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挂云帆济沧海—-武康大楼 (作者:王云燕)

直挂云帆济沧海----武康大楼 (作者:王云燕)

这是上海滩上不能回避提及的著名建筑,它奇妙的设计理念、浪漫的情怀历经数十年而不衰。武康大楼座落在武康路与淮海西路相交的那个狭长地块上,像一艘劈风斩浪的巨轮。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形成了上海独特的城市精神,那些优秀的近代建筑令人难忘,斯裔匈籍建筑师拉斯洛·邬达克在上海设计的所有建筑,几乎都引领了当时的潮流,他的才能激发了这座城市的梦想。建筑大师贝聿铭这样说道:“邬达克的建筑过去是,现在是,并将永远是上海城轮廓的一抹亮色。”在闹市在角落,你都可能与他相逢,如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市三女中等,那是让上海自豪了半个世纪的地标。

设计大师邬达克

著名的匈牙利籍犹太人建筑大师邬达克在上海住了29年,他为上海留下了许多地标建筑,也为上海留下了一个时期的形象标记。邬达克来到上海以后,刚刚设计出美丰大楼、何东住宅、中西女塾以及卡尔登大戏院四个建筑,克利洋行的老板,也是他的合伙人罗兰德克里,便对他赞叹有加。1923年,克里又为邬达克从万国储蓄会手中争取到了一张新订单:诺曼底公寓。当时的法国万国储蓄会成立了中国建业地产公司,由于福开森路地处法租界,又与霞飞路相交,当时附近有许多高级商场和商务场所,针对附近缺少适合高级商务人士住宅的情况,投资建造了这栋住宅楼。1月,诺曼底公寓的模样出现在邬达克的设计草图上,1924年,开始建造,最初名叫“I·S·S”公寓,后改名为东美特公寓。再后来又改名为诺曼底大楼。取这个名字,并不是人们一般想像的与二战时盟军在欧洲登陆的诺曼底半岛有关,而是为了纪念在一战中战功卓著但被德军击沉的法国英雄战舰“诺曼底号”。1953年,诺曼底公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并更名为武康大楼。

现在位于淮海中路1842-1858号的武康大楼所处的位置,是在上海也属罕见的一个六岔路口,虽然视野开阔,但地块先天优势不足,整个建筑必须依着道路围合的狭长三角形建造,但是经过天才设计师的妙笔,大楼却以昂首的气势傲视群雄。从对面马路口望去,整幢大楼犹如一艘远航归来的巨轮,停泊在宁静的港湾里。

被它奇特的外形震撼之后,接下来吸引人们视线的是大面积的钢窗、铸铁栏杆的阳台、骑楼、券廊、边疆三角形古典山花窗楣等,都凸现了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光辉。大楼头部为大约30°角,整体比例显得高挑,建筑的一、二层立面是水泥仿石墙,是整个建筑的基座。底层南面沿街处设骑楼,内部为沿街商店,最外面是连续式圆洞拱圈,连绵不断的拱门构成了一个半开放式的长廊,在阳光下折射出一种低调的名门贵气。这座大楼是上海最早的一座外廊式公寓,也是上海最早的一批现代化高层公寓。

整幢大楼,占地15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9275平方米。大楼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高八层,总高30余米,三层以上为标准层公寓,共有63套套房,佣人住房30多间,以一室户及三室户为主,平均面积分别为45平方米、85平方米左右,转角处的房屋面积最大,约175平方米左右。建筑的三至七层,外立面为红褐色砖块贴面。三层与顶层设有外廊式通道,既可以作为消防通道,又替代腰带起到美化建筑的作用。四至七层部分设外挑式阳台,采用铸铁花式栏杆,显得十分典雅。

直挂云帆济沧海----武康大楼 (作者:王云燕)

邬达克的父亲是营造商人,他从小就在建筑工地里摸爬玩耍。1910年,17岁的邬达克进入布达佩斯的匈牙利皇家约瑟夫技术大学学习深造,在大学的第二年,就设计并参与建造了他的第一个建筑作品——女王教堂。就在邬达克行将大学毕业时,一战爆发了。年轻的邬达克参了军,25岁的邬达克当时是奥匈帝国的一名士兵,成为俄国的战俘,乘十月革命大乱的时机他逃亡中国,辗转来到上海,他身无分文,幸运的他很快在克利洋行找到了一份建筑师的工作。适逢上海难得一遇的经济繁荣期,他参与设计了一系列作品。50多个建筑项目,近百栋单体建筑,至今还留下三、四十个作品,其中有25个被列为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国际饭店更成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邬达克在积累了一些财富后建立了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

