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大家谈|升学宴“火热” ,该不该办?

“金榜题名”本是人生一大乐事,和亲友们一起庆贺、共享喜悦也是人之常情,但伴随着近些年“升学宴”的兴起和扩大,也让一些人觉得有些“吃不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家的日常生活。

移风易俗大家谈|升学宴“火热” ,该不该办?

物业工作人员魏兵告诉记者:“自从进入暑期以来,我参加了六七场升学宴,每一场最少500元礼金,对于我每月的工资来说,确实形成一种负担。考上大学值得庆祝,但不能搞得太大,纯粹是为了拉来往。”

移风易俗大家谈|升学宴“火热” ,该不该办?

市民蒋继平认为:“考大学本来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小孩十年寒窗苦,金榜题名时,全家最亲近的人聚一聚,祝贺一下,这无可厚非,也是对孩子的表扬和认可。但是有的升学宴就变质了,大办特办,拱门摆好几里路,给亲戚朋友造成经济负担,带来了不良风气,这种行为需要制止,社会需要风清气正。”

移风易俗大家谈|升学宴“火热” ,该不该办?

个体户徐仲奎说:“几乎每个酒店门口都有拱门。现在能办酒席的饭店,除了初一、十五,咱们平时想去聚餐都没有桌,都被人承包办升学宴、谢师宴,有的酒店同时有两三家办,多的近十家,对其他想去饭店吃饭的人造成困扰。”

移风易俗大家谈|升学宴“火热” ,该不该办?

小区物业工作人员沈立君介绍:“我小孩考大学我没办,我感觉这是一种陋习,但是别人通知我去升学宴,我又不好意思不去。现在礼金最少300元,多了上千元。本来我想趁暑假带小孩出去旅游的,可钱都用到来往上了,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计划。

移风易俗大家谈|升学宴“火热” ,该不该办?

退休人员石德忍回忆:“过去,咱们农村小孩上学不容易,能考取大学,走出农村,是天大的喜事,大家都很羡慕,为之而高兴。现在学宴变成一种资金往来的性质了,虽然很多人反对,但又不得不如此,你办我也办,原来投资也要收回,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铺张浪费。”

事实上,庆祝的方式有多种。“隆重”的宴席、外在的奢华与排场,从来都不是分享升学喜悦的最好表达。让升学宴回归祝福的本质,才能让庆祝的形式更加多元化。

市民蒋继平说:“我孩子今年也考取了大学,我们自己家兄弟姐妹把小孩都带上,吃顿饭,聚一聚,不通知其他人。正在上学的小孩看着姐姐考上大学,对他们是一种激励,这是一个正能量的带动。趁这个机会,我们一个大家庭在一起聚一聚,还是不错的。”

小区物业工作人员沈立君觉得:“一个大家庭里有小孩考上大学,亲戚朋友都很高兴,我们给孩子买点学习用品,远远比上礼金要强多了。”

移风易俗大家谈|升学宴“火热” ,该不该办?

“一般来说,家里有小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周围邻居、本家亲戚,都觉得高兴,会主动过来道贺,沾沾喜气,但是不存在礼金这些事。有的长辈会给小孩一些钱,叮嘱孩子到学校好好吃饭、出远门买个行李箱,以表达心意。”运河街道庙山村村民胡宗波说。

“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升学宴”无疑是“余事”之列,摒弃攀比和跟风的心理,让升学宴回归其本来的意义,减少“餐桌上的浪费”“人情上的负担”,升学宴才能在时代变迁中找到恰当的位置,成为连接家庭、社会与个体成长的有益桥梁。

融媒体记者:程艳芳
摄影:陈国政
编辑:裴培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