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邳州素有“中国玉雕之乡”“天下貔貅出邳州”的美誉。是全国最大的貔貅加工交易基地,全国90%的貔貅都产自邳州。
现在,很多邳州人回忆:“没有陈天教授就没有当时的邳县玉雕厂”。邳州境内不产玉石,但借助京杭大运河和陇海铁路,使东北、新疆、河南、云南等地的玉料可以方便运输到邳州。邳州人借助技艺和才智,利用外地玉料资源传承发展了玉雕生产,从光绪至今已传承120余年之久。
陈天教授靠自己所学引导家乡人进行从事工艺美术事业,培养出大批泥塑创作人员和农民画创作人员,让邳县民间绘画成为当时一个耀眼的招牌。
1948年,陈天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今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学生会主席。1952年,陈天升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学习。陈天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对雕塑专业感兴趣,转到著名雕塑家滑田友门下学习雕塑。(1952年10月5月10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成立),陈天曾作为中央美术学院著名旅法归国的雕塑家滑田友的助手,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五四运动》浮雕的创作与制作工作。陈天任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雕塑组秘书。
1952 年陈天与同学、老师等于天安门合影 右三为陈天
1954年,为了响应支援西北的号召,陈天放弃在中央美术学院担任助教的机会,被分配到西安美术学院任教。

陈天作为当时邳县(今邳州市)唯一一位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研究生,又任教过西安美术学院的专业人员,他不甘于使自己的雕塑技能,荒废于原籍的耕田劳作之中。1973年6月,陈天便向邳县(今邳州市)革命委员会毛遂自荐,表示愿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邳县(今邳州市)作出一些贡献。
邳县(今邳州市)革命委员会采纳了他的建议。在邳县商业局、工业局等部门的支持和协助下,从各公社(乡镇)选拔出20余位有绘画基础的青年骨干,白手起家创办了邳县工艺美术厂,他对选拔上来的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又教学员学习设计和制作,先后加工生产出许多工艺美术品,远销欧美等国家。使邳县工艺美术厂成为邳县第一个出口创汇企业。因此,陈天被尊为“邳县工艺美术之父”。
约1980年,陈天与学生王起跃、王志刚留影于陕北
9月30日,陈天创办了邳县玉雕厂。挑选了当时邳县文化馆美术创作比较拔尖的人才,组成了7人(汪如棉、梁文忠、沈明川、曹培志、汤继奎、谢振铎)队伍。后又创办了皮毛动物厂、草编工艺厂,开始了极其艰辛心的创业历程。这些厂子,都是在一个破旧的院落中搭建的茅棚,就是从这里,为家乡培养出了大批泥塑创作人员和农民画创作人才;也就是从这里开始,邳县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与现代玉石雕有关的产业诞生了。

邳州以玉器加工发展这条线,带动玉雕文化产业发展,大大提升了邳州玉雕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打造出了邳州玉雕这个地域性的特色品牌,带动了整个邳州市的玉雕文化产业向高档化、精品化、特色化发展。
邳州玉雕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不断引进、吸收、创新艺术设计和雕刻手法,融中国南北玉雕技术风格为一体,造就了邳州玉雕独具自我的风格。悠久的历史积淀,文化的折叠,传承的升华,使邳州玉雕这一艺术瑰宝绽放出更加奇异的光彩。
邳州玉雕产业的发展,由家庭作坊带动邳州玉雕产业的快速发展,火车站古玩城、李口玉器一条街、宝石玉器城、大榆树风情街、苏北宝石玉器集散中心,都是邳州玉雕产业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目前,邳州市从事玉雕加工行业的人员在10万人,商户3600多家,年营业额达50多亿元,形成了浓郁的、博大精深的邳州玉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技艺高超的玉雕人,邳州曾多次在玉雕展赛中获奖。2013年,邳州市玉雕协会成立。2015年10月,邳州玉雕被确定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邳州市被授予“中国玉雕之乡”称号。

1954年,他赴陕西后创作的油画作品则色彩浓郁,注重画面气氛与色调的营造。陈天大多以严谨扎实的塑造基本功,创作了诸多优秀作品,主要作品有《毛主席胸像》《谈心》《乡村女教师》《女地质队员》《赤卫队员》《昆虫学家周尧》《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唐太宗像》《干杯》等。其中,《李世民像》为陈天教授1982年昭陵博物馆所作,取意于传世的李世民画像,被陕西昭陵博物馆收藏。大型三彩作品《丽人行》,创作于1982年,此作品的脚本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同名作品《离人行》,参考了唐代著名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但是却自出机杼,此作品的主旨,依然秉承了杜诗的创作意图,借助了唐三彩陶俑的表现形式。
2018年5月30日,《陈天一个雕塑家的旅行》套书、《陈天美术作品集》出版发布式暨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活动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协办。
2019年11月18日至24日,由西安美术学院主办,西安美术学院学协办、教务处、科研处、美术馆、雕塑系承办的“雕塑人生~陈天作品暨教学文献展”,在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2020年8月19日,上海滴水湖中国名家主题雕塑园,在上海临港新片区滴水湖畔举行开园仪式,陈天的雕塑作品《干杯》入选,作品以粗旷的手法,塑造了两位北方农民举杯共饮时的情景,他们相对面坐,共同碰杯,面部充满豪情与自信,仿佛在庆祝丰收的喜悦。作品手法概括浑整,大气磅礴,该作品入选1984年举行的第六届全国美术展。
由于陈天教授夜以继日地工作、考察、著述,终因积劳成疾,于1987年3月病逝于西安。享年6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