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是个走读生

作者:高成元

走读和住宿,到底哪个好?一篇文章让你看懂!| 微成长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和本村的小平同时考取了镇里的中学,两家人欢喜的不得了。开学了,我和小平喜滋滋地到学校报到。班主任吴老师说:学校规定,家住学校三里路之外的都要住校,按时参加上早操。我家离镇中学有四五里路,正好处在学校规定的住校生范围。然而家里没有被子让我带到学校盖,无法住校。我把情况向吴老师说明后,他同意将我由住校生改为走读生。小平后来也不住校了,跟我一样当起了走读生。从家里走到学校需要二三十分钟,早上六点钟到校五点钟就要起床。那时没有闹钟,只能听鸡叫,鸡叫头遍就得赶紧起床,洗洗涮涮,吃点剩饭,提起书包赶快上学。我家是村里最东面的一个生产队,上学路上还要喊上三队的小杰,五队的加才,一路上呼朋引伴,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那时毕竟是小孩,童心未退,玩心不改,头天晚上做作业或者玩累了一睡就着,不知道东西南北。一天晚上,村小操场上放电影《地道战》,从七到九点。看过电影,几人还不回家,又在操场上你追我赶,打闹了好久,四条腿兔子满山跑—玩野了。回到家连脚也不洗,倒头就睡。次日早上一睁眼,太阳从木格窗户射进来,照着惺忪的眼睛,暖暖的真舒服。“现在什么时候啦,俺妈你怎么不早点喊我啊!”“喊了几遍,你连动也不动,还怨人。”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连饭也不吃了拎起书包就跑。到了小平家门口,他也未走是在家等我的,这下可好,不仅我迟到了还带上了他。两人紧赶慢赶跑到学校,早自习早已下课。老师见咱俩这么晚才来,气不打一处来:真大胆,迟到了两人还凑在一起。第一节数学课未让上,第二节语文课也叫停了。三队的小杰见我俩在办公室门前罚站,还做鬼脸,意思是说迟到了就该这样。我气死了,伸手就要给他一巴掌,小平急忙拦住,才未错上加错 。         
冬天过去了,春天姗姗来迟。四月初寄秧,下旬就要栽水稻了。一次周六(那时没有双休日)课外活动结束,我和小平背上书包回家。街东面是连片稻田,我俩顺着田埂慢悠悠地朝东走。一节稻地走完又接上另一条毛渠。这条毛渠地势稍高一些,渠里几条小鱼顺着水流向上戏水。渠水清清,微波荡漾,鱼儿畅游无所依,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水里也清晰可见。小平连声说这几条小鱼真好玩,不能让它们跑了,逮住它熬汤喝。好!我随机应和,袖子一卷,就要动手。两人分一下工,我用渠埂黄泥打堰子,让水向外流,他在下面用手拦住鱼。鱼简直就是个怪物,在水中一直向上游,老人说这叫鱼戏水,上游水甜,一旦上游水不流了鱼也不再向上游了。我俩赶紧戽水,双手一拼一把一把地向外戽,你一气我一气互相轮换,累了喘口气歇歇脚再戽,戽啊戽啊,戽了小半天才把水戽干。呵呵,拿鱼啦!我们像打胜仗一样,只管用手捧鱼。鱼在浅水里不怎么动,可一到手心里就发威了,直蹦乱跳,这条鱼掉到泥水里拾起来,那条鱼又蹦了下去,这样反复折腾了好几次,才把小鱼圈到一个泥水窝里。别看只有几条鱼,足够两家人熬顿鱼汤喝,那时饭都吃不饱,别说吃鱼肉啦。正当我俩陶醉在喝鱼汤的飘飘欲仙之际,一条泥鳅从泥水里钻了出来,好家伙,足足有二三两重。小平一人惊喜,赶紧伸手去抓,哪知一只脚未踩稳,另一只脚打滑,整个身子扑通一声歪倒在水里了,仰面朝天,四把拉叉—啊!我吓坏了,连忙上去把他拉起来,帮他抖掉身上的泥水,擦擦脸上的污泥,叫他赶紧顺着田埂走上小堤回家。我正要抬脚窜上田埂追赶小平,一下子想起逮了半天的小鱼,赶紧从书包里找出一张硬纸,把小鱼包起来。这时,我发现那条泥鳅还未游走,正在甩尾。我一个锁骨手,猛地上前一把连掐带抓,把它掯了上来。心想不制服你 ,小平的衣服就白湿了。等我上堤赶到小平家,小平已经换好了衣服,我连忙把鱼和泥鳅递给了他,他说不要,我扔下就跑了。第二天,我无意间问了一下小平,泥鳅还肥吧?小平咂了一下嘴,不在意地说:“小鱼熬汤喝了,泥鳅俺妈叫送给了五保户张奶奶了。俺妈说,张奶奶一人太冷清了,让她也尝尝鲜。“费了好大劲逮到的鱼送人了?真是!”当时,我还嫌小平妈妈多事,现在想起来,小平和他妈妈做的多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人尚且如此,我们后人呢?
 到了初三,学习紧张多了。妈妈找了两块旧被套缝在一起,又弄了几块旧布做了一个套子,凑成了一床薄被,让我带到学校与同学合盖,直到毕业。走读生,起早贪黑,栉风沐雨,一天要跑10多里路,一周下来不仅腿疼脚麻,有时还饥肠如鼓,个中滋味难以诉说。时间都花费在路上了,到学校就要加倍努力,刻苦学习。住校生课间还可以打打球,跑跑步,走读生就得抓紧做作业复习、预习,不懂就要问同学或者请教老师,不然第二天老师提问一问三不知,课堂上像榆树段子一样杵在哪儿,难心死了。
两年的走读生活毕竟让我度过了一段有意义的时光,使我增长了不少的人生智慧,也让我懂得了人只要刻苦努力,总能不断接近或者达到理想的生活目标。人生哪能一直是平坦大道,岁月静好?艰苦是财富,贫困是赠予,坑坑洼洼,磕磕绊绊,是人生赠予的一种特殊方式。那是时代的印记,岂能是个人所自我选择的呢?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