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4
花玲玉懂得知识的重要性,她所追求的似乎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实际上文化知识是属于科学范畴,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能看的见也能摸得着的。当初见到李东奇时为什么不愿意他呢?花玲玉看不到儒雅随和的东西。而当见到邓西平时那颗心激动的咚咚咚的跳,她就是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在他身上不仅能看到儒雅随和,那文质彬彬的气质表现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就像那优雅女人一样,笑露八齿,坐如阿福,憨态可掬,温文尔雅,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托身于这样的人是花玲玉可靠的依赖,但偏偏命运不济,这么好的人却遭到了小人的算计,现在唯一的自豪就是和邓西平生了五个儿子一个闺女六个孩子,这是她的全部精神财富和今后的希望。她太想来福了,来福走了七八个月只收到杨秀凤那连标点符号算一起十七个字的信后,一直杳无音讯。现在也不知道来福到底什么样了。
正当花玲玉思念儿子来福的时候,来福跟着杨秀凤卖完糕点正在老山珍珠泉歇歇呢?他们坐在古木参天的树下,看着眼前镜山湖那开阔的水面,一对对鸳鸯在水面悠闲自得的游着,那欢快的野鸭一群群有的在觅食,有的扎着猛子嬉戏玩耍着,好不热闹噢!
杨秀凤对来福说:"来福这里好玩吧?"
来福问:"伯母,你说这里有鱼吗?"
"有啊!这里的鱼可大了,有一年我和你伯伯进山收栗子,回来的时候,正好遇见过在路边卖鱼的,他说刚从珍珠泉那边镜山湖里打上来的。我们就买了一条六斤多重的青鱼,回家你舅爷爷顿了一锅。那鱼可好吃了,我破天荒地吃了三碗米饭,撑得我第二天下午才吃点糕点,到了第三天才正常吃饭。"
来福问:"今天怎么没有卖鱼的,嗳!伯母你看那边几条船是不是打鱼的?"
杨秀凤站起来仔细的瞧瞧说:"好像不是,我看像是摘菱角的。"
"今天买不到,咱们过两天再走这,碰上了咱就买一条,让你尝尝味道,过过鱼瘾。"
来福说:"好!"
他们坐了一会儿,杨秀凤说:"天不早了,还有十七八里,咱们走吧?"
来福还有点意犹未尽感,不太甘心地跟在杨秀凤身后向江浦走去。
这些日子,生易还算正常,除了一家老小开支之外,还能撇下一半的钱。这些钱基本上都被杨秀凤存入私人小金库了。
杨秀凤这样死攒钱,也不能说她嗜钱如命,她主要考虑将来用钱的地方太多了。李文明大了,上学娶妻生子哪一件事不花钱,再说了,她还打算带着李文明到成阴县找邓西平。说不定在成阴县安家定居了呢?那得花多少钱呢?所以,杨秀凤拼命的挣钱赚钱攒钱。
唐菊花问过将来的打算,是不是让李文明认邓西平这个亲生父亲。杨秀凤说:"心里想让认,但是想想有点后怕,那样的话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如果不明不白的捂捂掖掖的,对孩子来说也不公道。到底怎么办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娘你说怎么办?"
唐菊花说:"现在谈这事,还是早点,孩子还小,这样做孩子一时半会接受不了,等长大点再说吧!不过有一点你得听我的。"
杨秀凤问:"是什么?"
唐菊花说:"攒钱!"
杨秀凤说:"娘,咱们俩想一起了。"
自从李家茶食店关门后,还没有一家敢开门的。这一关就是好几年,也确实让人受不了。当然李家人也听到了,就是最近要让店铺开门营业,这只是听传言,还没有官方文件。
杨秀凤想,真让开门了,营业量增加是好事,开销也多,那李继勇会时刻盯着那些钱的,说不定还没有现在挣的多呢?现在出点力吃点苦算什么,得抓住机会,多挣一点是一点,装进口袋是真的。
8 5
在吃晚饭的时候,赵勇师傅来到了来运的姑姥娘花钱侠的家。一般来说赵勇一个月能来两三次,主要是来找文化馆馆长的,因为赵勇是一名文学爱好者,经常到这里来找馆长给看看稿子,提提修改意见,然后寄给杂志社。赵勇写的小诗,小文偶尔也会变成铅字,也能获得十块八块的稿费。不过每次领稿费时,店员们都让赵勇请客,赵勇挣的没有贴得多。妻子问他图的什么,他就回答三个字:"我高兴!"
