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里长出“致富菱”,棚内飘出瓜果香。邳城镇河口村放大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增添内生动力。
做活菱角“水上经济”
夏日炎炎,在河口村的菱角种植基地,四周绿树环绕,郁郁葱葱,水面上一片片菱叶犹如一张张碧绿色的地毯铺满水面,菱角藏在菱叶之下。河口村党总支书记马赛平乘着小船,查看菱角的长势情况。
据介绍,河口村靠近城河,水资源丰富。在深化公共空间治理过程中,该村收回村内水塘100多亩。如何利用水资源,发展富民产业,一直是村两委工作的重点。考虑河口村地势低洼,汛期涨水不宜发展水产养殖,村里积极转变思路,试种水生作物菱角,促进集体经济增收。
马赛平告诉记者:“菱角种植成本低,打理简单,我们现在种植了30亩,一年能收入2万多元。”
据了解,菱角种植不仅能为村集体带来一定收入,还可以通过吸收水中的营养盐和有害物质,有效净化水体,提高水质,促进水体健康发展。
“蔬”写致富新前景
围绕做好富民增收“文章”,河口村还依托扶贫资金建设温室大棚,以种植番茄、黄瓜、辣椒等反季节蔬菜为主。眼下,棚内的黄瓜长势良好,种植户正忙着整枝打叉。
种植户蔡娟说:“我们一般是从夏季育苗,秋初定植。黄瓜开始收获时,一天可采摘上百斤。”
农户种植的蔬菜主要供应上海、南京等城市以及邳州本地批发市场。通过发展蔬菜种植,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带动了当地10多名村民务工。
马赛平说:“我们村集体通过收取土地租金、大棚使用费用等,每年收入5万多元。”
围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河口村还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桑葚、花椒等特色农业种植,放大资源优势,开辟增收致富新路径。
马赛平表示:“依托村里的水资源,我们计划引进中华田螺养殖,目前正与苏州一家公司洽谈,把荒废水塘充分利用起来,变废为宝,发挥其最大价值。”
记者 / 李索雅 杜洋
编辑 / 王婷婷 责编 / 郭修彤
编审 / 黄扬 监制 / 黄新磊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