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2024年6月17日邳州文化网上发表的陈景胜老师《马陵山一日游》,不由得让我想起12年前,也是6月里,从宿迁赶到新沂参与第二天的一个推介会,途经新沂市马陵山镇的“马陵山自然风景区”。
记得,在九十年代一份《徐州日报》上有一个版面介绍徐州地区旅游避暑胜地,其中就有马陵山,国家级4A景区,推荐指数非常高,是盛夏观光旅游福地。自此,心里总装着这个地方。多年来,对马陵山心神向往。
《山东通志·卷二十五·疆域·沂州府·山》载:“马陵山在(临沂)县东南九十里,与郯城接,长数百里,北盘府境,南抵宿迁,状如奔马……”。群山绵延,高低起伏,形似奔马,故名马陵山。
当年门票是四十五还是五十块钱,已经记不得具体数字了。我一个人在景区漫无目地闲逛荡,没有目标,走哪儿是哪儿,溜达大约三四个小时。
马陵山,群山环绕,峰回路转,沟渠纵横,山虽不高,却重峦叠嶂,蕴幽藏丽。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上山之前,我忘记带上食物,又是徒步,消耗体力,饥渴难耐,只能大体到了几个地方,粗略的走一走看一看。
我攀爬一段山石路就到“珍珠泉”,泉水是高坡上流淌出来。我就纳闷了,山上怎么会有流水呢?而且潺潺水流曲里拐弯,时缓时急,时高时低,在奇石假山之间奔流不息。泉水清澈见底,我不由得双手掬一捧泉水饮用,甘甜可口,忽然脑海里蹦出一句耳闻能详的广告词“农夫山泉有点甜。”宣传是千岛湖水库里的水源。广告是打概念牌,搞心理暗示。我认为这里才是真正无污染的纯正的山泉。
有一个小山洞,从洞顶上石缝里向下不断地“滴答–滴答”滴水,据说医圣孙思邈熬煮中药用的水就是这个水。中医中药对选择药材挑选水质是非常讲究的,如果这两样选择不好,将直接影响药效。
据说,当年医圣孙思邈的孙子主政徐州时,在徐淮大地瘟疫流行,感染百姓不计其数。孙思邈听闻后来徐,打算对症下药,但没有令他满意的水,便四处奔走,几经波折终于选此山泉水,熬制出来的药非常地奇效,治愈很多患者。
继续前行,经过一片竹林,夏风吹的竹叶“哗啦–哗啦”地响。大树遮天蔽日,暂时一片黑暗,脚下小路凹凸不平,俨然是进入一段黑里窟窿之地,我有点儿胆怯后怕了,后悔不该独自旅行,太冒险了,别说出现人,就是出现一只刺猬或扑棱一声飞鸟,也会惊吓到我。为了壮胆,就大声地模仿刘欢唱的《好汉歌》,用我沙哑的公鸭嗓瞎胡乱唱:
大河向东流哇
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
…… ……
生死之交一碗酒哇
说走咱就走哇
…… ……
你有我有全都有哇
…… ……
路见不平一声吼哇
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风风火火闯九州哇
…… ……
我有一位表大爷,虽读书不多,但说话很会拽词。我很佩服他关于“鬼”的观点和论断,我尊称“表大爷至理名言”。他说:“世上有鬼吗?没有,只不过是心里有‘鬼’,装着‘鬼’,自个儿吓唬自己罢了!”
历经一段暗无天日,终于见到一丝阳光。阳光从翡绿的叶子空隙直射大地,刺眼,耀眼,有一种重见天日感觉。提到嗓子眼的心终于落地。不久,头上露出蓝天,朵朵云团飞快地一飘而过,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过眼烟云”吧!
我小心翼翼地走在崎岖不平的陡坡路上,见前面有一片小溪,大概有三四十米远,在一座桥边有两只花斑老虎站立,其中一只正昂着头,张着血盆大嘴,仰天长啸的样子,威风凛凛,霸气十足。我顿时再次紧张起来,毛骨悚然,太恐怖了,不敢前行。空气里似乎弥漫着血腥味。我弓下腰,屏住呼吸,不敢言语。心里想完蛋了! 小命不保,怎么这么倒血霉啊!茫茫荒野,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在我极度恐慌和不知所措时,突然瞅见一个牌子,上写“老虎出没地”,下面标注是很久以前这里有老虎出入。原来如此,虚惊一场。我壮着胆子慢慢地向前挪动,路不远,走得慢,还是心虚胆怯。费力好长时间,才稍微临近近老虎。仔细地观察,果然是两只仿真虎模型,姿态不一,一只昂首;一只低首。但到老虎跟前,并不容易,必须从一面高的岩石峭壁上向下翻过两个陡壁,之后踏上小桥,钻过桥栏,就到了老虎跟前。虽然知道是假虎,但我还是没有胆量用手触摸。思想斗争好一会儿,才壮着胆子快速摸了一下虎毛。再不去碰一下,可能要被人讥笑鄙视了。
因为,在不甚远的稍高点儿地方,不知什么时候,站着两位妙龄少女,咯咯的边说边笑,好像在朝着我看呢! 我想肯定看到我又想碰又不敢碰“老虎”的窘态吧!弄得我脸红脖子粗的。男子汉大丈夫怎能让小女子看笑话呢?于是,鼓起勇气,毅然决然地触摸了一下长长的虎毛。
这让我想起了过年时,用打火机点燃鞭炮时的情景,很是雷同。右手握火机打出火苗,左手捏鞭炮,不长的导火线露出外面,敢点又不敢点燃的心理挣扎。即是点燃快了炸到手,点燃慢了不燃烧;怕炸到手又不敢点燃,不点燃则鞭炮不响。恐慌,矛盾,纠结,掺杂一起。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最终战胜自我,壮胆点燃导火线,鞭炮声“噼里啪啦”炸响……辞旧迎新,欢度新春。
假虎虽不咬人,但吓唬人。留意观察老虎出没地带,非同一般境地。这里挨着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树木郁郁葱葱。
距老虎出没地不远,有一大片开阔平缓褶皱地带,是远古时开始形成独特的丹霞地貌奇妙景观。许多裸露岩石,大都为紫红色砂岩、页岩。红色砂砾岩为丹霞层,就是平缓的地层与断裂组成赤壁丹霞以及流水风力等风化侵蚀,形成奇石、石桥和石洞,形状如城堡、宝塔、针状、柱状或峰林状。峰井耸立,山势陡峭,红岩丹壁,其色如屋丹,灿若明霞,这是大自然的造化和恩赐罢!