是的,赵勇师傅真高兴,今天就依"小徒弟"为名写了一首小诗,当然是歌颂劳动者的,他的主旨是激发人民热爱劳动,让人们从孩子起就培养劳动光荣的意识。赵勇等了一会儿,馆长没有回来,花钱侠说:"今晚是星期六,可能馆长又和人喝酒了,那么,咱们吃饭吧!"
赵勇答应:"好!"
来运忙去搬板凳,拾桌子,待到花钱侠把菜炒好后就开饭了。
赵勇就喜欢吃花钱侠做的菜。花钱侠炒菜的特点就是少而精,酥而脆,咸而甜,小鸡毛菜都能炒出淡淡的清香。那炒小草公鸡更是一绝,她能炒出鸽子的飞禽味。那清蒸芦鱼更是肉鲜味美,好吃极了。赵勇之所以喜欢来找馆长名曰看稿,其实他是想吃花钱侠的菜。花钱侠也真的很喜欢赵勇,因为花钱侠这六七年的发型都是赵勇师傅所为。熟人们都问:"花老师的发型真好看,是在哪里做的。"
花钱侠听到这话,就感觉飘飘欲仙,仿佛长得就像侄女花玲玉一样美丽,人见人爱。
这么多年一个人给做头来,不做出点事来就怪了,花玲玉喜欢让赵勇摆弄近两个小时的头。她最喜欢赵勇给她按摩,赵勇手上功夫是那么的好,穴位找的准,力气用的匀,最让她感到舒服的是,有那么一两个穴位使她飘飘欲仙,有快乐的要死要活之感。
花钱侠喜欢赵勇,借她老公的才华,稍加指点,略有改动赵勇的一篇文章或者一首小诗就能发表。好多人纳闷了,一个理发师,你图哪门子贱呢?写那诗、写那文章干什么的?难道说你真能成为李白、杜甫、白居易不成啊!连赵勇的妻子都说他就是个二百五贱货。不管谁说,赵勇就钻牛角尖,非把文学爱好这个兴趣发扬光大不可。闲暇的时候都要看书学习,写文章的过程很难,他不在意,只注重結果。
赵勇的第二个嗜好就是喜欢有个性的异性。花钱侠谈不上俊俏,但她气质却好,有点张扬的个性,显得很自然,看上去让人觉得舒服。那么为什么能产生这种喜剧的色彩呢?人的心情很重要。赵勇每次来,花钱侠都要精心做两三个可口的小菜,偶尔还拿瓶小酒招待一下。赵勇几两小酒下肚,什么荤的素的段子一齐上。这种好感让花钱侠动了真心。丈夫没在家的一个晚上,他们二人超出了做朋友的界限。从那之后两个人什么话都能说了,什么事都能做了。一些同事都说赵勇跟花钱侠有点亏,赵勇心里明白那有什么亏不亏的事呢?都是你情我愿之事,谈不上吃亏赚便宜!
今天晚上馆长不在家,来运在,二人只能吃饭喝酒,谈点来运之事。
花钱侠问:"赵勇,来运学的怎么样?"
赵勇看看来运说:"还行吧!就是有时候管不住自己,好往街上跑,如果能坐的住,这孩子手艺肯定超群出众,一定会有一把好手艺的。"
来运笑了笑看了姑姥娘一眼,然后就跑出去了。
花钱侠听这样说也就放心了。
赵勇又说:"姐,来运到底多大啊?"
"大概十二了吧!"
"十二岁了,怎么个子这么瘦小啊!"
"噢!我想起来了,我侄女生他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吃不饱饭,可能是营养不良的原因造成的吧?个子才这么小。"
赵勇"噢"的一声,表示知道了。
8 6
来运来到姑姥娘家不仅能吃的饱,而且比在邓南村家里吃的好。他很能吃,也很能干,在理发店擦擦抹抹洗洗扫扫的非常勤劳。理发店从员工到领导都非常喜欢。就有一条赵勇师傅不满意的是,有时候会往大街上跑,最长的一次竟然跑出去一下午,到快要下班的时候才回店里。其他员工都下班回家了,就赵勇自己在等他,赵勇第一次朝他发火了,问他:"去哪里了!"