从淮海路骑楼进入武康大楼的大堂,金黄的电梯大门,橙黄色的墙砖,满眼一片金黄。大厅的地面用水磨石子做得很光滑,中间的拼花图案很有ArtDeco风格。大楼的内部还保持着原来的风貌,传统的服务台,老式电梯,用半面钟的样子显示电梯到达的楼层,大楼内部的通勤除了回旋式楼梯以外,还设置客用、货用电梯共三部。近一百年了,一切都没有衰败,仿佛昔日重来。大楼为框架承重,内部可自由分隔,所以每户人家的房型都不相同。内部户型分一室户、二室户、三室户和四室户四种类型,基本为朝南房间。大楼里的每一户房间都朝南,走廊向北。每个单元的厨房和卫浴一般安排在北侧。卫生间内部设有专门的通风道。大部分住户的房间都作了简单大气的欧式线条装饰,高贵典雅。有的户型里竟还保留了几十年的壁炉,至今还可以使用。

           文化演艺界名人为它增光添彩

公寓建成后,吸引了许多当时上海大公司的高级职员,有嘉第火油物业公司销售总代理、美亚保险公司上海办事处经理、罗办臣洋琴行老板以及西门子公司经理等人,他们大多是欧美的在沪侨民,几乎清一色的外国人。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居住在诺曼底公寓中的大批英、美、法侨民不是被日军关入集中营,便是被遣送出境,到1945年,诺曼底公寓的全部套间竟有三分之二无人居住。抗战胜利后,孔祥熙的女儿孔二小姐(孔令伟)买下了武康大楼产权,成了大房东。

民国时,当时离该楼一步之遥有新华影业公司和联华影业两家电影公司,因此许多电影界人士陆续租住在武康大楼。这里是个闹中取静之处,楼下有咖啡厅及茶餐厅,电影界人士平时喜欢在这里聚会,讨论剧本、会见演员。尽管抗战爆发结束了上海短暂的繁荣期,但一批左翼文艺家却把“孤岛”电影,尤其是商业电影推向了繁荣。很多电影公司在租界相对稳定的形势下继续拍片。因一部《渔光曲》而红透中国的电影明星王人美一直居住在七楼的一个房间。《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在这里发出钢琴试弹声。1935年春的一天,编剧夏衍、导演许幸之来到王人美的住处,邀她出演《风云儿女》女一号。影片拍摄的异常艰苦,武康大楼咖啡厅就成了剧组修改剧本、切磋表演的场所。一个多月后,电影杀青,夏衍、许幸之邀请聂 耳作曲。没过三天,许幸之带着还处于创作亢奋中的聂耳冲进王人美的住处,请这位极富音乐天才的演员试弹。王人美打开钢琴盖,随着她的手指在琴键上滑动,高亢激昂的旋律透过武康大楼的窗户响彻云霄…..这就是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5月24日晚,《风云儿女》正式在上海金城大戏院上映,《义勇军进曲》立即传遍了全中国。

直挂云帆济沧海----武康大楼 (作者:王云燕)

在这几十年间,武康大楼先后住过很多专家教授和文化演艺界名人,如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吴茵、应为云、赵丹等。著名的导演郑君里,一直住在武康大楼303室。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与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夫妇长期住在武康大楼,孙道临夫妇居住的房间正是孔二小姐原先的“闺房”。

享有上海最美公寓楼之誉的武康大楼所属区域旧时属于法租界,周边有很多老洋房,自古是上海有名的别墅区,这里的建筑小巧精致,街巷纵横,绿树成荫,是上海城市生活的精粹。这些上海老洋房,是全世界人寻找老上海味道的聚焦点,而武康路,则是一段不会褪色的上海梦,因为有了历史的沉淀而变得更有情调。往来的车流,露天的咖啡馆,散发艺术气息的画廊,都成为武康路上不可或缺的元素。当然,玉体横陈般突兀在记忆里的还有这座凝固的战舰,向着前方扬帆起航。

直挂云帆济沧海----武康大楼 (作者:王云燕)

(作者系江苏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小面鱼
    小面鱼 2024-02-05 20:09

    非常涨知识,像这样的文章多读多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