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1
李继勇一连睡了四天半,没有人理,也没有人问。睡到第二天的时候,他就饿的受不了,他不好意思去厨房找饭吃,而是在外间屋东箱房专放果铺的仓库里抓了两把蜜酱东瓜条子充饥。他平时只知道用它来做小水饼当作辅料,没想到这雪白的东西这么的好吃。可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饥饿之时,这可爱的东瓜条吃到嘴里甜不说,那沙绒绒、酥糯糯的口感特别好。他不敢吃的太多,他知道凡是好东西,好吃的东西都要适可而止,只要一过度了就会产生不良后果。他吃过后又到屋外院子里找水喝。那时,已经是初夏时节了,喝凉水是一般人家的习惯。可李继勇可不是一般人,成天依商人自居,商人怎么样?现在,不喝凉水渴死你,他是逼迫无奈趴在水缸里好像农村庄户人饮驴一般。这时候的李继勇,不能讲脸面了,再说了,喝凉水能解渴就行。这一连几天李继勇就这样的熬到了四天。到第四天中午的时候,他终于想通了,心想不能再睡了,起来到江边走走散散心,他要一扫这些天来倒霉的晦气。
李继勇信步走在长江北大堤上。他看到这北大堤植被茂密,垂柳随着微微的江风婆娑摇曳,像是妙龄少女千万根秀发,柔情动人。李继勇只是感觉好,他读过张恨水的小说,似乎有这样的描写。他崇拜有文化的人,他更崇拜表弟这样神奇的作家。所以,在李继勇的人生信条里,表弟做什么都是对的。于是,关于他大要把唐菊花带家来就随他吧!但是,他绝对不能喊唐菊花叫"娘!"
李继勇出来时,家里没有人发现,可是李继勇不在床上睡觉,来仓库取桔饼的杨秀凤向里间屋看了看,李继勇不在,她有些纳闷,怎么今天不睡了?杨秀凤取了二斤桔饼就进屋子里寻找,到处不见李继勇的人影。她放下手头活,急急忙忙的到茶食店铺子里。她伸头看了看茶馆里,几乎坐无虚席,邓西平和两个小服务员在茶馆里忙碌着。她不管多少人注视着她,到邓西平面前一把把他拉出茶馆。邓西平很诧异地询问:"出什么事了!"
杨秀凤嘴凑到邓西平耳边说:"李继勇不见了。"
邓西平突然一惊,老会儿什么都没说。杨秀凤有点着急。
邓西平平静后对杨秀凤说:"他出去散散心,他就想开了,估计今晚他就会不打折扣的同意俺二舅和唐菊花事的。"
李继勇本想去浦口码头找个熟人说说话的,因为浦口码头很远,又加上这几天没有好好吃饭,在往前走有点走不动了,他就坐下来歇了一会儿就起来往回走。初夏的长江北岸风景秀丽,无风的天气,使得江面如鉴、波光潋滟的非常迷人。李继勇却无心欣赏这里的一切风景,他要尽快的赶到家,先填饱肚子然后要是有人问的话,在亮出自己的态度。
李继勇出走,邓西平料定他不会有事的,因为他在家睡了五天都没有被饿死,这说明什么,凡是有点头脑的人都会分析到,在这五天之中他是补充了一定能量的,否则,他早就爬不起来了。让人还能想到的就是,他是在赌气,可以说是和别人赌气,也可以说和自己在赌气。其实,他的想法很愚蠢,这样做只会加深自己的形象是那么的萎缩可怜,一个大男人,本来该顶天立地的,怎么能学妇道人家的坏毛病呢?
李继勇来到家后,他先去找了表弟邓西平。邓西平见到他后笑笑和他打招呼,因为茶馆还有许多顾客没空啦。李继勇看到这种情况后就朝后院的糕点加工室走去。
杨秀凤正忙着在做红果酥。李继勇进来她转脸看了他一眼,没理他继续做红果酥。近来红果酥卖的很好。尤其到了夏季,许多人因为天热,食欲不振,吃点红果酥可以健胃消食。所以,李家茶食店铺的红果酥不仅在江浦名气大,连江南鼓楼一带的人都慕名前来购买。但是,由于原材料红果肉不好收藏,李家的红果酥常常缺货。
这两天杨秀凤本来不想做这种糕点的,她进仓库一翻捣,就剩下这十来斤红果酱,不做的话,怕进入盛夏高温会坏。于是,杨秀凤就自己动手制做了。
4 2
杨秀凤一个人做了几十斤精细的红果酥已经很累了。她就吃了点红果酥,真的不想办饭了。她看见李继勇装作视而不见,仍然不理。李继勇这样的处境很尴尬,他一声不吭的转身离开了糕点加工室。他朝哪里去呢?自己也没有明确目的地,继续到屋里睡觉吧!这不是重蹈覆辙吗?这个时候除了肚子饿以外,走了大半天的路还真有点乏了。乏也不能睡,天大的事,吃饱饭再说吧!