他说:"跟才认识的一个小朋友到秋河码头去了。"
走哪干什么的:"他家住码头边,下午他爸带我们去秋河秋丰湖里打鱼去了。"
赵勇问:"你不知道正在上班吗?"
"师傅,我知道,可他爸说,'没事的,那么大的理发店,还缺你一个小毛孩,走,跟我打鱼去。师傅,我也想看打鱼,我就去了。谁知道他竟然打了一半天,我在船上急的要命,就哭着叫他们靠岸。才跟着我的小朋友一块回来的。"
赵勇念来运很听话,就没再继续吵,而是耐心地说:"来运,你要有事得给我请个假,不能善自往外跑,这么长时间不回来,我多担心啊!以后千万别跑了。"
来运答应了师傅。可是没过几天他又被小朋友们约出去了,赵勇这次可气坏了,这回没有吵他,而是把他关进储藏室,直到下班了才把他放岀来。有人解围说:"赵师傅,孩子还小,贪玩很正常,下次不要再关了,把孩子吓着了怎么办?"
这次赵勇真的没批评,就直接带给了花钱侠,对花钱侠说:"姐,这孩子我带不了,今天上午又往外跑!"
花钱侠看了看来运,又看看赵勇说:"来运得听师父的话,要好好学习手艺,姑姥娘给你做红烧肉吃行吧?"
到底还是没长大的孩子,来运一听红烧肉,把刚才畏惧的心理一扫而光,激动地说:"真的吗?"
花钱侠说:"真的,只要你好好学手艺,姑姥娘就给你烧红烧肉吃。"
来运兴高采烈地对花钱侠说:"姑姥娘你放心吧!我一定听话,我这就去打扫卫生,保证让家里干干净净。"
来运忙着去打扫卫生了。这时花钱侠看着赵勇笑着说:"你不要跟来运生气了,那有孩子不喜欢玩的,一天到晚圈在你们理发店里也怪可怜的,没事时你带他玩玩转转,徒弟还不跟你孩子一样吗?"
赵勇点点头同意了,然后深情的看了花钱侠一眼说:"姐,我成天来麻烦你和馆长,如果你就叫我带来运这件事干不好,我不是对不起你们吗?"
花钱侠说:"赵勇你想多了,不要急,慢慢管教,来运这孩子聪明着呢?连他姑姥爷都说这孩子聪明,可惜了,没有学上。"
赵勇说:"姐,没上学,是有点遗憾,不过只要跟着我,把手艺学成了也不错。"
花钱侠说:"那是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哪个人不理发,尤其是爱美的女人,你别看现在做头、烫发、染发、美容、化妆的少,一旦生活水平提高了,将来这个行业,前景很好。"
赵勇说:"姐,这算你说对了,我们这个行业,风不打头,雨不扫脸,在室内工作就是很好。"
赵勇说着这些优势,脸上露出了自信和喜悦的表情。
花钱侠说:"就是很好,只要你给我做过头,我就美哒哒哒的许多天。真的,人扮装好,自信心马上就来了,愉悦的心情,人就产生幸福感,这样能够使人长寿。"
赵勇说:"姐,你说的真好,你会联想我是心急,其中你把来运带来我们理发店,我第一眼就看中了这个孩子,虽然个子小点,但他很俊,深邃的眼窝,高高的鼻梁、大大的眼睛露出炯炯有神灵敏的目光,脸虽然瘦削些,只要营养正常,这孩子很快就会长得出类拔萃的,将来一定是位美男子。"
花钱侠听到赵勇这番话,忙说:"赵勇,这算你说对了,我那侄女婿,来运的爸爸邓西平那可是万里挑一的美男子。我那侄女花玲玉比那七仙女还俊,在二小教书时人都叫她八仙女,那个俊啊就甭说了。
8 7
来运的情况就是这样,可来福和杨秀凤相处的亲如母子关系。杨秀凤使出浑身解数想把技术传授给来福。
为了这事,杨秀凤专门找公公李师傅谈了一次,杨秀凤问:"大,我想今年冬天开始教来福糖活,不知道你能到加工室和我一起来教来福吗?"
