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食堂打造美好“食”光
干净的餐桌、可口的饭菜、温馨的就餐大厅……午饭时间,在运河街道民主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中央食堂内,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味,食堂工作人员正在忙碌有序地摆放各式菜品和风味小吃,不少居民在食堂用餐,边吃边唠家常。
“食堂刚开始营业的时候我就来了,环境优雅,饭菜种类比较丰富,一天两顿饭,基本上都在这吃。”作为食堂的“常客”,附近居民薛以众说。
民主社区位于老城区,通过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社区发现辖区内务工租房人员、老年人及双职工家庭群体居多。对此,社区通过“政府+市场化+公益”模式,将党群服务中心配套用房打造成社区大食堂,为居民提供便利的餐饮服务。
“我们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的配套设施,与徐州瑞熙康养公司深度合作,开办社区大食堂,社区出一部分资金来补贴用餐成本。”民主社区副主任冯仰默说道。
除为辖区居民提供一日三餐外,社区大食堂还设有老年活动室、日间照料室、儿童娱乐室等功能场所,为社区儿童提供看护及就餐服务。对居家不便者,还可实现微网格员精准送餐服务。
“秉承‘普惠大众、优惠长者、兜底小众’的服务理念,食堂统一定制价格亲民、营养均衡的菜品,为老人推出2元购买10元的暖心套餐,最大化的便利于民。”民主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闫益莹说道。
同时,为加强社区食堂党建引领建设,社区在食堂定期开展党建活动,听取就餐群众意见,优化就餐环境,持续改善用餐品质,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民主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是我们创新社会治理的有益探索,通过打破传统养老、助幼模式,实现老有所依、幼有所养、民有所乐。”冯仰默表示。
近年来,我市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按照政府奖补、自主经营、志愿者参与的思路,开办便民惠民“大食堂”,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物美价廉的“暖心餐”。
“田间课堂”学农事
“今年夏收,大地块用拾草机拾,小地块的话,麦茬一定要留短点,我们后期要粉碎…….”眼下,正值“三夏”大忙季节,在岔河镇岔河村党群服务中心“三农”课堂上,岔河村副主任刘成江正围绕麦收之后的田间管护进行讲解。
“经常有相关技术人员来村里讲课,教我们怎么种地,怎么提高产量,有哪些最新的种植技术。我基本上每次都参加,很受用。”每逢“三农”课堂开讲,村民傅玄忠基本上不缺席。
“三农”课堂是岔河村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大礼堂,服务“三农”的有效延伸,通过定期邀请农技专家在农作物种植、苗期管护等方面开展技术指导,组织种植“大户”“能人”开展田间管理专场培训,推广农业技能,促进村民粮食增产增收。
在岔河村,党群服务中心发挥的功能远不止于此。暑期来临,一场“周末电影”在中心大礼堂准时放映,不少学生前来观看,趁着电影放映间隙,对学生针对性播放了防溺水安全宣传警示片。按照“小课堂 大能量”的思路,岔河村不断拓展党群服务中心的使用功能,立足于家门口的服务,创建了“三农课堂”“村晚大舞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模块,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农技推广等方面,针对性开发专题课程,让课程内容“更接地气”“更符合群众胃口”。
“截至目前,岔河村党群服务中心播放电影108场次,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50余场次,举办大型活动36场次,实现了‘家门口’进课堂,打通农村党员群众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刘成江说道。
社工成为基层治理“好帮手”
党群服务中心是服务群众的重要场所。走进东湖街道九凤园党群服务中心,最引人注目的是社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工作人员手指轻点鼠标,社区概况、网格实况、群众点单项目等在大屏幕上一一呈现。
东湖街道网格办主任丁开科表示:“这里能体现出辖区13个村居的详细情况,精确到单元楼、门牌号,只要居民有需求,我们通过精准调度,社工可以及时到位,更好地服务居民。”
为更好地服务居民,满足居民需求,九凤园社区在党员服务中心内搭建智慧平台,形成“一个终端采集、一个平台联动、一张地图指挥、一个后台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社工力量,开展进社区、进小区、进楼层的“三进”行动,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
每个周末的下午,东湖街道社工高静都会来到她负责的特殊人群家里,陪她及其家人聊天,详细了解近期的状况,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
高静说:“对于特殊群体,我们一个月走访四次,相关政策落地,我们传达到位。他们有困难也会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及时帮助解决。”
和高静一样,每天,东湖街道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智慧平台,对辖区内社工进行精准调度,入户走访解决群众需求,更好地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我们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社工‘点线面’全方位精准指挥调度,更好地服务群众,实现小问题在网格和片区内能解决,一般问题在社区内可以解决,疑难问题就在街道可以解决。”丁开科说道。
如今,我市百余个村(社区)建成网格联动工作站,可实现1733名网格员巡查轨迹查询、视频监控查询、视频连线调度,问题处置率超过98%,初步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难事不出镇街”。变化看得见,幸福摸得着。我市秉承“服务功能最大化、办公面积最小化”的理念,不断强化党群服务中心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引导更多优质资源向基层汇聚,切实解决党员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从“中心”走进群众“心中”。
融媒体记者:魏杰
摄影:赵胜海
编辑:程智
责编:郑惠珠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