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大家谈|别让“升学宴”成为尴尬的“人情债”

移风易俗大家谈|别让“升学宴”成为尴尬的“人情债”

每年高考过后,“升学宴”和“谢师宴”络绎不绝。诚然,“金榜题名”是人生一大幸事一些市民认为,家长因为子女升学而报喜,宴请教师和亲朋好友,是人之常情,这种快乐值得庆祝和分享。

市民刘萌认为:“对于学生来说,考上理想的大学是人生的新起点,具有特殊意义,是可以办的。”

东湖社工赵轩觉得:“举办升学宴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庆贺,能分享喜悦。”

移风易俗大家谈|别让“升学宴”成为尴尬的“人情债”

也有一部分市民认为,很多“升学宴”过于讲排场,也让人们背负“人情债”,背离了美好的初衷。

市民袁培培说:“以前没见过办学宴拉拱门的,现在酒店门口、小区门口都摆放不少拱门,确实对很多家庭造成了负担,我感觉没有必要。”

市民黄咏梅说:“我觉得没必要大张旗鼓地办,容易形成攀比心理。”

移风易俗大家谈|别让“升学宴”成为尴尬的“人情债”

如今,伴随“升学宴”出现了攀比风气,讲排场、重面子,甚至对亲戚朋友进行人情“绑架”,带来了沉重的人情负担,与移风易俗相悖。针对这种现象,我市一些街道、社区也提前采取宣传措施,引导市民选择健康、文明、节俭的庆贺方式。

东湖街道新苏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高连洲说:“我认为办学宴应该实行报备,镇村大力宣传引导,让老百姓认识到这是一种奢靡之风,倡导他们少办、精办,缩小学宴的规模,邀请三五知己即可。”

东湖街道创建办主任冯赛说:“为了号召大家以文明节俭的方式分享喜悦,东湖街道办事处已经多次召开警示大会,引导大家用文明节俭的方式庆贺,严禁违规办升学宴和谢师宴,我们将尽快扭转这种攀比的铺张浪费之风。”

事实上,我们应该弘扬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让升学后的感恩回归正常状态,形成良好的尊师重教风气。正所谓,喜事何必竞奢靡,清茶笑语两相宜。

融媒体记者:李索雅
摄影:吕立三
编辑:程智
责编:裴培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