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少各显风采

作者:陈志宏

一老一少各显风采

2024年3月16日,这天让我久久不能忘记。已过了清明十多天了,真正的春天已经光临了苏北大地,邳州城内道路两旁的冬青长出紫红色嫩芽,一棵棵红梅绽放出美丽的笑脸。

这天上午,我骑着电动车,去运河中学北校区西侧,惠民花园党群服务中心三楼报告厅,参加《今古传奇》邳州工作站成立七周年暨徐州文化交流协会邳州大榆树专委会成立一周年庆典活动。心情特别的愉悦。

这两年,我每年春天都要回来参加这样的活动。因为是我文友兼老师黄兴洲发起的。黄兴洲老师是《今古传奇》邳州工作站站长和《传奇书画院》院长,他凝聚力强,有号召力。我记得,去年在邳州市文化馆大礼堂举办的第四届《长江文学》颁奖仪式暨邳州诗歌朗诵大会上,座无虚席,参会者二百多人,邳州文化届许多名人都到场。参加那样的盛会,使我倍感欣慰。当然,今年三月十六号的会议,场地小了,舞台、灯光、音响效果比去年稍差些。但是,规格并没有降低。黄兴洲老师带领一班人精心设计,来自湖北、湖南、北京、上海、南京、徐州等地的的文人、专家、教授来了不少。我们在一起参加盛会,探讨文学创作艺术经验,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这次会议,黄兴洲老师总结了,这些年来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他带领《今古传奇》工作站的会员们,认真阅读,勤奋好学,努力创作。先后有许多会员的文学作品在全国各地一些报刊杂志上发表。而他自己结集出版了小说、散文、诗歌集多部。这是他坚持"文化自信"的结晶。听到黄兴洲老师和我文友们所取得的成绩,使我倍感高兴。人啊!活着是得有点精神的,这点精神就是要坚持"四个自信",方能感觉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邳州这块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早有黄石公授书,现代有北方学者刘仁航,今有黄兴洲这样用毕生精力追求文学的长者。他们的文学作品,颇见功力,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让人读后,荡气回肠,激动不已,大有裨益和教化作用。这是我所联想到参加这次活动的体会。

在颁奖活动中,我中篇小说《追求》获得了一等奖,我很高兴。一篇小说获奖,并不能说明什么,但是给我的鼓励和坚持"文化自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里面虽有我创作的艰辛,更多的是黄老师对我指导的结果。由于我的基础较差,小说稿写出来之后,黄老师一遍遍的反复校对。一个七十八岁的老人,能这样对待一个初学写文章的我,让我感到三生有幸。

我们的这次活动虽然地方简陋了一些,给集体舞带来了不能尽情发挥的遗憾,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但是,美中不足也有闪光惊喜的一幕,那就是小会员张悦嘉的蹬场。这个小丫头十岁,明德小学四年级学生。她的一段柳琴戏《杨三姐告状》,惊艳四座,尽显大腕范儿。那唱腔,那作派,那情感和老道,简直令人难已直信是一个十岁的小丫头唱出来的。一上来,我没有听出词来,只知道是《杨三姐告状》的片段。不过我从小就听过柳琴戏,因为,我的童年就是听着柳琴戏长大的。因为我的姑姥爷就是邳县文化馆馆长,他还是专门从事柳琴戏剧本创作的。记得我小时候,只要到文化馆去,就能听到邳县柳琴剧团排练节目。我那时候,天生是个小戏迷,最喜欢听女演员唱柳琴戏后边那个拖腔"哼",不喜欢听男演员的"阿阿阿一",所以,我对柳琴戏的腔调过门是很熟息的。

后来,我去外地工作了,就对柳琴戏疏远了。直到退休后,无所事事,就常常晚上散步到邳州市人民广场,偶尔也听到一些唱抑琴戏的演员在唱柳琴戏,我也时常驻足观看。使我最不能忘怀的是曹金侠姐姐唱的《张郎休妻》、《梁山伯与祝英台》、《泪洒相思地》等片段。那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后来,我去南京生活了。这五年多来,我没听过柳琴戏,我们开会献艺的时候,听到张悦嘉的《杨三姐告状》,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心情舒畅的听完了柳琴戏的唱段,使我仍然意犹未尽的感觉。
开会的时候,张悦然就坐在我的前排,穿着一件雪白的小薄袄,是由她母亲带来的。我心想,那天是期星六,可能是跟她母亲一起来玩的。因为我们中午还在酒店里聚餐,也可能是想蹭餐的吧!到了演出的时候,主持人报幕的说:下面由十岁的张悦嘉小学生为我们大家演唱柳琴戏《杨三姐告状》片段,请大家欣赏。

张悦嘉登场了,我没认出来就在我前排座椅上坐的小女孩。只见她脚穿青平绒布衣,着一双白色袜子,吊角裤子是大红色的,这样的着装,恰到好处的把裸露的颜色都突出岀来,特别得体合适。张悦嘉上衣着一件青底素花的对襟疙瘩扣袿子,显得青葱稍加成熟,因为是成年人的戏,她必须打扮的老道些。但是,必竟只有十岁,那张稚嫩的长长的小脸上,表现出入戏的仇恨和刚强。张悦嘉瓜子型的小脸真是太俊了,要比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的《杨三姐告状》的那个演员郑天玮漂亮一百倍。我最喜欢的是张悦嘉那两条耷肩上小辫儿,衬托出中间那张俊俏脸,简直是美不胜收。

一老一少各显风采

张悦嘉的唱腔、转调、过门都很好,作派也很自然得体,她虽然拿着话筒,该用右手表演动作时,就用双手抱住话筒,然后,自然而然地换作左手,该用左手表演动作时,她就同同样的方式换到右手。这种熟练程度,跟本就不像是一个十岁小女孩能够掌握的。我就想,这是天然形成的吧?不用去装饰。俗话说:人该吃那行饭,是天注定的。这话虽然带有迷信思想,但是,也是有道理的。张悦嘉自然条件很好,她遗传母亲高挑的身材,性格活泼开朗,我采访小悅嘉的时候,她坦然自若并不拘谨。当我问到她名字的时候,我的耳朵听成张悦然了。她一遍遍的给我订正是"嘉"。也并不是我耳聋,因为会场噪音太大。于是,我就提高了声音问了几个问题。张悦嘉就一一回答。

我对她妈妈说:“你女儿很优秀,天生就是唱戏的料。不过不能耽误了学习。因为,唱戏也得把握住人物的内心深处的情感,得读懂吃透剧本,所以,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将来影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再就是,得好好的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肺活量,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住字正腔圆。”小丫头听的非常认真,她的妈妈也连连点头。

今年的《今古传奇》邳州工作站成立七周年暨徐州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邳州大榆树专委会成立一周年庆典活动搞得很好,内容充实而精彩。

让我印象最深的要数这一老一少“黄兴洲和张悦嘉。”

愿今后生活道路上,老的健康长寿,少的多才快乐。'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