李继勇想想自己的家还是很不错,人口不多,挣钱不少,就是大把唐菊花带进门来,一个老太太能吃多少饭呢?再说了,只要老太太身体硬朗朗的,也不能吃闲饭,就是看家扫扫地也是好的。
经过这次矛盾,李继勇算是彻底明白了,思来想去父亲没有错,唐菊花来找他大没有错,杨秀凤和他吵、和他闹、最后不理他也没有错。这样看起来唯一有错的人就是自己了。
李继勇现在就是想认错,也找不到地方。他反复苦苦的想,只有再求表弟来帮忙了,况且,这家人都对表弟印象都很好。
茶食店铺打烊的时候,邓西平没有回他的小屋子,他的小屋有点热,一热文章写不下去,他就到江边凉快去了。李继勇在邓西平居住的小屋前等了好长时间,他有点等燥,索兴回屋子里睡觉去了。
李继勇前脚走,邓西平后脚就来了,表兄弟俩就是没碰着,却遇见了杨秀凤。她问邓西平:"你是不是有意不见李继勇的?""说什么话,我躲他干什么?他又没抓住我们什么把柄,就是抓住了,我男子汉大丈夫敢做不敢当吗?大不了于他摊牌,你和他离婚,我带你远走天涯,过两年二人世界的安静日子,不是很好吗?"邓西平说,杨秀凤说:"这可是你说的,这也是我梦寐以求、求之不得的,今夜走我都嫌晚。"
邓西平很疑惑地问杨秀凤:"我这穷困潦倒的穷书生,你到底爱我什么的?"杨秀凤说:"我不爱名、不爱利、就爱你这个人,你儒雅的风度,和善的面孔,还有高深的学问,令我神往。"邓西平说:"就算这风度,面孔还有学问是你爱的理由,能当吃、能当喝!有什么用呢?"杨秀凤说:"我不爱听你这话,我爱你是真诚的,不要我说你也知道。我没认识你之前,就喜欢有学问的人,这不是吃喝玩乐那么简单,我更多的是想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这就是我爱你的理由。"
杨秀凤说的这些在正常人感觉中是这样子的,邓西平认为不全,对文化知识的追求是那个年代的人们普遍愿望,因为没有知识受到限制太多了。杨秀凤是个聪明人,记忆力又好,她心里有这方面的迫切需求,所以她就要学,越学越觉得有知识好,她能给人带来许多方便之处,渐渐地就养成了习惯,崇拜有文化的人也是一种自然现象。至于人的真诚,这是人们的道德准则问题,当然了,有文化的人,所知道的道理相对于没有文化的人要多,能注意到什么是道德所拥护提倡的,什么是道德所反对和排斥的,所以,有知识的人就知道扬长避短,为人处事能够按照道德规范标准执行,于是杨秀凤就感觉和体会到邓西平的真诚要比一般人多。人的外表美让人看到心里舒服好受,尤其是热恋相处中的情人,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个道理。这种心里它反映了人们的生理现象,是一种渴望使然。这种心理它所发现对方身上一些美好的一面,而缺点和不良一面在这一刻恰恰都被掩盖了,他们会视而不见。还有一种最可怕的现象是,还有些人把对方的缺点错误误认为是优点。一旦结婚过日子,就会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当然是失望至极,这个时候一切都晚了,饼煳了再翻过来,亏也就吃了。
邓西平渐渐的发现杨秀凤身上美好的东西不少,对待自己真诚这一点勿容直疑。他还发现自己和杨秀凤在一起的时候比和其他女人更具吸引力,邓西平感觉到心情释放后的无比轻松愉快,大有失手不得之感,就是有想和她时时刻刻粘在一起的愿望。在自己身有这种体会的同时,邓西平发现这种体会和愿望在杨秀凤身上比他更强烈,更迫切。
邓西平想,这或许就是灵魂深处的奥密吧!让人说也说不清楚,搞也搞不明白,糊里又糊涂!
