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桃梨枣挂树梢
工农业项目接连不断
……
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中
我市各村依托特色资源禀赋
挖掘乡村多元优势
勾勒出邳州乡村好“丰”景
水里养“金子”
碾庄镇大宋村
在碾庄镇大宋村的高密度水桶养殖基地,硕大的水桶分外显眼。在村集体的示范带动下,目前有20多户村民发展水桶养殖项目,通过养殖鲈鱼、黄骨鱼等高附加值品种,大宋村走出一条特色发展路径。
大宋村党支部书记王小红介绍:“我们在今年3月份养殖一批黄骨鱼,9月底可出售。一桶鱼纯利润在8千元到1万元,11桶鱼年收益在10万元左右。”
在发展水桶养殖基础上,大宋村今年又盘活7.8亩土地资源,建设32个水蛭池塘,按照当前水蛭生长情况,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季。
邳城镇河口村
邳城镇河口村则依托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利用公共空间治理收回的水塘种植菱角。走进水塘附近,记者看见四周绿树成荫,一片片翠绿的菱角叶铺满水面,充满诗意田园风光。
河口村党总支书记马赛平介绍:“菱角种植成本较低,村里种植30亩菱角,每年增加集体收入2万元左右。”
记者了解到,由于河口村地势低洼,汛期涨水不宜发展水产养殖,村里积极转变思路,试种水生作物菱角,目前该项目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来源之一。
如今,像大宋村、河口村一样发展水产特色的还有新河镇袁场村、八路镇院墙村、八义集镇李桥村等,水产养殖遍地开花,“小池塘”变身为富民强村“大产业”。
土里种“钱景”
宿羊山镇贾家村
宿羊山镇贾家村则通过梨树种植,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梨花村”。在该村的梨园采摘现场,记者看到工人们穿梭其中,采摘、分拣、装箱,一派忙碌景象。
贾家村党支部书记庄磊磊介绍:“这18亩梨园是连片果园,今年能收1万斤梨,预计纯收入5万元。”
据介绍,贾家村村“两委”通过对接徐州农科院,多年前引进新型早熟梨品种,经过摸索,梨的亩产量已达到1万斤,经济效益明显。接下来,村里将全力打造集果树种植、品牌推广等全链条一体提升的“梨产业”发展模式。
庄磊磊表示:“我们准备利用村里的堰滩地,向全村推广梨树种植,增加群众收入。”
村里建工厂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各村还着力从工业项目上找抓手,通过村企联建、租赁入股等方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就业途径。
官湖镇孙家村的刀具加工厂、港上镇半庄村的辣椒产业链、八路镇仙庄村的肉鸡养殖、土山镇刘井村的粉丝产业园……一个个特色产业项目,富了村民,强了镇村。
孙家村党支部书记孙庆飞说:“我们收回5亩闲置土地,修建厂房招引项目,每年村里增收5万元租金,同时带动30多人就业,一举多得。”
当前,我市聚焦富民增收,加快乡村振兴,在做强农业重大项目、发挥龙头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各板块特色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进一步放大产业特色优势,打通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农制度,夯实全市高质量发展农业根基。
记者 / 吕希迎
编辑 / 卜非凡 责编 / 郭修彤
编审 / 张瑞 监制 / 赵源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