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燕归,万象更新。随着一架硕大的客机降落在新郑机场,两岁的小孙女首次跟妈妈回到祖国,小脚丫踏上了其祖根所在中原大地。
从墨尔本机场候机时,小孙女就在座位上又蹦又跳,虽然她尚不清楚这次远行的意义,但妈妈说要去见分别3个多月的爷爷,还是让她兴奋;且首乘飞机又是那般令她新奇。
毕竟9个多小时地飞行,使在托儿所习惯了“自由”活动的她尝到难以忍受的枯燥,途中哭闹了几次。直至走出机场“到达大厅”,看见焦急等待的我们,她才转啼为笑,惊喜地喊着“爷爷”,扑进了我的怀里。
许是血脉亲情、隔代遗传,孙女一出生,她爸妈就说有些像我。我亦顿觉亲近许多,曾在她两月大时写下一首诗《今年的“六一”》。奶奶过去带她,见面一天多才肯依偎;不多久我去,两三个小时后便与我熟络起来,和奶奶带她去玩,能清晰且大声喊出“爷爷”,有点叫人称奇。
后来知道,是她的爸爸妈妈在这方面较早进行了幼教。
孙女开始牙牙学语,他们就购买了有声版的看像识人辨物挂图,教她指认,而识人自然先从家庭成员称谓开始。除了指认图片,还与我们经常视频通话,增加印象,所以“爷爷”“奶奶”同“爸爸”“妈妈”一样,已在她心里烙下第一道亲切的印痕。
他们做的不止这些,孙女1岁半之后,便教她“China”(中国)、“Grandfather in China”(爷爷在中国)。我假期告罄,自墨尔本回国时,抱她道别,妈妈对她说:“爷爷要回国了,Grandpa in China,我们的根都在中国!”她虽然还不太懂,但眼中露出依依不舍之情。车门关闭,望着她挥起小手,我不禁有点泪目。
让人喜出望外的是,仅3个多月后,妈妈便决定带她回国,实现我们祖孙及与更多家人团聚的愿望。
我观察孙女的特点,适应环境比较快,学习说话能力强;喜欢动手做事,而且做起来很专注;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常跟在我身边问“爷爷你在干什么呢?”当然,也有点倔强的小脾气。
鉴于她跟妈妈初次回国,我们商量,除在绿城郑州游玩外,给她安排一场以“寻根”活动为主题的出行旅程。
首先到她妈妈出生的地方。我们带她观油城风光,看妈妈读书的母校;参加亲朋聚会,感受长辈们的疼爱与热情……
接着来至她奶奶的家乡,90岁的外曾祖母喜不自胜,卧病多日竟然下床逗玩;樱桃园中的小白兔亦令她爱不忍释;亲戚家的小表姐很快相熟……
“寻根之旅”的重头戏则于清明期间,放在了爷爷的故里。

这天,恰逢我的家乡杨都司楼村百年古庙会的头会,在小叔的陪同下,我牵着孙女的手,赶会观景。村中的小学校、供奉老白奶的白衣寺、具现代气息的健身广场等,我俩一一指给她看、说于她听。
或许她记不住多少,但总可留下一些祖地的印象。在为其曾祖母扫墓时,大人们讲孩子太小,尚不懂生死,为免受惊吓,就由她的妈妈代表,告知九泉之下的祖母。
亲戚们闻听小孙女首次从澳洲归来,皆是欢喜不尽。她的小表哥由爷奶、爸妈陪同,专程从北京赶来绿城相聚。她的大姑奶热心组织家中老幼20余人,盛情欢迎。这感人的热忱,不仅表达了家人、亲戚对她和妈妈的厚爱,也饱含着大家对海外归来游子的深情厚谊。
很快,她妈妈的探亲假结束,小孙女也要一同踏上返程。临离开的那天晚上,她妈妈说:“孩子虽然才两岁,但带她第一次回到祖国,我觉得蛮有价值。现在,我们是侨胞,她是海外华人,身份距祖国越来越远,但心灵的距离要拉近,所以我一直给她讲‘根在中国’。这一趟,她对祖国和亲人多少有了些直观印象,希望能牢牢地记在心里!”
在中国过生日,我们听了颇受感动,亦深表赞同。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