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南新仓文化博览馆

作者:顾遵亚

参观南新仓文化博览馆
2024年4月14日和老伴去东城区拜访我的老同学王庆伦,她的工友庄桂红。在路过东四十条西公交车站台时,看见一地标碑,内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一一南新仓。在返回的时候,步行来到这个地方进行了详细的参观。

南新仓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22号,是明清两代于北京城内设置的一处专贮漕粮的官仓(皇家粮仓),俗称东门仓。始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是依托元代北太仓旧基改建而成。

明朝鼎盛时期,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南新仓廒数为180座,廒间数为890间,明朝末年,由于内忧外患,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外有后金侵袭,仓库年久失修,剩余仅46座。清康熙三十三年添建5座,四十二年添建10座,五十五年添建5座,雍正元年添建9座,乾隆元年添建1座,共计76座。南新仓是明清两代京都储藏皇粮,俸米的皇家官仓。自建至今,历经沧桑,600余年的历史,现保存仓廒九座,是全国现有、北京规模、保存最完好的古仓廒群。

明清时期南新仓的建筑结构,严格布局,首先,为了防止水淹,选好地理位置,每座仓廒的地势要比较高,四周筑有高大的围墙,地下修有排水管道。其次,为了防潮,仓廒的地基都是三合土夯筑的,然后均匀铺洒一层白灰,再用砖铺作地面,上加楞木,铺落松板,墙壁有护墙板,门有门罩。第三,为了通风以透泻汗蒸郁热之气,每座仓廒的廒顶各开气楼一座,除开有气楼、闸板外,还用竹气通高出米顶之上。为了防鸟进入仓廒,还采用竹篾编成隔孔钉于窗上。第四,廒的墙体很厚,底部厚约1.5米,顶部约为1米,墙体收分很大,建造如此之厚的墙体,可以使粮仓内部保持相对恒温。以上的建筑方法和措施,即防潮又保证通风,使仓粮历久不坏。
为了贮存最大量的粮食,南新仓在构造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仓廒的空间容量极为可观,南新仓可储存近1亿斤的粮谷。

参观南新仓文化博览馆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这种粮食即称为漕粮。漕粮的运输方式即称为漕运,漕运的方式又分为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

漕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商周与春秋战国时期,专制政权已经利用水道转远漕粮,以满足国家政治与军事方面的需要。

明清时期,是漕船经京杭大运河,把南方各省北上的漕船能够直抵北京周边甚至城区之内,于指定的码头,泊口清卸漕粮。再换用马车从陆路运到朝阳门,古时的朝阳门称为“粮食门”。因为朝阳门附近地势居高,通风良好,仓储的粮食不易霉变。又因为它紧依护城河,有着舟楫之便,而紫禁城与南新仓也不过一箭之遥。因此这样的位置得天独厚,东直门至朝阳门城内有七仓即:南新仓、旧太仓、富新仓、兴平仓、禄米仓、海运仓、北新仓。城外有六仓即:太平仓、万安东西仓、裕丰仓、储济仓、本裕仓、丰益仓。故称朝阳门成为京城唯一的“运粮门”。

仓,作为储藏粮食的建筑,其起源十分古老,古代圆形的谷仓称之为“囷”,也就是后世道常所说的“仓廒”。

古代的粮仓分类为:正仓、转远仓、太仓、军仓、社仓.义仓和常平仓。

正仓,正仓的功能是接纳和贮存农民向国家缴纳的谷物税,上供的部分送往州府和京城的太仓,部分用作地方官员的官禄与丁夫的口粮。

转运仓,转运仓是汇集各地粮食再转运于四面八方的一种仓廪制。由于各地粮食多由运河运输,转运仓就与漕运建立起密切的关系,甚至被称为“漕仓”。

太仓,太仓是保证皇室生计与国家机器运转的中央粮库,是王朝政治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太仓粟米主要在国家机构内部进行分配,参与分配的有皇室、百官、诸司、诸卫、诸军等。

军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储备是古代战争中最重要的物质保证,运粮路线过长是兵家大忌,除大规模突发战争需后方转运粮草外,军队在驻地或屯田处设置固定的粮仓,这就是军仓。

社仓.义仓,义仓是民间自置的粮仓,造于当地村社,委托社司管理,出粟自愿。后来分离为两种仓制,义仓设于城市,社仓设于乡村。

参观南新仓文化博览馆

常平仓,常平仓的主要职能是调控,每当青黄不接,灾荒或战乱引起谷价上涨时,政府以常平仓的谷物平价籴粜于市,防止谷贵伤民,当谷物丰收,谷价下跌时,政府则动用库帑平价收购,以防谷贱伤农。

南新仓是中国古代仓储文化和运河漕运文化的缩影,大运河文化就是“京杭大运河文化”,囊括了中国若干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国家因素。粮仓系国脉、民心定乾坤,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国古代,粮食问题在历朝历代都是国家头等大事。

历史与明天,饥饿与富足,流淌千年的大运河,还有我们永远不能缺少的粮食……就让我们在高高的仓廒里,听古老的南新仓讲述着与它有关的仓储和漕运故事吧!

(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自信人生
    自信人生 2024-04-23 06:28

    顾老师以南新仓为线索,详细讲述了古代皇家仓库的作用以及大运河漕运等等问题。读后受益匪浅!文中提到的王庆伦和他的夫人庄桂红,我很熟悉,庄桂红是我中学同学。很多年不见了,在此向他们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