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邳圯园

作者:仝林德

古邳圯园

圯桥、圯园与留侯祠三大遗址连为一体的景区,总称圯园景区,是古邳镇彰显汉代文化最为集中的遗产地,也是这个古镇复建最早、最有看点的主要景观,它坐落在镇区东南古时沂、武两水交汇处的东侧,即下邳古城白门楼东南侧,距古圯桥-当年“张良进履”处仅有200余米。新建庙宇、圯园占地百余亩,与圯桥构成了一处独特的风景区。           2011年圯园景区被批复为AA级景区,此景区集聚观赏、娱乐、学习于一体,不仅是一幅人文学的历史长卷,而且是新时代的人才教育基地,具有浓厚的历史气息和强烈的时代色彩。

圯桥位于古邳镇政府东南侧2公里处,坐落在圯桥社区。据《史记》载:“昔张子房遇黄石公于圯上,即此处也。”由此推知,圯桥建于秦末汉初之前,可谓历史悠久。

圯,由“土”“巳”组成,总笔画为6,读 y1(沂)音。圯者,水也。桥者,梁也。圯桥者,圯水之桥梁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沂水》载:“沂水于下邳县北西流,分二水,一水于城北西南入泗,一水迳城东门屈从城南亦注泗,谓之小沂水。水上有桥,徐泗间为圯,因称此桥为圯桥。”

清康熙七年(1668年),下邳遭受8.5级强烈地震,城陷于水,圯桥沉淹。后人为保留古迹,在旧城(今古邳镇)东黉学西南50米处重建圯桥,并立“汉留侯进履处”碑。

1981年又因开挖民便河、引河、建古邳扬水站,圯桥位于河底,遂在原圯桥东南200米马邦大沟与引河交接处再建新圯桥,并于桥下西侧立碑以记。其桥高20米,桥长60余米,南连护河防洪坝闸拱桥,北连旧城至邳州八路镇公路。

为进一步完善圯桥、圯园与留侯祠这一景区的配套建设工程,在圯园与留侯祠门前小河(原古沂水支流)上正在规划重建仿古圯桥与矗立张良为黄石公跪履雕塑,并继续完善后续工程。

古邳圯园

圯桥坐落之地原称旧城村,为彰显名人效应,于2002年已改称桥村(2010年更名为圯桥社区)。因是古老的下邳城(清康熙年间沉陷地)之地,其两千年前下邳城中的小衙、衙门等遗址已被后来自然庄名所代替,其遗址所连带的神奇故事至今仍被百姓世代相传。旧城东关的城隍行台和古代治学机构文庙、峄阳书院等遗址也都在圯桥社区境内。

圯园位于留侯祠西侧,于1997年与留侯(张良殿)同时复建,也是根据《史记·留侯世家》中所记载的古代规模而建,占地100余亩,类似于绍兴的沈园或乔家大院的后花园,是一处带有遗址公园文化气息的纪念性园林。既富有秦汉风韵和下邳故国的古代特征,也充分体现了2000多年前的历史文化脉络和古朴深厚的建筑风格。

由中央军委领导刘华清亲笔题写的“圯园”碑刻,矗立在圯园门前。园内碑林区均是为历代文人墨客游览下邳所留下的怀古诗篇与墨宝;古迹区假山、亭台、闲池阁一律为仿古建筑,景观布局得当,各种花木栽植有序。游人畅游在蜿蜒小道上,总会从内心感到“曲径通幽处,圯园花木深”的古韵内涵,更会体会到这里确实是休闲养心的好去处。圯园西侧与门前均为临水小河(古为沂水支流),门前小河两岸垂柳、桃树、合欢、绒花等林木合围成荫。春回大地之时,红桃绿柳,相得益彰,美丽如画;河水清澈流动,鱼儿遨游跳跃:盛开的荷花与多种水生植物之花竞相比美,在阳光的爱抚下更显满塘生辉。游人在圯桥上望着流动的河水,总会自然想到李白的诗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水流,未见黄石公。”
圯园后续配套工程正在不断完善,2012年,古镇党委、政府在大力开发旅游产业中,已把扩大圯园建设列为中心镇建设中重要任务,规划在圯园门前小河上重新建设仿古圯桥、矗立张良为黄石公跪履雕像,扩大园区仿古建筑。

2016年10月又投资70余万元,将原屋面仿古瓦换为琉璃筒瓦,修缮后常有外地游客前来观光。相信不远将来,这里将会更加彰显两汉、三国时期厚重的文化底蕴,成为苏北独具特色的旅游基地。

附:

圯园赋

       圯桥进履,千载传扬。1932年重建这圯桥,已毁于70年代。圯园是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建。始建于1996年,占地百亩,园址西距重建之圯桥百米有余。通过艺术手段,再现历史画面,旨在重温张良兴汉灭秦的历史故事,学习他崇功不居,事成退身的高尚情操。以史为鉴,寓教于乐。

       圯园类似于修复后的绍兴沈园、安阳废墟,是带有遗址公园性质的文化气息浓厚的纪念性园林。它体现了秦汉风韵,展现出二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脉络,体现下邳故郡特有的气质,体现淮北大地特有的风貌。具有质朴、苍淡、平远、深邃的特征,予人以古朴浑厚之感。乃为赋曰:

       葛峄山之东,小沂水之上,一桥横卧,连通两片荒野;陆沉遗履,传为千古美谈。秦灭诸侯,天下归为一统;横征暴敛,二世未能继延。博浪一椎惊天地;沂上三约兴炎刘。秦月未残,沂上黄公隐:汉风将起,邳地子房蛰。忍性得书,孺子可教,勤学慎行,终为帝师。帷幄运筹,兴汉灭秦,功高无双士;山林隐逸,成善辟谷,亘古第一人。沂泗滔滔,长流炎汉古韵:徐邳莽莽,永沐留侯高风。
      青殿雄踞,先贤端坐于堂中;翠柏掩映,丰碑屹立于庭前。青石之桥,寄庶民之讴思;黄石之山喻先哲之风范。廊藏千秋诗画,墙饰四时芳蕤。苏轼之论,誉豪杰过人之节在于善忍;李白之诗,赞留侯可钦之处在于专爱。园径曲曲,奇石点点,繁花似锦,芳草如茵。水清清天映湖底;叶圆圆莲点碧空。榆钱串串,岁荒曾充饥人之腹;楝枣累累,秋尽乃为鼠鹊之食。绒花艳放,似天女所散之落英;意杨玉立,如军卒所列之仪仗。毕弦低唱,轻风传音。《十面埋伏》,鸟鹊惊魂;《霸王别姬》,鱼龙伤神。引来游人无数,疑是身临仙处。漫赞桃花流水,不如来此小驻。紫柏数株,竹叶千丛,仰观百丈峰翠;兰花几朵,柳丝万绪,纵览十里湖光。

      谁观此园之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孰览此园之文?贤者咏诗,谋者阅史。瞩千里江山,常思立国不易;浴一楼风月,当虑守业更难。亡秦者秦也,兴汉者汉也。薄赋轻徭,治国以爱民为本;崇善惩恶,谋世须用贤当先。镜可鉴人,史可鉴世,兴怀往哲,振兴中华。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