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漕运码头“开漕节”

作者:顾遵亚

京杭大运河漕运码头“开漕节”
2024年4月20日,在朋友圈看到邳州市大运河文化研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光正转发的信息,由北京市通州区主办的璀璨之光,运河传扬2024大运河“开漕节”为主题系列活动,在北京拉开帷幕。活动时间是从4月19日到5月18日,为期一个月。

通州开漕节。通州因漕运而兴,州民因漕运而富。金、元、明、清建都北京,上至朝廷,下及百姓食用无不仰赖漕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至明朝,通州兴起“开漕节”。

开漕节是庆祝首批漕粮运抵通州的日子,每年农历三月初一,朝廷户部侍郎、巡仓御史等率领官员齐集石坝东,按等级列队,每人高举三柱香,共同向石坝几案上吴仲等四人的木神主鞠躬礼拜,民众数万人汇聚于此观礼。

那个时代“开漕节”场景十分热闹。一切程序就续,首先是一名身负六百四十斤粮食的壮汉登场,象征坝神重现人间。百姓自发组织的民俗表演也在震天的鞭炮声中开始上演。

坝头上,巡坝戏登场,戏子扮为吴仲,着纱帽圆领,戴纸糊面具,再现当年巡视河坝的英姿。

坝头下,狮子、高跷、旱船、竹马、大鼓、花会热闹非凡,依序向南打场竞技,鼓乐喧天,繁盛堪比京师。

官员、演出者及观众浩浩荡荡,一路到城东南十里处的运河岸边小圣庙进香。一声拉长“豆一来”,高翘会中的“头陀”叫开寺门,在僧人的迎接下,官员及会首上香行礼,“开漕节”便正式结束。

京杭大运河漕运码头“开漕节”

我于4月22日赶到漕运码头,看到“开漕节”的日程安排,4月19日在大运河文化旅游区漕运码头举行开幕仪式,开幕式的当天有花船巡游,我去的那天没有看到现场表演,只观看了大运河申遗十周年图片展。

活动期间还安排了“运河有戏”、“运河非遗”、“运河味道”三大特色的现场展示及介绍。

运河有戏。展现了中华文明丰富多彩,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运河沿线城市和地方的曲艺剧目多种多样,分别有北京的京韵大鼓,京东大鼓、山东琴书、苏州琴书、苏州评弹、天津时调、河北梆子等。

运河非遗。非遗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大运河非遗保护项目有:

北京非遗“玲珑枕”,也叫“耳枕”,顾名思义,就是能让耳朵舒适的枕头。在枕头的六面各留一个孔,侧身睡时耳朵刚好可以放在里面不会被挤压,通风通气性好。填充物为清凉下火的黑苦荞壳做枕芯,柔软舒适的同时又可以起到保健作用。它的来历,据史料记载,可追溯到西周时期。

北京的京绣,又称宫绣,“燕京八绝之一”,八绝为: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京绣在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史可迫溯到唐代,至今有1400余年,主要应用于宫廷,具有用料华贵,纹样寓意吉祥等特色。京绣,是中国女性生产力的卓越代表,是北京独具的人文语言,把龙凤呈祥,海水江崖,鸳鸯蝴蝶,麒麟瑞兽等胞含吉祥寓意的图案,用金线、银线、蚕丝线绣制在丝绸上,它不仅成为中国灿烂的工艺美术技艺,更是成为中华文化向世界传达吉祥与美好的名片。

江苏拓印,拓印是对雕刻或石刻的表面的手工复制品,其方法是将一张纸紧紧覆盖在作品上,用黑色或彩色拓印。

常州掐丝珐琅,掐丝珐琅是中国传统工艺品,属于珐琅器品种之一,一般特指铜胎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

河北面塑,面塑俗称捏面人、面花、礼馍,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早在汉代就己有文字记载,历史源远流长。其主要原料是面粉、糯米粉、甘油和水,在其中加进各种颜料充分融合后,通过面塑师灵活的双手和工具,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各种形象。

还展示了通州剪纸,南通扎染,颐养性情的苏州制香技艺,有4700多年历史的安徽茶文化。大运河沿线的非遗可谓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运河的味道,主要展示了非遗美食“怡丰园”,老北京传统风味小吃“炸灌肠”、好玩又好吃的非遗糖画。通州的特色美食“毛鸡蛋”、“咯吱盒”、“非遗瓤豆腐”。天津的“嗄巴菜”,江苏淮安的“平桥豆羹”,河北沧州的“河涧驴肉火烧”等。大运河沿线的风味小吃可谓色香味俱全,让人回味无穷。

在通州有个故事,讲的是乾隆加封大运河为:“铜帮铁底大运河”。乾隆是一位非常喜欢游山玩水的皇帝,有一天,他带着刘墉、和坤两位近臣,还有千余名护卫,来到通州城东南的沙林村。

接待乾隆一行的是村里的郝府,是当地首富。乾隆住下后,用了膳,就在府邸里到处走走。穿堂回廊,七处院落,装饰也甚为气派。走到耳房,他看到众多护卫在吃饺子,心下奇道:“这饺子包起来是何等费事,我带来了千余人,居然都能吃到,不简单啊!

随即招来刘墉、和坤,称赞他们办事利落。和坤连忙奏道:“这非微臣的功劳,而是郝财主家有个聚宝盆,只要包上一个饺子放进去,那就是要多少出多少啊!”乾隆大喜,命郝财主带聚宝盆进见,现场演示,果然如此。

京杭大运河漕运码头“开漕节”

翌日,起驾,乾隆坐到船头,又想起聚宝盆之事。聪明的刘墉指着悠长的大运河,说道:“京城几十万人口都指着这大聚宝盆(大运河)吃饭呐!”乾隆听后大悦,见运河岸如铜,底似铁,随即封道:“铜帮铁底大运河!”刘墉朝天一揖赞道:“从此大运河当岁岁平安!”

通惠河一直是连接京城与通州的重要河道,到了元末明初,战乱纷飞,通惠河因不得治。嘉靖皇帝下决心整顿漕运,任命巡漕御史吴仲负责通惠河的疏通,工程仅用数月,建成后,“候者鳞次,行者鱼贯,通州而抵京仓,可朝发而夕至”。从此,漕船、商舟日夜不息地穿梭于京杭大运河北端,通州八景之“万舟骈集”引人惊叹,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开漕节。明嘉靖四十五年,通州百姓为吴仲修建了生祠,纪念他治理通惠河的不朽功绩,为后世所祭拜。

在开漕节活动期间,让人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大运河文化的力量。

(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逍遥游
    逍遥游 2024-05-07 17:49

    感谢分享,学习点赞,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