魏文帝曹丕创作五言诗《芙蓉池作》“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鲜。”丹霞,指天上的彩霞。这里被聪明的地质学家置换在地貌上,赋予联想翩翩,也很形象具体。中国的知识分子真不简单!
没想到,这里仍然保留着远古时代原生态的自然景观。被评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国家地质公园”。第一次所见,开眼界了。我随手捡了几块风化的小奇石装入塑料袋,后因搬家丢失,太可惜了!
在绕行返回中,看见竖写大字“三仙洞”,勒立石洞左侧。楷书,横细竖簇,笔划遒劲有力。三仙洞的传说版本有二,一个是写《聊斋》作者蒲松龄创作《三仙》;一个是民间小伙子故事。
传说一:
蒲松龄来过马陵山,古时候称钟吾一带,听闻传说,写一篇《三仙》。
有一个年轻人到金陵赶考,途径宿迁北一个地方偶遇三个书生,投缘,相谈甚欢。年轻人就打酒买菜,一起畅饮。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天黑,书生们邀年轻人到他们住地继续痛饮。于是乎,年轻人随三人到了一闲舒静雅之地 ,主宾就坐,饮酒,聊天。
其间,有一位书生提议抓阄按顺序作文一篇 。四人分别作文。年轻人读书生三篇,甚好! 悄悄抄记,藏于怀中。
酒罢,一位书生安置年轻人就寝。年轻人不脱袜履,倒床酣睡。天亮,书生醒困,头晚情景全无。见自个儿和仆人睡在一个山洞内,洞不大,但幽雅。摸怀里三篇文章尤在。
下山,探问当地人原故?答曰:“洞内住蟹、蛇、蛤蟆三仙,经常结伴出入。”年轻人惊愕不已。
后到金陵考场,所考题目正是怀内三仙所写。机缘巧合,事遂所愿,考中乡试第一名“解元”。
传说二:
山东有一小伙子贩鱼到南方,路上遇一白发苍苍的老翁笑呵呵地问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小伙子回复:“从山东来,到宿迁淮安去。”老翁递一封信给他,嘱咐路过钟吾村,上山找“仙人洞”朋友,把信交给朋友。
小伙子是个信守承诺的实在人,到了钟吾村就把鱼寄存在客栈,便拿着信上山了。山间雾气腾腾,十分幽静,山崖上有个洞,周围树木遮天蔽日 ,见有两个白须飘飘的老者蹲在大树下的石桌旁正在下棋。小伙子出于礼貌,不便打扰,就站立,观棋,不语。不知不觉连下三盘。观棋间,就看遮天蔽日的树叶一会儿青一会儿黄。直至傍晚,两位老者要留吃饭,小伙推辞说:“不便,尚有鱼留在客栈。”
第二天,小伙到村庄,客栈已不存在,问一位上了岁数的人怎么回事?老人家说:“听祖上传说,从前有一个山东年轻人贩鱼,歇息于此,到山上送信,不见踪影。所存鲜鱼腐烂成骨架,小推车剩一根短把。”
小伙赶回老家,也是面貌全非,庄名还在,家却没了。见两个中年汉子,说起当年贩鱼之事。中年汉子也知道有这档子事,但已隔六代。小伙子对他们说:“我就是那个小伙子。”两个人听他如此一说,火冒三丈,竟敢冒充他们的祖先,把小伙子狠狠地臭骂了一顿。
小伙子无奈下,回到马陵山,见两位老者仍在下棋,便问其由?老者告诉小伙子:“你在这儿观棋时,树叶一黄一绿间就过了300年,我们在这里修炼三千年,不如留下来一起修炼吧!” 自此,小伙子同两位老者一起休行问道。以后就叫“三仙洞”。
1945年冬,著名的“苏北大战”的前线指挥所就设在“三仙洞”。陈毅元帅在这里指挥千军万马跟国民党薛岳部展开生死搏斗,取得胜利。为以后的“三大”战役奠定良好的开端。自此以后,人民解放战争从一个胜利到另一个胜利,最终全国解放。这里是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群山环抱的峡谷有一片很大的湖泊。远处,湖面波光粼粼。在和风细雨的关照下,漾起层层縠纹。见一小舟划来,船桨激起微波,荡起一圈圈涟漪。湖水,如同一道天然景观,以隽永之姿,自然之美,给人们以美好而极其诱人的心旅体验。把大自然的山色,湖光,空气萦绕在一起,无穷无尽地给人们带来惊艳美好的静谧感受。
马陵山,果然名不虚传,绝对是顶好旅游胜地 ,有山有水,风景宜人,环境幽雅。倘若,想暂时远离喧嚣浮躁尘世,不枉到马陵山一游,那是一隅没有被世俗沾染的净土,在那儿会让你心旷神怡,涤荡性灵,开悟顿悟。
马陵山,人间仙境,宛如一幅绝佳绝色的中国水墨山水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