4 3
邓西平有时候很纳闷,我国的三大改造从1953年开始,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为什么二舅的这个小店,还有这条街的其他一些店铺,怎么就没有公私合营收归集体所有呢?
二舅给他说,当时也收了,这店让我负责,其他员工都嫌小店收入少,发不起工资,陆陆续续都不干了。二舅说,他也愁的慌,就把这事反映给街道领导,主管领导和他关系最好,经过认真研究决定让二舅接着干,只要年年向街道交点承包金就行了。所以,二舅一直让生易不红不火。他的观点,不求大富大贵,只求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能吃饱就行了。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街道领导也时常来店里找吃的。所以,那时候大喊割资本主义的尾巴,街道和我关系好的领导护着我说,老李的店要是被关了,咱们就一点甜味都没有了,你看我这店就茶馆生意好,其实不赚钱,你看糕点铺生意冷淡,我们家就全靠糕点店挣钱。
二舅讲到这里,邓西平突然明白了这里面原因。国家政策是死的,执行人是活的,但是,在那个年代,二舅街道那个领导胆子也太大了,导致了后来"文革"时批判他是资本主义的保护伞,代言人。
邓西平知道了这个情况后,他除了应付茶馆挣不了多少钱外,重点是放在糕点铺店上。李继勇成天高枕无忧乐呵呵的。其实,这个小店从解放前到解放后二十几年里还能存在,是多么不容易啊!
杨秀风仍不理李继勇还在冷战,李继勇实在受不了了。他找到了邓西平说:"就是关门,表弟你也得把我们家目前的问题处理好。"邓西平说:"表哥,你就这么看好我,我有你所期望的那个能力吗?"
李继勇说:"你没有能力我找你吗?"邓西平说:"表哥啊!说句实话,你们家的问题还真得靠你自己去解决,只要你能设身处地为家庭其他成员着想,我想这个问题就不会发生,这个道理你明白吧?"李继勇说:"那事情已经发生了,你总得说和说和吧!你能袖手旁观的看热闹吗?"这一问,邓西平有点烦了,他说:"表哥,你这话说的就有点不对了,我真没袖手旁观,在二舅跟前,我要他耐心等待,我说你一时抹不过来这个弯,过些日子他会同意的;在表嫂面前我夸你正直善良能干,对妻女十分疼爱。表哥,你还要我怎么做呢?"李继勇说:"表弟,这次你一定得帮我劝劝你表嫂,叫她好好地和我过日子好吗?"
李继勇几乎是哀求邓西平了,邓西平想,不能再推迟了,差不多见好就收吧!但是,他还是问了一句李继勇:"表哥,你要我给你调解家庭问题,那么我问你,你对二舅和唐菊花两个人在一起到底有什么想法,你说岀来,我才好帮你解决好家庭问题。"李继勇说:"我同意他们在一起,但是,你跟他们说,我只能喊唐菊花叫'姨',绝不能喊'娘'!"邓西平说:"行!我跟二舅和唐文花谈,我估计问题不大。"
听到表弟讲这句话,李继勇很高兴地说:"这次你能把俺家矛盾处理好了,我亲自办桌席第请你。"邓西平说:"用不着,我感谢你们还来不及呢!在这困难期间你们收留了我,给我创造了一个安静写作的环境,我真的很感激你们!"李继勇说:"这还不应该的吗?不过和解后,酒还是要喝的,这不是你一个人的事,也是为俺大老年找老伴这样的大事,咱们也该庆祝一下吧!"
邓西平真没有想到李继勇会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听这话是从他嘴里说出来,令邓西平对表哥刮目相看,并高兴地说:"表哥,你说这话我爱听,那我就替二舅和唐文花先谢谢你了。到哪天咱们简单地把二舅的屋子布置一下,当唐菊花进门的时候,咱们买挂大地红放放,咱们这样高兴的事为什么藏着掖着,光明正大的办喜事,让街坊邻居们都知道,你李继勇家庭是多么的和谐幸福快乐啊!而你李继勇大孝子的美名会不翼而飞,传遍江浦大街小巷的,到那天在把在南京一中上学的闺女也接来,一家老小其乐融融有多好啊!"
