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县仰韶大裂谷游记

mmexport1713675397535

应文友之约,带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神秘地带的神往,今年谷雨时节,有幸与县作协、县诗词楹联协会30余名老师一道,前往渑池县仰韶大裂谷风景区采风。

说实话,第一次来此,难免心驰神往。汽车一路高速,仙门山站下来,沿黄河生态廊道转001县道,上午10点半,就到达景区。

先游“观音谷”。观音谷约长1500米,谷内溪水潺潺,小桥流水,林木丛生,遮天蔽日,青苔密布,墨绿如翠。两岸绝壁千尺,宛如斧劈刀削,峡谷更显神秘莫测。

拾级而上,一路上走走停停,拍照留影,来到平心桥。人生在世多烦恼,归根皆因“心不平”、“气难消”,据说经过此桥,放平心态,远离尘世,心灵可得以释然。经过平心桥,踩过河中水泥墩,是无垢潭。潭水清冽,象征心灵纯净,潭中洗一洗手,荡涤世间污垢,不着一粒尘埃。

途径净瓶潭和罗汉潭。净瓶潭深浅不知几许,方寸之境蕴乾坤,形似观音菩萨“净瓶”,寓意圣水溢撒,赐福人间。罗汉潭空中俯瞰,型似“坐罗汉”,潭边飞瀑,声若琴瑟,令人烦恼尽消,十分惬意。

顺势而行,一尊大观音菩萨像映入眼帘,这边是观音顾得主角了。目测金色雕像,足有十几米高,十分壮观。观音左手手持洒水“净瓶”,作撒甘露水相,右手拇指和食指指尖相对,其余各指略曲向上,掌心向左侧伸开,貌似执撒仗或杨柳枝之状。观世音慈眉善目,望向来客方向,许是将大悲甘露洒向人间,为世人祈愿造福吧。望其脚下,观音像前一汪清泉,浑然天成,内设锦鲤和睡莲,寓意“富贵吉祥”“健康幸福”“好运连连”,此池因此命名“锦鲤嬉莲”,又名“福池”。观音右手边,水帘倒挂,水声不绝于耳。聆听哗哗水声,感受袅袅禅音,顿觉心旷神怡,灵魂静然。

中午用餐后,我们自“开拓者”雕塑出发,直奔“仰韶谷”而去。之前“仰韶谷”叫“野人谷”,我倒觉得这个名字更能勾起人们强烈的探索欲望。也许是应了仰韶文化这个景,才改名“仰韶谷”的吧。

“仰韶谷”果然文化气息浓郁,谷口小平场内,数十个牛头挂满红缨,悬挂在立柱上,在周围巨石环抱之下,显得庄严神圣。一个个“野人”戴着别致的头饰,身穿古朴而“野”味十足的特色服饰,热情似火,不停地与游客拍照互动,顿生天人合一、穿越古今之感。祭拜太阳神仪式,“野人”们或在牛头前附身顶礼膜拜,或手捧仰韶彩陶神器和“长矛”“利刃”,围绕烈火团团打转,场面壮观而宏大,气氛庄重而热烈。

真是环环相扣。接下来,人们跟随“野人”,俯身从石门而入,深入裂谷深处。一个年轻“野人”只手攀岩,身轻如燕,围观游客拍掌赞叹。钻木取火表演,年代感十足,让人见证了旧石器时代,人们为了生存,是如何创造火种的。当篝火点燃,我们也加入了阿丽、阿布的行列,大家围火而舞,欢呼庆贺,那场景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悠悠远古。

更有高潮迭起。我们在“野人谷”观看了上刀山、下火海、玻璃碴上赤脚蹦跳的刺激场景。那刀山,足有十几米高,每一层都是一个锋利刀锋,小伙子能上能下,自由空翻,毫发无损。那玻璃碴子,“哗啦啦”作响,小伙子在上面如履平地,时不时蹦跳踩踏,众人尖叫,人人愕然。脚踏红铁,“呲呲”作响,让人心颤。还有那吐火表演,不时来一个“烈火烧身”,熊熊火苗在胳膊和腿上燎烧,惊得众人目瞪口呆,当回过神儿来,又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随后,我们来到南岭村,爬上一个破,趟过几块田,来到大裂谷东北方,南岭村旁边一处山崖旁。形似牛舌的一块巨石横空出世,从山岭处向东北延伸开去,足有近10米长,两米来宽,外端尖里端弧形,呈外高内低倾斜之状,这便是“牛舌头石”。站在巨石之上,真是战战兢兢。向下望去,深渊高数丈,顿生敬畏之心,更感叹造物主之神奇。人类之渺小,可谓沧海一粟啊!体验完牛舌头石,我们又来到那株神奇的古树旁。

此树遮天蔽日,树高有20米,目测树干直径足有70公分左右。据介绍,这株古树已历经2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且为目前渑池县境内唯一一株古“白皮松”。远望古树,白褐相间成斑鳞状,酷似穿上了“迷彩服”。远远望去,树干像极了灰白相间的大巨莽,又神似一条白龙,抬头仰天,呼风唤雨,似乎经受了几万年的修炼,几欲成仙一般。走近树桩,它的周围有裸露在外的部分根茎,那灰白色的天然纹饰,竟形成了一条条、一只只鲸鱼、蜥蜴、蝌蚪,逼真至极,栩栩如生。世间万物真是奇妙啊!

本打算去龟蛇谷,奈何天色已晚,只好半路折返,不过也给此行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

大裂谷之行,天然氧吧中呼吸了清新的空气,观赏了奇形怪状的山石,近距离拥抱了山水花草之美,荡涤了浮躁喧嚣的凡心,目睹了惊险刺激的原始表演,体验了一次时空穿越的梦幻之旅,感受了璀璨厚重的古文化,真是收获颇丰,让人流连忘返。

仰韶大裂谷果然名不虚传,神秘至极。它值得探索的秘密还有很多,等待着无数游人,深入腹地,一探究竟。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