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徐州》礼赞 ——读《大美徐州》所感

作者:张开文

《大美徐州》礼赞 ——读《大美徐州》所感
“书香礼赞新时代,阅读追梦新征程”讲好徐州故事

尊敬的各位老师们:大家好!

很高兴能和大家共同交流,畅谈大美徐州之感想。

前几年前,应友人之邀请,在一次阅读书会上,熟悉了《大美徐州》编著张长林先生,那时的他刚刚完成《大美徐州》的初稿。首次见面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
直至2023年12月25日《大美徐州》捐赠仪式在市关工委办公室举行,市关工委主任冯正刚同志接受捐赠并致词祝贺,关工委副主任王晓燕同志、原徐州电视台副台长杨春茹同志、徐家振校长和我共同参加捐赠仪式活动。

当我接受捐赠的那一天,我认真拜读了张长林先生用六个春秋,被生命铸就鸿篇巨著深深的感动了!

这是何等的精神,把弘扬徐州为己任,宣扬大美徐州。

传承历史雄性传统,发扬当代徐州精神,正如郑历兰教授所讲:

“楚风汉韵古彭城,北雄南秀新徐州”新民晚报记者张智颖在2011年11月18日的一篇报道《汉风楚韵,北雄南秀》中也说:徐州是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北雄南秀兼具,文化生态俱佳。正是这一背景宣传大美徐州时机,张长林先生起草编著《大美徐州》。

《大美徐州》是宣传徐州、了解徐州、认识徐州的旅游指南,是一套唯一能够全面介绍徐州历史的文化的史料典籍,一书在手全面了解徐州。
本人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阅读《大美徐州》的感受。

一、《大美徐州》创作背景。

苏省北郡,华夏东夷。禹分天下,铸鼎九州(古彭广场有九州之一徐州),彭祖八百岁,楚汉两千年,春秋入宋,战国依楚。季子挂剑,张良授书。五里三诸侯,一代帝王乡。

彭祖故国使她成为养生学的发祥地,一部《尚书》使她位列九州,一曲《大风歌》使她响彻四方,一场战役使她成为百战经典,黄河改道使她历经沧桑,两条铁路(津浦和陇海铁路)又使她踏上康庄,她:就是徐州,我们可爱的家乡!

徐州,古称彭城,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大墩子遗址,花厅遗址,彭祖文化,徐国文化,两汉文化,运河文化等不无闪耀着先民创造的灿烂辉煌历史文明。

徐州,是彭祖故国,项羽故都,刘邦故里。

1952年10月29日,毛主席到徐州视察,在接见徐州市领导干部时说:“徐州是养生学的发祥地。尧时,有位叫籛铿的,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养生学家。尧封他到大彭,也就是徐州市区周围这块地方,建立了大彭国。”毛主席说:“彭祖为开发这块地方付出了极大辛劳。他带头挖井,发明了烹调术,建筑城墙。传说他活了八百岁,是中国历史第一长寿之人,还留下养生著作《彭祖经》。”“彭祖在历史上影响很大,孔夫子就非常推崇他,庄子、荀子、吕布韦都曾论述过他。《史记》中对他有记载,屈原诗歌中也提到过他。大摡因为他名气太大了,到了西汉,刘向在《列仙传》中竟把他列入仙界。”

彭祖一生对人类贡献极其丰富,他发动百姓筑城定居,防御野兽和外来部落的袭扰,告别游牧进入文明世纪;他带头开掘了大彭第一口井,让百姓喝到甘甜清洁的水;他首创了导引术,教会百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他发明了烹调术,完成了人类饮食文化的飞跃,他总结了房中术,饮食有节,起居有长,清心寡欲,安心向下,使人类健康长寿得到了提高。

彭城遗韵歌风戏马
戏马台
宋,吕定
据鞍挥指八千兵,
昔日中原几战争,
追鹿已无秦社稷,
逝骓方叹楚歌声。
英雄事往人何在,
寂寞台空草自生。
回首云山青矗矗,
黄流依旧绕彭城。

楚汉相争在彭城,项羽与刘邦灭秦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封刘邦为汉王。自此楚汉争霸在彭城。垓下一战,汉兵四下埋伏,直逼项羽的楚营。项羽突出重围,退至乌江边上,亭长驾船而来,劝项羽东渡以图复国,项羽拒绝渡江,拔剑自刎,临死前引吭高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无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曲调悲哀,感天动地。“生亦作人杰,死为亦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历史上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而对项羽的评价“不以成败论英雄。”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徐州人刘邦从此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大汉王朝。从此,汉族、汉字、汉服等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汉服、汉玉也为徐州赢得了“两汉文化看徐州”的美誉。

