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慈善的母亲(作者:顾洪)

顾遵亚的二妹顾洪,毕业于南京中医大学,毕业后在邳州市卫校任教,现已退体。她是一位不属输的女性,退休后,仍刻苦学习,钻研中医医学,2023年经过努力,拿到了医师资格证。今天早上看到哥哥写《怀念母亲》的文章,她也写一篇对母亲的怀念。

大爱慈善的母亲(作者:顾洪)

我早晨醒来,习惯性地拿起手机,第一眼看到的是二哥(顾遵亚)发到群里的母亲忌日的提醒和他写的《怀念母亲》的文章,未曾读罢,早已泪水长流。母亲离开我们十三年了,可慈母音容笑貌在心中的记忆似在昨天。

我们兄弟姐妹七人,形成两个梯队,大哥、二哥、姐姐是第一梯队,我们下面四个是第二梯队,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哥哥姐姐已经离开学校出去赚钱了,他们是父母亲支撑家庭的得力助手。大哥在学习上对我们的关注多,二哥和姐姐跟着父母一起操劳,所以在二哥的记忆中和文章中,都是母亲的艰辛。

由于有哥哥姐姐的帮衬,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的艰辛少了很多,留在我记忆中的更多的是母亲的智慧和母亲的善良大爱。秉承着母亲的教诲,我受益一生。所以,接着二哥的文章,我再从另一个角度写写怀念母亲,并首先感谢哥哥姐姐与父母一起培养我们长大!

母亲不识字,不是因为贫穷读不起书。有一次,围绕这个话题,我专门问了母亲:“娘,你让我好好上学,你小时候怎么不上学啊”,母亲说:我小时候家里不穷,能上得起学,是奶奶嫌私塾先生用戒尺打我手,把我带回家不让上的。于是母亲给我讲了她小时候的事:原来,母亲的奶奶有一子四女,母亲的父亲,也就是她奶奶唯一的儿子在母亲两三岁时,意外去世了,只留下母亲这一个后代,她的奶奶说“这就是我的眼珠子,谁也不能碰一下”。送到私塾上学,有一次因为没完成学习任务被先生用戒尺打了手心,奶奶一气之下带回家了:我舍不得碰一个指头,送来给你打,不上了。尽管母亲没有继续学业,但当时相对富裕的家庭仍然让她接受了比同龄人更多的教育。我跟着母亲时间比较长,又是一个非常有恋母情结的人,所以我可能是兄弟姐妹七人中观察母亲最多、受母亲影响最大的一个。今天是母亲的忌日,怀念母亲,分享母亲的智慧,与兄弟姐妹、各位后代子孙共勉。

母亲教我们勤奋

她传给我们的名言是:走满天下端着碗,光喜勤快不喜懒。

母亲去世后,谈起母亲,偶尔会有人说她和其他的农村妇女比,不算是很勤快的人,甚至有点懒。只要我听到,我便会反驳:那不是懒,是智慧。自从我们能劳动起,母亲便把家里的活分给我们做,一直到我们都上大学了,该干的活还给我们留着:路远的、水稻田里的活是三哥的、玉米地、辣椒地的拔草是我的、玉米的滴耳眼(散药粉)是小弟的,另外一个弟弟在家里帮她做家务。小弟从玉米地出来常常脸被玉米叶拉出一道道红色的痕迹、我从闷热的辣椒地拔完草出来,脸热的通红,还火辣辣的。母亲的智慧不是体现在分工让我们干活上,而是体现在我们干活回来的那一句话上:苦不苦,累不累?如果不好好上学,这就是一辈子要干的事,不想苦,就好好上学吧。

所以我一直不觉得母亲是懒,一个人各有所长,母亲的长也许不是身体的最勤劳,但一定是思维的勤劳。有时也在想,如果母亲一天到晚自己辛勤劳作,也许就没有了教育我们的智慧。

难忘记,一字不识的母亲,晚上坐在煤油灯前,把我们几个人招过来,让我们读她唯一能听懂的作文,她说:我不认识字,但你们写的顺不顺我能听出来!

母亲如此,懒吗?如果真的懒,她可能会让其他家长一样,让我们停止读书,回家帮她干活,可她却把我们一个个送出家门,送上了工作岗位,送进了高等学府。

勤快,从不偷懒,我们都做到了!