4 4
人生是美好的,美好的东西都是有情的,人为情而生,为情而牺牲一切。唐菊花千里迢迢的来到江浦找李师傅仅仅是为了找口吃的吗?正确的答案:当然不是。虽说她的儿女们穷,但是让老母亲吃饱饭的能力还是有的。可是她一定要回到李师傅的身边,找回她儿时欢乐和幸福之梦。
在老家唐菊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就一个念头,攒钱找李师傅。她要找情窦初开时爱着的那个青葱少年,那怕和他睡一晩上,也了却了这几十年朝思梦想的夙愿。
当唐菊花找到李师傅时,喜悦激动的泪花顺流而下,"啊!你是小顺子吗?怎么老成这样子呢?头发全白了!"李师傅紧紧的抱住唐菊花,泣不成声,哽咽说:"几十年过去了,能不老吗?花儿,我也好想你呀!"唐菊花有点装生气地说:"又骗我了吧!想我你怎不找我的!"李师傅说:"你以为我没找你啊!回回都因为不方便没敢和你见面,来到江浦后,远了,后来,就渐渐的淡忘了,花儿,我说的都是真心话。"
唐菊花小的时候美貌就不用说了,是个人见人爱的姑娘,要不恶霸大地主也不会看上她。可这几十年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的走过来,她最留恋和思念的还是和小顺子那段懵懂的岁月,那时候天真无邪,快快乐乐,一玩到半夜,尿急的时候,让小顺子一转身自己就地解决了。那时候可真好啊!两小无猜,真心相爱,花儿偏说菊花开到深冬不败,为此,小顺子说她想哪扯哪!两个人好长时间不说话。恶霸被枪毙了,大姨太偷偷地哭,可她没有多少伤心泪,只是担心今后的日子怎么过。所庆幸的是,她没给恶霸生孩子,回娘家又和小顺子相遇了,在她又嫁人的时候,却已经怀上了李师傅的孩子了。第二个丈夫死了,她本来是想找李师傅的,可李师傅已经去了江浦,这一晃人都老。叹人生苦短。唐菊花想,哪天一觉不醒,见不着李师傅,感觉这辈子真的就遗憾终生了。
唐菊花的遭遇是历史和时代因素造成的。但是,她又没有全部抱怨时代,她怪就怪自己从小怯懦,否则,她不会听从父亲的安排,嫁给一个人人唾弃恶霸的,如果是那样的话,她将会是另一番人生。现在,她找到了李师傅,就是要抓住人生最后的一段时间,过好晚年生活,得到人生的幸福才是唐菊花的确切愿望。
人啊!不管年龄大小,只要活着,就有情有爱。许多人不理解老年人没有了生理上的要求就没有爱了,这种认识是非常浅薄的,是大错特错。人啊!活一天就有一天的理想和希望,如果人一旦没有了理想和希望,除非是神经不正常的人,要不是活不下去的。
有了这样的认识,唐菊花追求人生晚年的幸福生活也就不足为奇了,对于从事文学创作的邓西平来说是能理解唐菊花的。可是李继勇的反应也属于正常行为,不能用自私自利的定论强加给李继勇。
像李师傅这样的老实人,就是儿子、儿媳妇不接受唐菊花,他也不能再失去了唐菊花,他要用最真诚的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也要让昔日的情人晚年过上好日子,他的主义已定,这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
杨秀凤见到了邓西平时说:"李继勇死皮赖脸的找我说话,我没理。"随后又问邓西平:"是不是再晾他几天?"邓西平说:"不必了,已经差不多了,这次真的让我们给治服了。"然后,邓西平又如此这般的将和李继勇那天打算为两位老人如何庆祝结伴的事说了一遍。杨秀凤听完,开怀大笑:"哈哈哈哈哈!"的一阵过后说:"邓西平啊!邓西平!还真有你的,亏你想得出来,愣是把我们家一件令人挠头的事,让你给处理成一件大喜事。行!花钱算我的!"邓西平说:"你是冤大头啊!攒着,留以后用,这些钱李继勇还拿得出来。咱带张嘴去吃就行了。"杨秀凤一声响亮回答地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