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邓西和和邓大爱母亲密谋勾结后,邓西和不让邓西平一家人走路了。过去,他是念着大爱家人要走路,现在大爱死了,她儿子们也不在此处住。他就拉了两车土,就把窝在里面的邓西平家里的路给堵死了。
邓西平没有办法,就找到大队领导去给处理。大队长,让三队邓方知去处理,邓方知让邓西和立即将路上堵住的土清除掉,不得这样欺负人的。
这样处理的结果,显然邓西和一家老小是不能接受的。于是,邓西和一家老少都出来吵,邓方知说:"你们也不要欺人太甚,这样做是有违背常理。那邓西和家的人哪里愿意,继续争吵起来,邓方知说:"这大爱姐活着的时候不是一直都走这条路吗?怎么大爱姐一死,这路就不给二叔走了吗?"
在一旁的来喜也放出了狠话:"邓西和,你们家人都给我听好了,等我长大了,我叫你们从这快地方消失掉,你信不信由你!"
那邓武也跟着嚷嚷着,邓文还小,领着邓花跟在娘的身旁。花玲玉的奶奶也岀来说邓西和:"小哥哥,你怪人队长跟你吵吗?你不让走路天理难容,你让人长翅飞啊!"
邓西和还在哪里嚷嚷着:"这是俺家地,俺想给谁走就给谁走!"
队长的话他也不听,看热闹的人都一齐说邓西和孬种不讲理。但是,没有办法,邓方知只有汇报给大队支部书记。
第二天,邓西和还真的从邓西平的猪圈西墙彻了一道南北墙,这样,邓西平一家老小都被拦在家里。这事连邓世军都过来说邓西和:"你这样蛮干是会出事的。"
"我才不管呢?他们不讲理,我也不讲理!"
邓世军说这样的话,也并不是偏向邓西平。其实,在他心里巴不得邓西平一家人死光才称他的心。他真真切切的是怕邓西和这样做会出事的。果不其然,就在邓世军说邓西和的话还不到两个小时,花家湾公社公安助理陈春平就带两个助手把正在彻墙堵邓西平家路的邓西和铐起来带走了。陈春平助理命令邓南村治保主任找人立即把邓西和彻的墙全部拆除,限半天内把路障全部清除。不管土地使用权归属谁,先让邓西平一家人走路才行。同时,陈春平又说:"就算邓西平属于专政对象,他的妻子儿女也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邓西和这样做显然是违法乱纪,必须受到法律的惩罚。"
邓西和被带走,她的家人老实了,大门紧闭,鸡狗都无动静,没有了漫骂声,邻居们都说:"贱!"
邓南村的人都能想到,邓西和被带走不会有好果子吃的。陈春平的严励在花家湾是出了名的。两个助手把邓西和带到禁闭室内先揍了一顿,然后把手铐打开给捆了起来,一直到傍晚才给松绑,仍就给带上手铐。陈春平根本不问他理是理非,就是憨揍,尿了一裤子也不让脱,就阴着受着,渴了也不给水喝,更不要提给饭吃了。就这样关了一夜,第二天才让他的家人用平板车拉回家中。临走的时候,陈春平问邓西和:"想不想坐牢,想的话你回家继续欺负人,不想的话,你给我老实点,还没有人管了你了。"
陈春平专门指示邓南村治保主任,叫邓西和家人找平板车把邓西和拉回去,是起到警示作用。邓西和到家后两三天没参加生产队劳动。有几个好事者在邓西和妻子面前有意问:"西和去趟公社连活都不干了,还怪好来!"
还有人问邓方知:"队长,邓西和不干活,队里还给工分吧!"
邓方知生气地说:"没话找话说,你说呢?"
8 1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邓西和做事让大伙厌恶,他把事情做绝了。难道说你让邓西平一大家子人都死在里面,
无怪乎队长邓方知发火。
邓方知是花家湾农中的学生,毕业后无事可做,邓方知的父亲邓西才找到邓世军看看能在大队给方知谋点事做吧!邓世军正好升为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和大队革委会副主任并兼任三队队长。邓西才给邓世军一说,邓世军说:"西才,这样吧!让方知先干三队队长吧!我已经到大队了,再兼任三队队长也忙不过来,让方知先干着,一旦有招工指标我跟西富书记商议,就让方知去,一个中学生,在咱们队里混有点屈才了。邓西才还能说什么呢?
