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各种水果大量成熟上市的时候。为解决农户自产自销的难题,同时方便市民购买新鲜时令果蔬,入夏以来,邳州设立了12处特色瓜果临时便民直销点。在华山路的一处瓜果临时便民直销点,摊主姬前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没有固定场所,我们到处跑着卖很辛苦,现在有固定点位后,老顾客能找得到,收入稳定多了。”
应该说,姬前伟的话,道出了大多数摊主的心声。很多瓜果摊主不仅仅是到处跑着卖,倘若卖的不是时候,或者卖的不是地方,影响了市容环境或者交通出行,还会面临城管的阻止、劝离。放眼国内很多城市,城管与摊贩的关系沦为“猫抓老鼠”的游戏,一不小心还会引爆冲突,影响恶劣不说,也是一件令摊贩和城管都很头痛的事情。
一方面,市容要维护、秩序要规范。一方面,市民有消费需求,摊主有增收需要。如何平衡,成了考验各地城市管理的一道民生难题。而邳州因地制宜设置了12处特色瓜果临时便民直销点,显然是一种兼顾各方且充满人文意蕴的考量。用邳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王磊的话说,他们“根据瓜农售卖需求和市民实际需要,在不影响市容秩序情况下,组织人员对市区空闲地块仔细排查,科学规划销售区域”。仔细观察这12处特色瓜果临时便民直销点的选址,不难发现,确实体现了城管部门的用心、用情,值得肯定。
从这12处瓜果临时直销点的实际运行效果来看,基本也达到了设点的初衷。不仅让市民多了选择,摊主们也有了稳定的客源与收入。直销点周边乱摆乱卖的现象亦减少了很多。不能说“皆大欢喜”,起码也算是一举多得:销售一方提升了信心,消费一方感受到便捷,管理一方减轻了压力。
当然,尽管设置了12处瓜果临时直销点,不代表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比如,网点分布范围是否能覆盖到所有主要区域;网点数量是否能满足基本需求;部分市民能否养成到固定地点消费的习惯;部分直销点的客源能否支撑摊主的基本销量与收入;直销点之外的区域乱摆乱卖现象是否有效遏制;直销点摊主的诚信及环境卫生的维护是否到位等等。这些都需要有关方面进一步厘清,进一步规范与完善。只要多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相信这一惠民利民的“好事”一定能办好,并惠及更多人!
□张瑞
实习编辑 | 杨梦凡 责编 | 朱昱
编审 | 张瑞 监制 | 黄新磊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