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镇的平安小学 (作者: 胡惠有)

洋河镇的平安小学 (作者: 胡惠有)
洋河镇的平安社区,1953年前叫“太平市”,它和中大街、米市街一样,是洋河古镇的重要街区,但是,它和主镇区(大圩)隔着一道圩河。太平市有两条街——前街和后街,街面店铺林立,客栈、饭馆、粮行、酒坊,应有尽有。

洋河的圩河,相当于一般县城的护城河,一到晚上,圩门外的吊桥拽起,圩里、圩外就断绝了交通。因此,太平市自立市以来就自成体系,具备集镇的全部社会功能。

清代,太平市设有私塾。1940年代,有江云彪和尹元松两位塾师在家立馆授徒,富家子弟可以入馆读书,但多数平民人家的孩子是读不起书的。
1948年7月11日,洋河镇解放,1949年秋天,太平市办起了“太平初级小学”。学校只开一、二年级两个班,首任校长是陆镜仁先生,两位教师是胡嘉涌先生和朱宽亮先生。学校借用吕祖庙大殿为教室,师生与神像共处一室。可惜,学校只维持了两年,1951年被裁撤,师生被并入“洋河中心小学”和“洋河大众小学”。1953年恢复办学,仍是一、二年级两个班。1957年,太平市与毗邻的自然村成立“平安高级农业合作社”,要在吕祖庙办公,学校再次被裁撤。在这以后十多年,2000多口人的平安村没有一所小学,学童只能到“洋河中心小学”就读。

1971年,平安大队创办全日制小学。办学初期,借用第二生产队4间队屋当教室,后来在大队部旁建了一排校舍。1973年起,平安大队和教育部门共同出资,用三年时间,建成两排26间砖瓦结构的校舍,学校初具规模。

平安小学的教师,大多是平安本村人,有的读过私塾,有的毕业于洋河中学。他们在自己的村里教书育人,都很敬业,很多老师成长为洋河教育界的骨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安村的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建成首批“江苏省文明村”。富起来的平安人尊师重教、支持办学的热情越来越高。1985年,投资10多万元,拉围墙,扩建教室、办公室,建食堂。1987年,又增建10间教师宿舍,以引进师资。学校购置桌凳、教学仪器,组建鼓号队,渐渐成了洋河镇领头的全日制小学。

洋河镇的平安小学 (作者: 胡惠有)
平安人没有满足,他们要把平安小学建成市级、省级合格“村小”,让自己的子弟在一流的小学里读书。村、校领导开始筹划建一幢现代化的教学楼,改善办学条件。

村、支两委带头捐款,并向全镇发出倡议,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办学。倡议得到积极响应,村里的专业户慷慨解囊,走出去的平安人鼎力相助。台胞裴成龙、张淑伦夫妇回乡探亲,为建教学楼捐资三万元。台胞董玉金先生,从老兵退休年金中,拿出5千元人民币捐给平安小学。在洋河镇政府、泗阳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很快筹集了60万元建设资金。

1996年8月8日,教学楼竣工,花园、雕塑和纪念碑同时建成。平安小学的教学楼,是泗阳县村级小学中第一幢教学楼。所配备的教学设施设备在当时也是最先进的。

平安村、校领导,把建一流村小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1996年9月,泗阳县“初级教育工作现场会”在平安小学召开,平安小学被评为“泗阳县教育先进单位”。1996年12月,平安小学通过宿迁市“合格村小”验收。1997年初,泗阳县教育局把平安小学列为“教育现代化工程试点学校”和“素质教育实验点学校”。1997年底,平安小学被江苏省教委表彰为“江苏省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模范学校”。

洋河镇的平安小学 (作者: 胡惠有)
2001年,因生源减少,全国农村开始“撤点并校”。洋河镇的村小陆续撤并,平安小学虽因优越的办学条件得以保留,但生源不足逐渐显现。2008年,平安小学裁撤,学校师生和校产全部并入洋河实验小学。
洋河镇政府借用平安小学校舍,开办“洋河实验小学幼儿园”。从此,平安小学成为历史,校园得以保留。2009年2月,洋河实小幼儿园在平安小学校园正式开园,这里成了儿童的乐园。

2023年,洋河幼教集团优化资源配置,平安园区停止招生。拥有14口教室的教学楼仍屹立在平安社区的中心,楼前功德碑上,记录着乡亲们热心助学的铭文仍熠熠生辉。

洋河镇的平安小学 (作者: 胡惠有)
2023年12月,洋河镇入选江苏省第九批历史文化名镇,平安社区成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平安小学校园将成为一座记录洋河镇小教事业发展历程的“文物”。
洋河镇的平安小学 (作者: 胡惠有)
作者介绍:

胡惠有 , 1952年出生,长期在京杭运河船闸上工作,现任洋河新区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