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古城

作者:何文魁

阆中古城
眺望嘉陵江畔,江水悠悠流淌,碧波荡漾。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与阆中古城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绝美的画卷。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省阆中市城区南侧,地处四川盆地东北缘,嘉陵江中游。

古城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安徽歙县徽州古城并列为中国四大古城。阆中古城山环四面,水绕三方,素有“阆苑仙境,风水宝地”之美誉。

古城为古代巴国、蜀国军事重镇,阆中汉代属巴郡,隋时改称为阆内县,宋代以后称阆中,历代多为州、郡、府治所。并一直是川东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古城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格局于一体,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风格各异的建筑群体。

阆中古城

阆中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5A旅游景区,号称“天下第一江山”,也是四川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古城。古城景区总面积为:4.59平方公里,古城核心区域2平方公里。有张飞庙、永安寺、五龙庙、滕王阁、观音寺、巴巴寺、大佛寺、川北道贡院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邵家湾墓群、文笔塔、石室观摩崖造像、雷神洞摩崖造像、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部旧址、华光楼、阆中文庙等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阆中古城是三国文化旅游线的组成部份。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任巴西太守,驻阆中达7年之久(214一221年),在这里他率精兵万人,打败了曹操部下上将张郃带领的三万人的进攻,取得了“保境安民”的胜利。

古城的汉桓侯祠(张飞庙),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明代称雄威庙,清代改为汉桓侯祠,现张飞庙位于古城的西街,明清时重建的四合院式建筑群,由敌万楼、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等组成。陈列有武后铜钟等1000余件历史文物,展示了阆中2300多年厚重的文化积淀。汉恒侯祠布局严谨,结造精致,既有雄伟壮观的气势,又幽雅精美,是一处重要的三国文化遗迹。

滕王阁,又名滕王亭子,是唐代风格歇山双重垂檐屋顶宫殿式古建筑,因滕王李元婴思念故地滕州而建,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阆中贡院,建于清代。现仍完好地坐落于阆中古城的学道街。据《保宁府志》、《阆中县志》列名,阆中出进士116人,举人404人,被誉为四川的状元、举人之乡。贡院在历经了300多年的岁月沧桑后依然能够较完好的保留下来。恢复当年的全貌,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清代乡试考场,更是全国罕见的一处科举文化胜地。

阆中白塔,为城风水塔,又称文笔塔,建于明代。塔高27米,塔座为石砌八边形,塔身以青砖砌成,四面开窗,塔内有螺旋梯道 91级,登上塔内最高处可欣赏到古城全境,嘉陵江环绕的古城美景惬意。

华光楼,又名南楼、镇江楼,始建于唐,屡遭火焚,历代复修,是阆中古城区的标志性建筑。该楼为过街楼,三重檐歇山式屋顶,挺拔壮丽,有“‘阆苑第一楼″之誉。登此楼能观“三面江光抱城廊,四围山势锁烟霞”,嘉陵山水美景尽收眼底。

落下闳(中国春节老人)故居(星座苑)位于阆中市古城内,这是一座串珠式二进民居院落。坐北朝南,房屋16间,为木质穿斗结构。雕花门窗,青瓦屋面。曾经有一年春晚节目上画面缘自于此。

阆中古城

中天楼位于古城中心,是一座木制三层的楼阁,大气巍峨,是古城的独特坐标,也是俯瞰古城全貌的绝佳位置。一个个院落,藏着古城的沧桑岁月,大院套小院,天井连天井,错落别致,韵味无穷。

徜徉在阆中古城,穿行在那些纵横交错古院、古屋。川北道署、文庙点缀其中。古城人杰地灵,其历史文化灿烂辉煌。三国蜀国名将张飞在此镇守,还阆中一个太平乐土;画圣吴道子在此挥笔泼墨,留下了《嘉陵江山水三百里图》的无限风光;诗圣杜甫在此诵诗,留下《阆山歌》的盛世美景;滕王李元婴在这里安身保命,留下了一座气派的滕王阁。

阆中古城除了感受历史文化、古建筑和民俗之余,这里还有两大特点。其一,以三国战将张飞命名的张飞牛肉、张飞面、张飞桌子、张飞灯笼、张飞路……以表对张飞这位英雄人物当年镇守阆中“保境安民”的纪念。

其二,就是保宁醋,名扬全国,种类:桂花保宁醋、桑葚保宁醋、头道保宁醋、二道保宁醋、洗脚保宁醋……

一城的醋味;一城的香味;一城以张飞命名小吃的韵味;一城的红红火火……

游览阆中古城,使人沉醉于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韵味之中,感受着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古老而美丽的阆中古城啊!已深深地印记在我们心中,成为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似如一本永远翻不完的史书,等待着人们继续探寻与解读。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