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雁领学助力乡村振兴丨碾庄镇:农家“小书屋”变身基层文化“大粮仓”

头雁领学助力乡村振兴丨碾庄镇:农家“小书屋”变身基层文化“大粮仓”

近日,记者来到碾庄镇大宋村农家书屋内,宽敞明亮的书屋内,各类书籍排列整齐有序,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围坐在一起,共同学习党的二十大辅导读本等相关书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交流得分外热烈。大宋村党支部书记王小红结合壮大村集体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话题,共谋发展良策、共话发展远景。

头雁领学助力乡村振兴丨碾庄镇:农家“小书屋”变身基层文化“大粮仓”

王小红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顺应农民新期盼,以产业兴旺为重点,以生态宜居为观念,以乡风文明为保障,以治理有效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根本。大宋村以人居环境为主体,全面清理人居环境以及村庄道路,同时保证村集体增收。”

头雁领学助力乡村振兴丨碾庄镇:农家“小书屋”变身基层文化“大粮仓”

在学习会上,村民们热情高涨,积极讨论着这几年生活的变化。“我们经常过来学习,掌握了不少知识。村里针对户户通的路道,已经全部修好,同时改善村庄环境卫生。大宋村发展得越来越好,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民李修爱表示。

头雁领学助力乡村振兴丨碾庄镇:农家“小书屋”变身基层文化“大粮仓”

乡村振兴,产业要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大宋村围绕增加村集体收入,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大宋村因地制宜,发展高密度水桶养殖项目,养殖鲈鱼、黄骨鱼等品种。

头雁领学助力乡村振兴丨碾庄镇:农家“小书屋”变身基层文化“大粮仓”

王小红说:“因为养黄骨鱼利润比较高,养殖技术低,所以又新上了11个桶,一桶有7千8千条鱼,大概460斤左右,9月底便可以出售。11桶鱼一年收益在10万元左右。”

在村里的带动下,如今,大宋村共有20多户村民也发展水桶养殖项目,村里还为村民传授养殖技术、分享经验,共同致富。

头雁领学助力乡村振兴丨碾庄镇:农家“小书屋”变身基层文化“大粮仓”

村民李修海告诉记者:“我目前养了2桶鱼,共有300多只,有鲈鱼和黄骨鱼。村里不仅提供技术和鱼苗,而且有什么不懂的还可以问村里。收益还不错,2桶鱼一年收入在6000元。”

在发展水产养殖的基础上,大宋村又盘活7.8亩土地资源,建设32个水蛭池塘,进一步扩宽增收路径。

头雁领学助力乡村振兴丨碾庄镇:农家“小书屋”变身基层文化“大粮仓”

王小红说:“老百姓把种苗从河道捉上来之后,村里会回收,然后进行孵化。从放种苗到刨茧大概25天,到9月底就可以销售了。一斤约30只,一桶产量在300斤,一桶销售额达到3万元。”

依托靠近园区的有利条件,大宋村还积极抓好“村办企业”建设,结合园区五金机械产业链发展,建设农业机械项目,目前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头雁领学助力乡村振兴丨碾庄镇:农家“小书屋”变身基层文化“大粮仓”王小红介绍:“和园区内金虎工具、东鹏工具进行洽谈协商,为企业进行零部件生产,目前机器设备已采购,厂房7月底全面建设完成,进行机器安装投产,一年增收80万元。”

头雁领学助力乡村振兴丨碾庄镇:农家“小书屋”变身基层文化“大粮仓”

农家书屋“小阵地”,传递党的“好声音”。大宋村依托农家书屋,将党的二十大宣讲与全民阅读有机结合,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党的声音送到村民心坎上,为村民发展建言献策,助力乡村振兴。

王小红表示:“下一步,我们通过农家书屋平台,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探索村集体增收路径,把大宋村集体增收项目做好做强。”

融媒记者:马艺萌
摄影:郭家良
编辑:杨梦凡(实习)
责编:郑惠珠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