母亲教我们做人

母亲传给我们的名言有:“砖头瓦块都有名,别嗨说话”,意思是和人说话打招呼要有称呼,那是对人家的尊重。此习惯我从来都是认真贯彻执行,不分长幼身份,不称呼不开口。 “牛大马大值钱,人大不值钱”,教育我们谦虚低调做人。

“砖头树杈都有有用的时候,别看不起人”教育我们人没有尊卑,对任何人都要一视同仁,对于母亲的这一教诲,我一直认真践行。

母亲乐善好施,乐于助人

我是家里的老五,记得我都二十多岁了,家里还有母亲陪嫁的家具——紫红色的稍有斑驳的柜子和箱子,在其他同学家没见过质量这么好的家具。对此,我也问过母亲,她说:我原来陪嫁的东西更多,你几个姑姑出嫁时,你奶奶陪的东西少不好看,我都分给她们陪嫁了。只要条件允许,母亲从不吝啬资助亲友。几次家族里有人生病住院困难,母亲都是带头提倡捐款。如果对亲友的资助是小爱,那么以母亲的生活范围,对邻里的关爱可谓大爱。

一个离我们家比较远的老太太被不孝的女儿关在院子里,女儿住在其它地方,隔三差五给送点吃的,老人饿得扒着门哭叫,因为女儿家里放出话“俺家的事不要别人问,谁问就骂谁”,所以周围的人没有敢给老人送吃的,每天只好听着老人那哀嚎的声音。母亲知道了,便经常给老人送吃的,记得那天中午,母亲做了饭菜让我跟她一起给老人送去,刚把门推开一道缝,老人的手就伸出来了,我还没看清老人的脸,她已经抓着饭菜拼命地吃起来。我问母亲,如果她女儿知道了会骂我们吗?母亲说:她不孝顺还有理了,她骂我就跟她骂。事实是老人的女儿知道母亲送饭的事,没敢骂。那一段时间,给老人送饭是母亲每天必做的事。后来,老人的女儿把老人锁进了里边的房间,老人出不来了,母亲只好遗憾地说:活不了多长时间了!

另外一家老人病了好长时间,那一段时间病情加重,子女忙着给准备寿衣、不再给老人吃东西。母亲过去一看,说这样饿着不行,得给东西吃,子女不理会,母亲又开始了她的送饭之旅,有人说她出力不讨好,母亲说:看着心里不忍,不讨好又能怎么着!

母亲行动的底气可能来源于子女,更来源于她心底的善良。

母亲行事仗义 爱打不平

那一天,我和小弟正好在家里,听到外边一片吵闹声,出去一看,是邻居两家人在打架,一家是我们的顾姓本家,另一家是陈姓邻居。母亲对弟弟说:你去把**拉下来,不服你就揍!弟弟处理完事情后我们才想到问母亲:怎么不向着姓顾的?母亲说:随他姓什么,欺负人就得揍!

文革时期,因为成份的问题,顾家大家庭常常受到那个年代该有的待遇,每遇到极度不公时,母亲便出来力争,她爱说的一句话是“我又不是地主,我怕什么”。记忆中,当时对顾家极尽欺负的人都对母亲惧让三分、有所收敛。

母亲目光远大 助子女成才

“不要怕花钱,能花他就能挣”,八十年代末、生活在苏北农村的六十岁的母亲能说出这句话,大家是不是觉得很诧异。

当时,供我和哥哥、弟弟三个人同时上学,家里一定紧张,父亲经常跟母亲提起要让我们节约花钱。那一天,又提及此事,父亲说要控制男孩子花钱,母亲竟然脱口而出:男孩子不要让学的太小气,不要怕他花,能花他就能挣!

是的,在培养我们成长方面,母亲以她的纯朴的方式从没间断的进行着。小时候。每次和母亲一起去田里劳动,她都会把在她的认知范围内的、能鼓励我学习的例子讲给我听,两位她知道的因为考取学离开农村生活很好的榜样的名字,在我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刻在我的脑海里。“你看在农村干活多苦啊,人家考上学工作了,风不吹头,雨不打脸,可得好好上学。”尽管母亲不会用“为国为民”的励志的豪言壮语教育我们,但她的不休止的提醒和教育确实是我们学习的动力,和其他同学比,最起码母亲给我们设置了人生目标。在母亲的督促和哥哥的严格要求下,我们都实现了学习的目标。

一生中我们最大的遗憾是在关键的一个时刻我们没听母亲的话,走了一条她反对的路,并且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走的失败了。但我坚信,重温母亲的谆谆教诲,我们一定还会涅槃重生!

怀念母亲,我们一定会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条)

  • 高山
    高山 2024-03-02 17:51

    文章写的很好,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从几个不同侧面,写出了母亲重视子女教育的重要性。我给点赞[强][强][强][强][强]

  • 善文化书画
    善文化书画 2024-03-02 17:50

    赞赞赞言传身教再现农家母爱之伟大,穷且意坚方知力量迸发之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