山的盘山公路有396道。

雨仍然不停的下,雨点打在车顶上向敲锣,司机前面雨刮器不等的来回刮水,能见度不超过50米。只见司机集中精力谨慎驾驶,大家在车内屏住呼吸,特别是转弯处,人体还要随着车东倒西歪。是见路边悬崖云雾缭绕,向下看就是无底深渊,不敢东张西望,只叫见峡谷震耳的流水声。

车开到庐山人民剧院,因雨天车就不在向前走了,游客全部下车,看到外面哗哗的大雨都不愿下去,不下不行,有的打伞,有的穿雨衣,有的就干脆光头淋,无法在外停留,更无法拍照留念。直奔剧院,只有在室内参观。

庐山人民剧院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庐山会议旧址。庐山在当代中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先后于1959年、1961年、1970年三次召开会议,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期间留下的经验和教训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195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在此召开。这次会议是根据1958年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以高指标、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经济生活以及其他方面出现了许多混乱和困难。毛泽东觉察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出现了不少问题,着手纠正已经发现的“左”倾错误。会议开始,毛泽东提出十九个问题,要求与会者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前提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统一认识,动员全党完成1959年的“大跃进”任务。

南昌行之三——游庐山
从7月3日起,会议分成六个大组进行讨论。讨论中,与会者原则上拥护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同时,许多与会者从不同角度强调“大跃进”以来问题的严重性,认为前一段纠“左”虽然有成绩,但还很不够,要求进一步深入。甚至认为纠“左”过了头,使干部群众泄了气,岀现了“右”的倾向。

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向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信中在肯定1958年成绩的基础上,着重指出了还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及其原因,反映了客观实际和群众要求。

毛泽东将彭德怀的信批示后,印发给全体与会者,进行讨论,讨论中,许多人同意彭德怀的意见,明确表示支持彭德怀的观点。也有人说彭德怀的信夸大错误,低估了成绩,有埋怨情绪,甚至认为这封信实际上否定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是针对毛泽东的。此后,会议形势急转直下,气氛骤然紧张。主题由纠“左”变为反右,矛头直指彭德怀等人,形成一边倒的局面。

最后会议认定彭德怀等人为“反党集团”,决定把他们调离国防部、外交部、和省委第一书记等工非岗位。同时保留他们在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的职务,“以观后效”。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决心指出,在庐山会议上,毛泽东同志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同志的批判,所谓的“反党集团”也是完全错误的。

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的困难,在产峻的现实面前,全党决心认真调查研究,纠正错误,调整政策。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领导人,纷纷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调查的基础上,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农业六十条》,农村的“共产风”得到遏制。人民群众最紧迫的问题开始得到解决。与此同时,科学、教育和其他方面的调整工作也在展开,特别是推动工业的调整。

1961年8月中共央决定在庐山召开工作会议,8月23日至9月16日在庐山人民剧院举行。毛泽东主持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讨论“二五”计划后两年补充计划。会议讨论通过了周恩来、李先念、李富春、薄一波、陆定一所作的关于粮食问题、市场问题、工业问题、工业企业管理问题、高等学校条例和轮训干部问题的工作报告。还通过了邓小平主持起草的《工业七十条》、《高教六十条》。

在毛泽东1961年7月17日第二次登庐山时,他说:“这次要开一个心情舒畅的会”。会议期间,毛泽东经常在庐山芦林湖、将军河游泳锻炼,还兴致勃勃地畅游了长江。这次会议开的真是心情舒畅。

1970年8月23日,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人民剧院召开,毛泽东主持开幕式,周恩来宣布会议议程,讨论宪法修改问题,审定国民经济计划,战务问题。林彪在会上抢先发表讲话,他不顾毛泽东多次提出不设国家主席的建议,仍然坚持设国家主席。

全会期间,林彪集团大肆进行阴谋活动,陈伯达等按照林彪的意图,精心策划,断章取义节造的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关于天才的几段语录。