邓西才和邓西平邓西和都是堂兄弟。邓西才从小就和邓西平一起上学,因为战乱邓西才中途没有跟着学校到处流浪,就辍学在家了。邓西平跟着学校一起跑到安徽的太和,河南许昌,陕西兰田等地。邓西才很羡慕邓西平的顽强毅力,刻苦学习精神。对后来邓西富污告邓西平"三条人命"等"莫须有"的罪名深恶痛绝,他在多种场合都旗帜鲜明地揭发邓西富的诬陷事实,所以,邓西富很烦邓西才。但是,邓西富拿邓西才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邓西才跨过鸭绿江,是荣立二等功的抗美援朝的英雄战士转业的。邓西才对邓西和欺负堂兄弟邓西平意见很大,所以.邓方知队长在处理邓西和堵路事件上,立场坚定的站在邓西平一边,才导致了邓西和一家人对邓方知的强烈不满。
后来,邓西富、邓世军双方倒台,公社下派大队干部来了,而邓方知没能上去。邓西才曾到公社找到党委书记,书记答应在他任期内一定把邓方知安排好,让邓西才放心。
邓方知在邓西才的管教下养成了正直善良的个性。他当三队队长对邓西平有所照顾,邓西平家本来就透支,要按照邓世军当队长扣他百分之二十的义务工还让人活吧!不扣邓西平义务工是从邓方知当队长那一年开始的。为此,邓世军还专门质问邓方知为什么不扣邓西平的义务工?邓方知反问邓世军:"为什么要扣呢?他是'反革命'吗?党和政府一九五八年就给他平反了,为什么要硬扣人的义务工呢?"
邓世军说:"就算不是反革命,那他是富农成份也得扣吧!"
邓方知反问邓世军:"什么富农成份,化成份从土改之日起往前推算十年好吧!那邓西平都在上学,在邓南村过多长时间,那么他就是富农了?"邓世军问:"那你说邓西平算什么成份。"
邓方知说:"这不是明摆着的吗,学生,是学生出身。"
邓世军说:"照你这样说我以前都扣错了。"
邓方知说:"你以为你没错吗?"
邓方知说:"你之前错没错我管不着,可你们任命我当三队队长,我就得秉公办事,不能冤枉好人。"
邓世军是知道邓西平是没有人命的,他之所以对邓西平这么苛刻,完全是因为邻里不合的报复行为。再者最后他不得不买邓方知的账,他并不怵邓方知,而是怕邓西才这位抗美援朝的老英雄。
邓世军这个市侩,如果不是邓西平父亲照顾着,小的时候就死掉了。邓世军得病请不起医生,邓西平父亲决定卖掉两千多斤大豆,请来一位老中医先生,整整看了一个多星期,喝了几十付中药,总算把邓世军的病给看好了。邓世军的娘千恩万谢,对邓西平父亲说:"大侄子,你要是不嫌弃婶子是个寡妇,我什么都答应你。"
邓西平父亲成天在人面前:"之乎者也"受"孔孟之道"影响较深,哪能做出"鸡鸣狗盗"之事呢?所以,邓世军老母亲从未出来和邓西平家吵过架。后来,还是因为穷,邓世军当婚年龄无人提亲,还是邓西平父亲托人,把花家湾的精神不太正常的花二妞,说给了邓世军。花二妞一连给邓西平生了四个闺女,到第五个是男孩,可是才三个多月就得脑炎死了。花二妞在婆婆面前埋怨邓世军,说他不该和她俊姑吵架,每次吵架,她都拼命的阻止闺女们不要和她俊姑发生争执。并说她俊姑得罪不起,是天女下凡,得罪她的人都是要受到老天治罪的。邓世军得势后,在外面沾花惹草,也多多少少于花二妞有些关系。
8 2
按理说邓世军应该像她娘一样知道感恩,但是,邓世平嫉妒心极强,他看不得邻居好。邓西平大学毕业当上国家干部时候,每逢邓西平回家探亲,邓世军都是笑脸相迎,竟说好话,恨不得喊邓西平叫亲爹。可是,邓西平倒霉了,他立马的耻高气昂,因为这时邓世军当上了生产队长。后来又当上了大队书记,更不可一世了。他得意忘形,所有人不在话下,为我独尊。人啊!不论得势还是逆势,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应该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否则就很难走好人生之路。
后来,喝了邓西富的刷锅水,被邓西兰迷惑的神魂颠倒,不知道所以然了。可是他怎么都没有想到邓西富能杀他。邓西富一把小小的瑞士军刀,威力无穷,一下子毁了三个人的前程。花玲玉对邓西平说:"邓世军的下场是罪有应得。"
邓西平说:"报应来了吧!"
邓方知队长是个有文化的农村青年,他尊重有文化之人。他听父亲经常讲:"西平有学问,见到你西平叔时,要尊重他,不能让他感觉到我们是特意关照他。"
"大,这没有什么,西平叔有些活确实不会干,我想让其他年轻力壮的人去看庄稼,还不如西平叔认真。再说了,我这样安排也体现出人尽其才之用,西平叔正好有些时间看看书,写写文章,这一举双得多好啊!"
邓西才听到儿这番话,心情非常好。他认为儿子真正长大了,他巳经能把复杂问题处理的这么好,不容意啊!
当邓西平见到队长时,他非常感谢。说给他找到了一个最适宜的好差使,这回可有时间看书了。
队长说:"这活谁干累谁,叔,我给你的活还满意吗?"
邓西平说:"太满意了,侄子,谢谢你了!"
