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芋糖(作者:黄计芳 )

山芋糖(作者:黄计芳 )
在城乡大大小小的超市里,各种品牌的糖果琳琅满目,各色各样的包装令人眼花缭乱,可以说应有尽有。仔细查找一番,大多缺少的,往往也就是山芋糖。为何缺售呢?其实山芋糖是农村土法制作的一种短命食物,既不好包装也不耐贮存,当然也难以上市销售了。
在农村,山芋糖是广为人知的,但对生活在城市中的大多数市民来说,就未必能了解,有的根本没有听说过,更不用说见过吃过了。
比起市场上种类众多的糖果,无论从口感还是从看相,山芋糖都要逊色不少。即便这样,我对它还是情有独钟,它是我童年不可多得的佳肴呢。
在我依稀记事的小时候,每当一年的辛苦农活忙完后,在寒冷的腊月,母亲就把那收获的红皮山芋从地窖中一个个地挑选上来,给我做喜吃的山芋糖。当时的生活艰难无比,曰子过的紧巴巴的,也仅仅能填饱肚子,就连那每块一分钱的小小糖块也难以吃得起。此时的山芋糖就派上用场,成了香饽饽。
四十年多后的今天,我还能清晰地记得母亲做山芋糖时的情形。母亲把山芋用石刀剔掉坏烂的部分,然后洗净放入锅中,添上足够的水,也就是水面超过山芋四五指的样子,接着就是快火烧开,之后又小火慢熬,直到硬硬的山芋变得软软的。这时,母亲就把它去皮后,再用擀面杖用力迂回往复地搅拌成泥状,在其上面撒上早已备好的大麦芽,只见那黄色的汁液冒着泡,由小变大,密密麻麻象在布阵。充分糖化后的山芋汁又被母亲装入自个缝制的纱布袋里用力挤压,这样轮回多次后,一锅新鲜的山芋汁呈现在面前,等待母亲的后序熬制。别看是土法制作,熬山芋汁需要掌握火候的,火硬了粘锅煳底,火穰了熬不成个。经验丰富的母亲恰恰是这方面的能手,经过耐心的边熬边搅后,弥漫着甜甜香气的糖汁终于粘稠成丝。这时母亲就用筷子沾了点糖稀让我尝了个鲜,那香甜软滑的感觉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再往后就是把糖稀迅速地溜在撒过薄薄一层面的竹筐中,慢慢冷却后,一块不规则形状的山芋糖便大功告成。这一切需要半天的功夫才够。那时与我一起玩耍的小伙伴都能得到母亲的关爱,每人都会吃到一份山芋糖,母亲慷慨为人的举动深深地影响了我。
人们常说,正半年,腊半月,的确如此。不知不觉中,新年的钟声已经响起,这时的山芋糖被摆放桌面上,等待前来拜年的孩儿们到来。山芋糖成了最实惠的压岁食品,在那个经济拮据的年月。
历史翻开新的一页,伴随着农村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全面落实,亿万农民逐渐摆脱了贫困,我家的生活也得到大大改善,各种糖果从此不再稀罕。只是勤劳节俭的母亲总要在年前熬点山芋糖,以备我们食用。母亲对我们的无私付出,对我们的疼爱,让我怎能不想到叶赫那拉氏的那首《祝父母诗》:“天下爹娘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母亲离开我们十五年了,日临冬至,岁近新春,此时此刻的我,不禁又想起母亲熬制的山芋糖。
哦,山芋糖,那浓缩着伟大母爱的糖,那充满暖暖慈爱记忆的幸福糖……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