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山川河流(4个)
1、黄石山 此山座落在310国道边,黄石村后,西临戴庄,东临泇河,黄石山,山高94米,因东西两山头结构分别为黄土和黄石头,昔日称为土龙和石龙,山名为二龙山。周时,徐国徐族人居住,在西山坡种谷子并建有谷场,凿一洞为藏谷洞,又称此山为谷子山或谷城山。秦汉之际,黄石公隐居山中,并在圯桥上授张良兵书而名扬天下,死后葬于此山,墓上放“一片黄石”做标记,张良功成名就寻得山上坟墓,得“黄石一片”、“并褒祠之”,又在墓前建“黄石祠”祀“黄石”,此山改名为黄石山,而名称大振而远播。原“藏谷洞”也改名为赤松洞。黄石墓前立无字碑,雕塑有张良跪拜石雕和跪拜印迹。至此以后,山上建有赤松坛、人参涧、石鼓、石椅、石床和聚宝盆等。自张良建庙以来,已多次迁址和重建,宋元时期,黄石祠迁至山东泇河边,民众俗称黄石公庙至今。古庙在解放前夕拆除,遗址上还存有8筒古碑,其中有元代至元五年,村长王道安重建“黄石庙记”石碑一筒,记叙了建庙史实和经过,这些石碑对研究黄石公、张良提供了可贵的史料。
黄石公庙为邳州道教之始,是苏北、鲁南道教中心,张道陵是张良八世孙,此庙和碑文对研究道教史具有很高价值。
1970年至2000年,黄石山因烧砖、采石,山体遭到破坏,山上古迹多不存在。2010-2015年镇为了恢复黄石公庙,划出了庙地,修整了山体,徐州市审批了“恢复黄石公庙”的证件批文,正筹划建黄石公庙和黄石山景观,让昔日的黄石山、黄石庙再放异彩。
2、云坛山 云坛山后依310国道和东桥头村,西靠牧猪河,南望依宿山和社石(韩信瓜屋),东临邳苍分洪道(艾水),山高102米。云坛山是有8个连绵山头组成为“C”型龙脉,云坛山居山脉当中的最高峰,云坛山因山顶有徐国族人祭祀徐王(若木)墓的祭祀坛而得名,又因山顶徐王墓土坟堆似馍头状,百姓俗称云台山,云通神,谓之山高有神灵。俗语曰:“云坛山出云,不要问神”。云坛山古迹众多,山上有徐王饮马汪、徐王望乡石、望海石、徐王剑劈泉、仙人洞、徐王演兵场、徐王观景台等景观遗迹。山前有徐族部落城,俗称“十二进院落”,即按“十二生肖”排序所建的徐族部落,今少存其遗址。尤其是徐王城的南面今存徐国社石,即俗称“韩信瓜屋”,是徐国徐族建城池立国的见证,在商周之时,部族要建城立国需建国家之标志的社石,如今天中国的华表。社石由4块大石组成,下面3块构成三足,上面放一块大石,这是东夷人徐族的杰作和标志。在这一条线上,东有连云港将军崖处的社石,西有原铜山县丘湾的商代社石,这是公认的史迹。故云坛山原名徐山,是徐族始居之山,是徐王发展建城立国之山,是徐王安葬之山,依宿山是后依徐(宿)城和徐山而得名,依宿山社石是以佐证。
云坛山西临牧猪河,又称龙池,意为卧虎藏龙之灵地仙池。其上通祠水,俗称池水,池水上徐国徐族便于交通而建了“七石二洞”石桥,俗称圯桥,此桥正是黄石公与张良邂逅授送兵书处,龙池南连依宿湖。
圯桥下有徐族部落圯下村,村边有商代墓葬群,曾出土有绳纹陶器和“徐王戈”等文物,对于研究徐国历史提供了实物信息。
3、读书山 读书山位于桥头村前,山高90米,读书山是因张良潜居张家楼得兵书读研兵书而得名,读书山东临牧猪河,西靠泇河,南望依徐湖。此山是由布子山、读书山、白马寺山、歇子山和显阳山构成“C”状龙脉,与东边云坛山“C”状龙与牧猪河构成了天然的山清水秀地貌环境,是苏北、鲁南地区难得的地灵人杰、藏龙卧虎之地。故尔这里出现了徐王、张良和黄石公等王侯及军事大家,印证了俗语:“两河夹一山,不出帝王出神仙”,“二龙抱湖,不出帝王出都督”。
山上有张良藏书洞、望景石,山东临河处有张良栽的黄连树,意为“亡国胜于黄连苦”激励报国志愿,四人合抱,1937年被大风刮倒破坏了,树下有张良读书石、演兵图,山前有张家财主花园,向西山上有马蹄泉、双乳泉、观音堂、白马寺庙和子房床等。显阳山北有子房洞等。
山后有红泥,是村民祖祖辈辈烧制陶器的窑场。1970-2012年,山上有采石场和砖窑场,山体和景观遭到破坏,2015年镇村两级政府下决心禁止采石、烧砖,现正在美景规划中,决定恢复历史文化,再现历史面貌,让历史文化永远传承下去。
4、牧猪河 牧猪河座落在云坛山和读书山之间,南流入依宿湖后入武原水。秦汉之际时期龙池面积在千亩以上,今存龙池600亩,是山靠水景、水映山景的天然秀美山水画。
龙池中间很深,又称龙眼、龙渊(淹)子,俗称“二两生丝打不到底”。池中有北来祠水流入南流而入武原水,构成水的游龙,从山上看去,水从南北天边来,蜿蜒为二条白龙戏珠,十分壮观。水润山、山护水,使这里的山在云雾中,水从天边来,水在山间流,孕育了自然仙境,尤其是云坛山与读书山所构成的二龙抱湖的地理地貌,更显示出地灵人杰之地气。故而,这里是出将相之乡,隐居仙贤之地,如云坛山处的徐王、读书山处的张良、黄石山处的黄石公。黄石公授张良兵书的圯桥就建在这条河上。同时这里更是民众宜居风水宝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东夷人居住的生息,靠山砍柴打猎、靠水打鱼捞蚌、靠红泥烧制陶器、靠山石贝蚌制造工具,因此这里出土的石器、贝器比梁王城还久远,这里的徐王城池比梁王城池还早,这里的徐王墓比九女墩的坟堆更大。这些都构成了邳州浑厚的历史文化的底蕴,也是邳州历史文化的源头与基石。
这里山美、水美、人美,流传着的故事更美、更精彩,如云坛山谷“神磨传说”、“徐王传说”、“剑劈泉”、“望乡石”、“十二进院子”的传说;黄石山“黄石公传说”、读书山“张良的传说”、“牧猪河”和“圯桥”的传说等,传颂着历史人物的史绩,传颂着历史文化的信息,价值难估。可构成这一地域历史文化的光辉一页,可构成一部五彩缤纷的历史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