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晚饭,闲着没事,再说这几年也养成了习惯,晚上没有什么应酬的时候,就出去溜达溜达。一来消化体内多余的食物,二来已经上年龄的人啦,也得关心一下自己的身体。有了健康的身体,也是回报父母的恩赐和对家庭负责任的体现。
走出家门,踏着晨曦,眼看大路两边熙熙攘攘穿梭的人群,不由让我大脑浮想联翩。他们来来往往川流不息,都在忙碌着什么?归根结底还不都是为一个字“钱!”不容易。人们为了家庭生活美满和孩子的幸福,天天忙的甚至都能用上“抛头颅洒热血”这个词语啦!想一想,确实如此。
不多想啦!出来就是消遣的,不要额外再给自己大脑增加负担,继续往前溜达。在不知不觉中,两脚犹如踩上转轮一般,不知不觉中把我运到邳州市人民广场。我抬眼望去,广场上,出来遛弯的人确实不少,跳广场舞的、双人舞的、练武术的、下象棋打牌的、玩耍健身器材的、遛小步的、三三二二聊天的等等,总之各尽所爱。我的爱好就是随便溜达,那就按自己喜欢的执行。突然间,我发现广场一角,有好多人聚集在一起,此时此刻,好奇心便挑逗着我,不由自主地凑了过去。
到跟前才发现,有一位60多岁的老兄正在放映八十年代之前黑白老电影。我放眼一看,在此观看电影的大部分人,年龄都要在50岁以上,至于年轻人可以说几乎没有。当看到他们聚精会神观看劲头,不由也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想想八十年代之前娱乐匮乏时期,那时能看上黑白电影,也就是一件奢侈。
那时不是现在,娱乐品种花样奇繁,只要你想看的,没有说没有的,那时的娱乐东西就是看露天电影、听广播和收音机,收音机也不是家家都有的,那时能够买起收音机的家庭,经济条件都是不错的,最起码家庭肯定有一位正式上班的工作人员。
我从小就是一位电影迷,当时放电影也没有固定场所,都是哪个大队里有什么重要事情啦,包一场电影放放喜庆喜庆。那时,只要听说哪个大队包电影放啦,我是不问路途多么遥远必须前往观看。在我的记忆中,徒步跑最远的都能达到七、八公里,可想而知电影瘾有多大。
那个年代看露天电影,为了能够抢先到位,护到一处地理位置好的、看电影视觉比较得劲的地方,有时连晚饭都不吃,提前搬着一个小板凳,前往放映地点,憨呆呆的坐在那里,就等着放电影。不去早一会不行,那时看电影的人特别多,如果晚去,正面地盘让别人战领,没有好的观看位置,在别无他法情况下,只有心不情愿,灰溜溜的跑到银幕背面观看,看到电影里面的人,都是反方向运动,特别别扭。
那个年代电影拷贝非常紧缺,如遇到一个晚上有两处同时放映同一部电影,那就要电影队工作人员骑着破旧自行车,嘎吱嘎吱两地来回跑电影拷贝,如果两地不远还可以,如果远,那可倒霉啦!观看电影途中还得休息,有时最长时间就要等二三十分钟,有的人中途等燥啦!困啦!便呼呼大睡,到梦的世界继续观看啦。就是这样,看电影人员可以说几乎没有中途退场回家的。可想而知当时电影的诱惑力有多大。
为了想过一把电影瘾,途中不知要遇到多少想不到的险情。那时前往看电影的人比较多,人人之间坐着和站着的都比较拥挤,看电影过程中,稍微有人要在里面使坏,那就要造成打轰事件发生,轻则人人之间相互撞击,造成皮外伤,重则伤及身骨,甚至生命。在看电影途中,我是最怕打轰,如果发现有苗头出现,我要提前做好准备,尽量想办法逃跑,再则就是想办法往身高体壮的男劳力身边移动,这样能够找到比较安全的保护靠山。记得有一次,因当天晚上没有月亮,光线不好一团漆黑。看罢电影回家途中,只因对路况不太了解,在加上夜晚光线暗,所以我一不小心,一脚插到小路边水沟里面,造成人仰马翻,咔的满脸骚泥狼狈不堪,到家还要挨母亲的打,这就是电影迷可悲的下场。看露天电影唯一好处,就是给未婚青年男女带来恋爱方便。那时没有手机和微信,不能隔空传递爱情,他们就充分利用看电影有利时机,找到见面机会,谈情说爱互诉衷肠,也给那些孤男寡女们提供寻找另一方的平台。
露天电影已经成为过去,可是回想起来还是蛮有味道,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现在经济条件好啦,娱乐生活花样繁多,人们坐在家里,通过手机就能观看世界变化。让外观漂亮的大电视放在家中成了摆设。
此时,我的大脑还在不停的回忆,广场小电影放映机也在滋滋歪歪有节奏地转动。
评论列表(4条)
露天电影正反面都有人看,是老百姓娱乐的天堂,哪怕跑十里八里也要追着看,难得的回忆。
@传奇黃兴洲:谢谢点评
点赞鼓掌,感谢分享。
@逍遥游: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