8月24日下午,在讨论林彪讲话的分组会上,有人制造“否认毛泽东是天才”、“贬低毛泽东思想”、“不赞成毛泽东当国家主席”等與论。造成一种紧张局势,毛泽东及时觉察到林彪等人为争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进行的宗派活动。于8月25日毛泽东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决定立即停止讨论林彪的讲话,责令陈伯达检查

南昌行之三——游庐山
8月31日,毛泽东写了《我的一点意见》,严历的批评了陈伯达“采取突然袭击,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周恩来坚决站在毛泽东一边,他在9月3日的发言中说:“《我的一点意见》是毛主席考虑了三天之后才写岀来的。揭发批判了林彪集团的阴谋,使全会回到原定讨论议题。周恩来因劳累过度,导致心脏出现异常,从5日凌晨开始吸氧。9月6月下午,中共九届二中全会闭幕。

庐山,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与之紧密相连。她不仅仅是蒋介石集团策划“剿共”阴谋、训练反共骨干、达官显贵避暑休闲的“夏都”,而且也成为了国共两党成功谈判、共谋合作抗战。国共两党的二次谈判都在庐山举行。第一次在庐山谈判的时间为1937年6月4日至15日,中共代表周恩来6月4日到达庐山。第二次在庐山谈判时间为1937年7月13日至18日,13日中共代表周恩来、博古、林伯渠抵达庐山。

国共两次谈判,内容丰富,交锋激烈,互有进退。尽管谈判在总体态势上,蒋介石处于强势、“主动”的地位,双方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完全平等的淡判,但是庐山淡判还是取得了重要成果。谈判体现了国共坚持合作抗战的民族大义和正确方向。

美庐别墅,位于庐山河东路180号,是一林庭院,占地9042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为916平方米,为二十世纪初欧式风格建筑。1903年英国人西伊勋爵建造,原为英国人赫莉太太的私宅。1933年宋美龄将别墅连同整个院落购得,1948年8月,蒋介石在院内巨石上题刻“美庐”二字,别墅由此而得名,蒋介石、宋美龄自1933年至1948把美庐作为“夏都宫邸”居住办公。

抗战初期周恩来在此同蒋介石谈判和递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解放后,毛泽东在此曾多次住过,于1959年、1961年下榻美庐。1959年毛泽东来到美庐别墅,脱口而出一句幽默风趣的肺腑之言:“委员长,久违了!”,透过毛泽东主席的这一句幽默之语可以看出,毛泽东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希望国共两党能有第三次真诚合作的机会,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能够早日完成袓国的统一大业。

冒着大雨参观完这些地方,身上全部被雨水淋透,脚上穿的旅游鞋还是皮鞋,也都当作胶靴走在水里。其它的景点再也无法参观,时间已是下午2点半,山上雨天吃饭都成问题,只有抓紧下山,到山下吃饭。

吃完中午饭已是下午4点多了,饭店老板向我们介绍一处可以看到瀑布的地方,雨天有时看不见,不知今天如何,你们来一趟也不易,你们在回南昌时,可次绕点路过去,在远处看看庐山瀑布的景色。我们就按照老板介绍的方向,开车赶到,那里原来是拍摄庐山瀑布打卡点,画廊上写着李白“望庐山瀑布”诗句。赶到时已有好多游客在那里拍照、打卡,由于雨天雾大,根本看不清瀑布,只能知道瀑布的方位。可是在我们到达约有5分钟左右,云雾拨开,让出一条天缝,/出现一道白色的水帘,大家都高兴的喊到:快看!瀑布出现了,那就是瀑布!游客们都忙着拍照,我们还算幸运的赶到这个地方,拍了几张照片,想留个影都很困难,因为都打着雨伞,遮挡视线。

南昌行之三——游庐山

因雨天好多外部景点都无法去游玩,如秀峰、白鹿洞书院、三叠泉等。毛泽东旧居、周恩来别墅、刘少奇旧居、朱德旧址也没有来得及参观,只参观了室内景点,庐山会议旧址、美庐别墅。虽然没有看到庐山的美丽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欣赏到古代文人的诗作“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庐山,“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但是我们在室内参观了会议旧址,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及历史文化。

冒着风雨去,顺着风雨回,结束了庐山一日游!

(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