邓方知说:"叔满意就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天天给你算工分。这样的话,你们家明年就不会透支的。"
"好!好!方知,叔想给你说,你不要一天到晚的忙于生产队里的事情,平时挤点时间出来看看书,多学习一些知识将来是用的着的。"
邓西平的话正和邓方知的思想。邓方知说:"叔,我自从农中毕业回家之后,天天晩上看书学习,到现在我都坚持了快三年了。这样才能使我活得充实,我感觉,不学习真难打发时间。"
从这次谈话之后,邓方知和邓西平交往频繁,有许多疑难不懂的问题,邓方知都来请教邓西平。为了答谢邓西平,邓方知让父亲邓西才专程去了花家湾买菜款待了邓西平一顿。吃完饭,喝完酒后。邓西平双手握住邓西才说:"哥啊!这是自我倒霉之后,十五年来邓南村人,只有你们父子俩第一次请我吃饭、喝酒,我将终生不忘。"说着说着,邓西平流下了泪水,是感激,是心酸,是幸福,是喜悦,总之把所有的心情都揉合在一起了。
最后又对侄子邓方知说:"方知啊!在学习上我就不谦虚了,如果你看得起你这个倒霉的叔,我可以做你的老师。
这回轮到邓方知双手握住邓西平的手,邓方知有点受宠若惊又有点激动地说:"太好了!叔,我给你跪下。"说着说着,邓方知真咚的一声给邓西平磕了个响头。站在一旁的邓西才眼睛里溢出了高兴的泪花。
邓西平回到家里,按纳不住激动喜悦的心情,她给妻子花玲玉叙述了今晚在西才哥家吃饭喝酒的情况。花玲玉也感觉很高兴她说:"老邓啊!看起来邓南村还有真正识货的人。你一定不要辜负大哥的期望好好地教方知。方知这孩子真仁意,从不欺软怕硬,这孩子帮了咱们不少忙,人家有求于咱的时候,咱们一定要尽心尽力噢!"
邓西平说:"一定,一定!"
8 3
在邓西平的心目中,似乎年轻时候学习的文化知识这辈子真的用不着了,使他感到悲哀凄凉。令他怎么都没有想到的是,邓方知对他却崇拜有加。这就使他在迷茫的河流上看到了一盏明亮的航标灯一样,立刻有了动力和方向。
邓方知是个有作为的小伙子,他从农中毕业,虽在坚苦困难的农村,却一天也没有停留追求知识的脚步。就凭这种始终不逾的毅力,真是难能可贵的,自己要比起邓方知来自愧不如。邓方知天天坚持学习,这种非凡脱俗的毅志说明了邓方知绝对不是一般人,将来必成大器。从现在起,必须为邓方知制定一个明确的学习计划,自己好好给他把把关,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邓方知把今天的生产劳动安排好后,又来到了邓西平看庄稼的小屋里。他看见邓西平正在看《史记》"项羽本纪",邓方知没看过这书,进来就问:"叔,你看《史记》啊!"
"对啊!毛主席都喜欢看,我也喜欢看,红卫兵抄家时,非说是毒草,你婶子就和他们吵,最后我说:“这部书是毛主席最喜欢的,他们都不相信,没有办法,我就把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中引用《史记》中的"报任安书"背给他们听:'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们不信,一翻到此篇文章中还真有,他们就不认为是毒草了。"
讲到这,邓方知问我:"叔,你看的这篇"项羽本纪"这个项羽不就是西楚霸王吗?"
邓西平说:"是的,你不是说你没读过《史记》吗?那怎么知道西楚霸王的?"
"嗳!叔,你不知道毛主席的诗,《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里不提到过'不可沽名学霸王'吗?老师给我们讲这个霸王就是项羽。"
邓西平说:"没错,方知,你的记忆力真好啊!有这脑瓜,什么知识学不到手啊!"
邓方知说:"一般般,我就靠死记硬背,别的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邓西平说:"学习文科死记就是一个最好的学习方法。再者,理解就是知其所以然,懂得它的内涵,比如《史记》中的'项羽本纪'。第一要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中心人物项羽,要想把握住项羽这个人物,你得了解他的一生都干了那些大事。当然本记记录了项羽的出身性格起义经过,'学书不成,学剑,又不成'这就揭示了项羽学习有始无终。司马迁为什么要这样写,这就为项羽功业不成奠定了基础。接下来就用几个大事件:如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自刎乌江悲局结。通过这几个片段叙述,读者了解了项羽的成败得失。当然,司马迁肯定了项羽继陈涉之后起兵反秦,推翻了秦王朝的历史功绩,同时也写出了项羽失败的原因。最后一段可以看作为总结式的评论吧!肯定了历史功绩,也写出了失败的教训。"
听完邓西平讲的这段话,邓方知目瞪口呆,半天找不到恰当的话和邓西平答话,他真的折服了,他光知道他是个大学生,可他不知道在他肚子里到底有多少知识,他深深的体会到听邓西平这段话比他上了十几年学的所有老师讲的都好,他应该成为他所有老师中的老师。今天邓西平在邓南村三队看庄稼是不幸的,可以说是时代的悲哀,但是从号一个角度来说,那可是他邓方知的大幸了。什么高管厚禄,什么英雄先进人物。我得跟西平叔先把知识学进脑子再说。这三队队长应负应负,把精力集中到跟西平叔学习上来。还是那句老话:"积财不如积德;积德不如积志。"那就先把知识学到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