金戈铁马,硝烟弥漫

自古彭城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

徐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数千年的沧州岁月中,徐州承载着数以千计的大小战事。较大战争有四百多起。纵观徐州历史,无时无处不渗透着战争的烽火硝烟和兵戈铮鸣!春秋战国时期;楚攻鲁、秦攻楚,刀光剑影,争杀不断,血腥满彭城。秦汉间,农民起义惊华夏,楚汉相争斗彭城。三国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更是战争连年,硝烟弥漫。近代的军阀混战,到国民革命军北阀,都在徐州一带激烈鏖战,再到“歼敌主力于长江以北”的淮海决战,金戈铁马,旌旗猎猎,声犹在耳。数千年来,徐州多战争,正是兵家必争之地。

揽名胜一城青山半城湖

徐州变了!天变蓝了,水变清了,山变绿了。

古徐州形胜。登上云龙山苏轼放鹤亭记中“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的彭城美景尽收眼底。

如今云龙山山下有湖,湖上有山,山水相连,湖光山色。云龙湖与杭州西湖结为姊妹湖。

多少风流才子、迁客骚人来到这里,都会由衷赞叹、畅意抒怀。
“云龙山下试春衣,
放鹤亭前送落晖。
一色杏花三十里,
新郎君去马如飞。”
“回首云山青矗矗,
黄流依旧绕彭城”
“万里相随何处,看尽吴波越嶂,更向古徐州”……
诗情画意,令人神往。

美哉,可爱的家乡——徐州!让我怎能为您歌唱赞歌!

二,《大美徐州》创作经历

张长林先生是一名文化学者,他渴望有义务和担当,愿为家乡徐州做点实事,他和李新华老师,(李新华老师是革命烈士家庭,他本人是空军战斗机飞行员,保卫祖国蓝天25年,受到过周总理亲切接见)。

为践行习总书记:关于“深入开展文化资源普查梳理,摸清资源家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天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文字活起来。以便更完整地讲述中国历史,更好发挥以史育人的作用”于是张长林先生和李新华老师立下宏愿,再难也要编著好《大美徐州》一书。为大美徐州立言立传,让世界了解徐州,认识徐州,热烈徐州。

按张长林先生计划方案,《大美徐州》计划十八篇,上下两卷;上卷八篇:
徐州十大名人篇
古代遗址篇
彭祖文化篇
两汉文化篇
遗珍篇
博物艺苑篇
湖光山色篇
园林景区篇
下卷10篇
书画徐州篇
历代诗人咏徐州篇
古镇篇
爱国主义教育篇
孝德文化篇
民俗文化篇
饮食文化篇
民间收藏篇
综合篇
徐州新貌篇

为完成宏愿,张长林先生和李新华老师踏遍徐州市区、五县寻访、拍照“古镇、古树、古井、古桥、古碑、老街巷、民族宗教、城市遗珍、博物艺苑、书画艺术,诗词歌赋、非遗文化、……徐州新貌”用文字向世界递上《大美徐州》一张名片!
让世界了解徐州。

为编著《大美徐州》张长林先生呕心沥血,用大爱铸就巜大美徐州》听到他的艰苦创作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特别是他重病在身,但始终不忘他执着的事业,我是流着泪水听着他为《大美徐州》编著的动人事迹!

编辑巜大美徐州》需要查阅大量文史资料,他便奔走于各图书馆、档案馆、书店、还购买了二万多元的书籍。撰写一百二十多万字读书笔记。(简介张长林先生创作艰辛过程,有讲稿)

正如徐州文史研究会副会长,历史文化学者李世明先生说:“《大美徐州》亦非借助社会友情合作之书,而全部是依靠作者对家乡徐州深沉大爱,拳拳之心啊!实在是可敬可赞!”徐州自古就有为民、为家乡,义举捐资的仁人志士,如明代万祟德自建奎山塔,清代张胆义修荆山桥,民国张伯英筹措征集出版《徐州续诗征》传为美谈。而今有张长林自费二百万,举坐命之力用时六年自力编撰《大美徐州》为徐州立言立传,他的妻儿鼎力支持,亦堪称大爱之举!

三,《大美徐州》编著对徐州的贡献

为宣传可爱的家乡徐州“书香礼赞新时代,阅读追梦新征程”《大美徐州》爱心捐赠阅读、宣传公益活动己向社会捐赠《大美徐州》共计一百六十七套,约合人民币:十六万元。向徐州市关工委、淮海战役纪念馆、徐州一中关工委、开文爱心辅导站等。

我们为张长林先生对可爱的家乡徐州执着的那份爱用心、用情、用大爱谱写《大美徐州》点赞!礼赞巜大美徐州》!

(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