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

遗憾

人无完人。再聪明的人也会有失误,也会留有遗憾。但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不留遗憾,则体现的是人生的完美和品位。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参加了县高考补习班的学习。教我们语文的,是年过半百的刘老师。当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篇课文时,他笑着说,不会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算是有学问的人。当学到《六国论》时,他又说,不会背《六国论》的,也不算有学问的人……因为,在社会上被称作有学问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一件很时尚、很光彩的事。如果连常见的古诗文都背不下来,那就说不过去了。于是,我们就如饥似渴地背、拼了命地背。只有通过背诵,才能把知识烂熟于心。背诵课文有百利而无一害:高考试卷上,要求背诵的题目,可以顺利地写出来;写作文时,还可以随手拿来引用。从心里层面来讲,因品读过、背诵过、应用过这些名篇佳作。此生当无怨无悔,并可引以为傲矣。

在学府有一个名叫王昌兵的同学,黑灿灿的脸上,戴着一副高度近视镜。躺在床上也好,端着饭碗也罢,他的视线都不曾离开书本。我好奇地问,你看那么多书,不累吗?他笑着说,看得投入,不累,还不困呢。他又说,书是精神食粮,人来世上走一遭,那么多的文学作品,或开启人智慧的书籍,不认认真真地看几本,错过了,将是难以弥补的缺憾。王同学不愧为满腹经纶的人,他那崇高的人生境界,及与书本如胶似漆、难以割舍的治学态度,深深地打动了我。心想,为了不虚掷年华,我也要看书,也要从书本中汲取营养。

希望阅读《少年维特之烦恼》这本书,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可当书买回来以后,我只看了一两页,因觉得没意思,又抱着以后看也不迟的想法,就把书放进了枕头下。时间久了,再找此书时,已没了踪影。工作以后,我又买了一本叫做《复活》的书,老婆一口气看了两遍。通过她的转述,我仅记住了书中一个名字叫做“聂赫留朵夫”的人。其他的内容,就不得而知了。

上了十几年学,最起码应该浏览一下中国的“四大名著”吧?可是,这些书,每一部我只读了三分之一就放弃了。没办法呀?理解能力差,加上捧起书本,脑子就开始胡思乱想,加之昏昏欲睡,怎么看得进去呢?所以,当人们谈及读书体会时,我只能遗憾地装聋作哑。

生活中,除了读书,遗憾的事还多的不可胜数。小时候,在村子里背着粪箕子捡粪。眼看着地面上有好几坨猪粪,我懒得往粪箕子里捡,只是坐在离猪粪不远的地方休息。没想到,不大的功夫,来了一个捡粪的。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撂下粪筐子就捡。尽管我慌忙起身,拼了命似地与之拼抢,结果还是被人家分去了“一杯羹”。事情虽小,对我的刺激还是满大的。如果不是因为我的懒惰、拖延,加上认知上的偏执和迂腐,断不会发生这种让人懊恼的事。

还有一事,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单位让我负责建造一栋仓库。因职工住房紧张,建好后的仓库没用上几年,就改造成了职工宿舍。我近水楼台先得月,率先住进了进去。住进去以后才发现,房子屋面漏雨,房梁插入墙体部分开始断裂,房子后墙向外倾斜等质量问题。又经过苫盖屋面、加固房梁和墙体等,才凑合着居住。前阵子暴雨如注,房间再一次进水。老婆一边向外排水,一边数落我说,你这是“作茧自缚”,自己建房子自己住,质量还搞得那么差,受罪活该!我说,要知道自己住的话,怎么也不至于搞得那么差吧。老婆连珠炮似地说,做仓库用,质量把关就可以放松了?若存放的商品遭受了损失,你吃不了兜着走。老婆的话,说得我无言以对。建房时,我确实没尽到责任,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父亲是一个做事极认真的人。小时候,他带着我去赶集。在路上,他问我,“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下一句怎么回答?我想破了脑袋,也没回答出来。他笑着说,应该是“三十年后看子敬父”啊?后来,我才逐渐明白,父亲的问话,在体现着对我抱有极大期望的同时,还体现着他把父子关系看成相互平等、相互依存的博大胸怀。鉴于此,尽管在贫困的年代,尽管在“读书无用论”盛行的情况下,我和弟弟的学习,从来都没有放松过。难怪邻居说,弟兄两个长得像“杉(shā)条棒”似的,不下地干活,却整天躲在家里看书,这哪像过日子的啊?父母亲顶住压力,最后,把我们都培养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读过书、干了一辈子庄户,且教子有方的父亲,平时我对他却多有叛逆,临终前也没能尽孝。对我来说,不能不说是心头上抹不去的遗憾!
读过《游褒禅山记》的人都知道,王安石等人举着火把探洞穴,本可以再向里面探视一段距离,从而看到更摄人心魄的景致。由于听信个别人不靠谱的建议,结果跑出洞穴以后,火把尚未燃尽,进而造成了游玩不能尽兴的遗憾。此文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立志,是做事的根本,尽其所能地奋斗是关键,尽力了,即使事情做的不够圆满,也不会留下遗憾,更不会给人留下笑柄。正如王安石所说,“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读《游褒禅山记》,我们自然会想到王安石,进而会想到他的变法。虽然变法失败了,但归根结底,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国家的强大、人民生活的富庶,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他尝试了,努力了,此生无悔。王安石奋不顾身的进取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有谚语道,“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纵观一生,我的表现大多情况下,都属于后者。比方以读《红楼梦》一书为例,早在三十年前,我就开始读这本书。可读着读着就中断了。过了一些时日再读,或许已过去了十天半月,亦或是过去了三年两载。这样反反复复地计算下来,不下十次。累计也不过读了二十多回。前段时间,我又开始读。说来也奇怪,没能读两个时辰,兴趣又全无了。试着在手机上看,依然难以进行。我可是立志要看完的啊,怎么刚看了几页又要放弃?为了不留遗憾,但愿我能咬紧牙关坚持一直读下去。

退休以后,我除了帮老婆卖农用生产资料以外,空余时间,或者看书,或者写点东西。疲倦了,就到田地里转一转。这样,我的生活就变得充实了。人各有志。退了休的人,有钓鱼的,有旅游的,有打牌下棋的,还有跳广场舞的……与这些人比起来,我认为还是自己过得开心,过得踏实。虽然有些事情还做的不够圆满,不够尽如人意。

在门市上照顾生意过程中,尽管与各色人等打交道感到别扭,甚至偶有不快,但有老婆照应,一切都将变得云淡风轻,不会留下什么遗憾。

写作习惯是从中学时代养成的,只可惜参加工作以后就放弃了,且一扔就是三十年。人生能有多少个三十年啊?好在退休前后,在表弟及哥哥的鼓励下,我又重新拿起了笔。表弟鼓励我说,多读,多写,老了也能活出精彩。哥哥说,写点东西留作纪念,人生没有遗憾。朱老师也鼓励我说,我的文章一如既往地烟火气,他喜欢。两年来,我写作的水平提高了一大截,且还意外得了奖。
龟兔赛跑,是人们熟知的一则故事。按理说,兔子和乌龟赛跑,取胜的一方应是兔子,失败的一方应是乌龟。可最终的结果,却因为兔子的骄傲自满,而使胜负颠倒了个。人生亦是如此,要想不留遗憾,必须要立志、奋斗,借助于亲人朋友和老师们的倾心相助。同时,还要放下包袱,耐得住寂寞,不骄不躁,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但愿余生能在事业有成、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环境中,生活的顺风顺水,没有遗憾,幸福快乐!

作者:亦兰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