李师傅答应儿媳妇的请求:"那有什么不行的?"
"行!就好。不管今年店铺给不给开门,就是我和来福跑断腿,也要把您老和我们做的精细上品的糕点卖出去。李师傅说:"也没有什么好做的,到时候如果结冰天冷时,我把一直想教你的糖活教给你们。糖活很累人,一年就是春节前后几十天,你准备点芝麻,花生一些原料,到时候我们做点胶切,花生糖什么的。"
杨秀风答应了,按照公公的要求,把原材料备好。
来福在表姐的指导下也开始有计划的学习了。来福喜欢阅读小说,不喜欢学诗和阅读散文。表姐也把一些可读性的历史书籍找给他读,反正南京师范学院的各种书籍都有,就借给表弟看吧!
杨秀凤发现来福这段时间长的很快,刚来的时候还没有自己高的,现在已经超过自己了,已经撵上李继勇了。李继勇对她说:"秀凤你看来福长的多快啊!这小子一定能超过他大,将来能长成高高的大小伙。"
天冷了,杨秀凤让来福到舅爷爷和唐菊花奶奶房间里铺张床住,怕来福一个人住在他大原来住的小住子里冷。二位老人都同意了,可来福不愿意去,理由是自己没觉得冷,并对伯母说:"江浦的冬天不会比成阴冷的,在成阴那么冷的冬天就盖一床被子不是也过来了吗?"杨秀凤对来福说:"其实我希望今年的冬天冷,到时候我和你舅爷爷一起教你做胶切,寸金,花生糖,你一定要认真的学噢!"
来福答应后又突然想起了春节想回家的事,就对杨秀凤说:"伯母,那我春节能不能回家呀!"
听到来福这话,杨秀凤想,是啊!那个孩子不想家呢?再说了,来福自从邓西平春天送我来,到春节快一年,也该让孩子回趟家了。可是她又一想,好不容易给公公商量好的,要在天气最冷的时候教来福糖活的,他走了,那还怎么教呢?
在这无耐之际,杨秀凤又来找娘商量商量了。
唐菊花的意见是,教还是要教的,因为这糕点行业,季节性特点强。年前这段时间生意最好,可以让来福晚些时候回家,过年在家多玩些天,过年后生意是淡季,唐菊花说这样安排你们考虑行吗?"
杨秀凤觉得娘这种办法很好,公公也说这样安排好。给来福说,来福也同意,杨秀说就按娘的方法办,公公李师傅自然也同意了。
进入了冬天,蜂糕、楂糕、桂花云片糕以及浆子活的糕点好卖。因为冬天是流感高发期,这个时候,一般老人都欢迎早上起来冲杯蜂糕当茶食喝。蜂糕的确有止咳化痰清热解痛之功效。尤其是,"早上一杯蜜,生活赛黄金;中午晚上,两碗糯米汤,一辈子不要用药方。"是的,杨秀凤为此专门请教过江浦县一位老中医,糯米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尤其是儿童,喝上五百克的糯米粥,就能把37度5的烧降到正常范围值。别人不信,杨秀凤信,因为李文明现如今低烧不用药。就熬糯米白粥喝,喝过之后一泡尿下来,再测体温就正常。
杨秀凤制作糕点,不像公公那样按照老规矩去做,而是经常改良,也吸收《千金方》和《黄帝内经》等食疗功效在内。比如枇杷糕具有化痰止咳作用,比如山楂糕具有软化血管硬化,降低血脂血压之功能,就是桂花陈皮云片糕都有健脾健胃消食化积作用。杨秀凤的糕点挑子越卖越受老年人的欢迎。她现在就是连来福背着也只能满足三分之二村庄人的需求。有人建议说不能换平板车吗?
换车子卖货,杨秀凤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可就老山里的村庄车子无法过去。杨秀凤不能光图挣钱,也得可怜那些七老八十走不动的老年人,他们非常需要杨秀凤的糕点,给这些老年人送去些甜蜜,也是杨秀凤义不容辞的责任。杨秀凤对这些老人自觉地承担一些责任和义务,所以,她久久不愿意换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