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下,优雅地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向全球展示了中国航天的优越实力和突破能力!此次嫦娥六号的主要任务包括:寻找新矿物、寻找月球深部物质、寻找古老矿物、研究苏长岩、寻找名义含水矿物、寻找高压矿物等,开启了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的“挖土特产”之旅。
按照IAU(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的命名惯例,月球表面的撞击坑和撞击盆地命名法则,主要包括用已故名人的人名(如张衡、蔡伦、沈括、祖冲之、徐光启等),或者常用人名(如嫦娥、景德、宋梅等),或地球上的峡谷与山脉(如泰山、衡山、华山等),目前月球上以中国元素命名的地名共35个。除了我国自主申报的命名,还有一些是由其他国家申请的、大多以中国古代科学家和神话传说人物命名的地理实体命名。
从上图我们清晰的可以看到一个大的月坑(月球表面的圆形凹坑构造)和一个相对较小的月坑很显眼,它俩相邻排列,这与地球上的长白山火山群和龙岗火山群的空间展布相对位置、平面展布形状、典型火山的火山口平面轮廓都很相似哦!更重要的是广义上的长白山火山区是指长白山火山群和龙岗火山群的分布区。此外,长白山火山群和龙岗火山群大面积分布着玄武岩、玄武质熔岩和玄武质火山碎屑岩等,而月球表面也被玄武质熔岩层覆盖,两者同属玄武质火山岩类。所以,当年嫦娥奔月,竟然还带走了一个“长白山”!。
关于这些月坑有两种流行的解释,其一是由于陨星碰撞月球形成的,其二是由火山爆发形成的。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这两种方式都可形成月坑(或环形山),但其中80%以上的月坑是由陨星碰撞月球的撞击作用形成的,不到20%的月坑可能是由月球火山爆发形成的。
跨界科普与话题引申:
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对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的分析与研究发现,月球在距今20亿年前仍喷发过滚烫的岩浆,将已知的月球地质寿命“延长”了8亿至9亿年。基于嫦娥五号月壤样品,我国科研人员开展了月球火山喷发规模相关研究,认为月球火山喷发强度并非想象的从早期到晚期连续性降低,而是阶段性凸起式降低,并且在大约20亿年前火山活动强度仍然很大,表明月球曾经存在过火山活动。
月球上也会发生地震(月震)。月球上发生地震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分为四类:(1)由太阳引力和地球引力对月球产生的潮汐力而引起的地震(潮汐地震);(2)由月球自身冷却收缩而引起的地震(热收缩地震/深源地震);(3)由陨石撞击而引起的地震(冲击地震);(4)由于人类活动而引发的地震(人工地震)。从大量的月球高分辨率图像可以看出,月球表面有着不计其数的陨星撞击坑,大小不一,可以初步判断出月震是相对频发的。同样,冲击地震在地球也是可以见到的。例如,2020年12月23日凌晨,一颗巨大的陨石带着耀眼的光芒划破长空,坠落在我国的青海玉树囊谦县以南到西藏那曲一带,引发了冲击地震,中国地震台网记录下了地震波。
最后,让我们重温全人类这伟大而又经典的瞬间!华灯初上,星河婉转,抬手一望宇宙的璀璨星河,中国宛若迢迢之明星。五星红旗在落在月背的嫦娥六号探测器上展开,鲜艳的五星红旗再次闪耀整个宇宙,这是中国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