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邳古槐素有“大槐树”之称。据《邳州志》记载,元大德六年(1302年)夏,邳州霪雨50天,沂、武大溢,禾麦淹没,墙倒屋塌,邳人苦甚,祷叩龙神,不久雨止水退。1327年(元康定四年)冬,又奇降雷雨,邳民建庙酬神,名为“龙兴寺”,俗称“大王庙”。初建时颇简陋。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新建邳州城后,“大王庙”迁于城南黄河北堤。除正殿外,又增东庑及僧房等。庙院中植槐一棵,枝茂叶繁,亭亭如盖。
清康熙四年(1665年)春夏大旱至七月又雨涝,大风三日,合围古槐折干大半,以致枯萎,三年后复苏,槐心虽空,但仍郁郁葱葱。建国后,庙废树存,其址建古邳运输站。古槐因院内修理农机的废柴机油将根部污染,最终枯死于1987年。
2011年枯腐倒地。2012年在实施中心镇建设中,又重新植槐一棵,新植槐树直径近70公分,并立“古槐遗址”碑石以记。现“古槐遗址”广场已成为邳人舞动乡村的广场舞活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