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一个活生生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幅活生生的画面。于是,在一个特定的视角下,故事与画面交融,组成一个真实的人生。
胡建安的人生很平凡,却很精彩。
胡建安是谁?他是2019年闵行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众志成城群星奖”获得者。2015——2016年度闵行区优秀志愿者,2017——2018年度闵行区优秀志愿者,2018——2019年度上海市优秀志愿者,2021——2022年度“闵行区优秀志愿者”。
喔,你看,他来了。开着他那辆蓝色沪CXD152雪铁龙来了!
他个子不高,却很结实,精神矍铄。今年虽已67岁,但看上去似要比实际年龄小。虽然已经进入了老年行列,但大家仍然喜欢叫他“小胡。正应了那句“越奋斗越青春”的网络语。
无论是高温酷暑,还是寒冬腊月,无论是旭日初长升,还是夜色朦胧,无论是车水马龙,还是背街小巷,始终有一群“白马甲”穿梭在上海闵行区浦江镇的热土上。他们就是浦江镇市民巡访团。胡建安就是这个巡访团的团长。
胡团长每天都很忙,以至我与他约好的采访时间只能改了又改。
他有多忙?
我们不妨随手抄一段他的工作日记:
2022年4月1日,早上6点30分到闵瑞路道口看望本队的志愿者并送上口罩,7点30分到村委送村民的医保卡配药。并领取前天配的药。领取了7位老人的药,每家每户送药到家。 9点20分接村委通知到村委报到。领取防疫服,口罩、手套及抗原材料。领取了540份,实际用了510份。11点10分开始做抗原检测。12点40分结束,再到村委领取客饭,吃了客饭想休息会,又收到书记电话,开车到陈行公路、浦星公路口,为胡政军领取药,送好药。4点30分接村委电话我组老人胡水昌走失迷路,在建新七组,马上开车到建新七组接回老人。晚上6点到道口消杀。
像这样的日记在他那本厚厚的笔记本中还有很多。截止2022年,他累计志愿者服务时长已达到10369个小时。
法国文学家托马斯.布朗爵士说:“你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把握它的宽度;无法预知生命的外延,却可以丰富它的内涵;无法把握生命的量,却可以提升它的质。”
在采访中,我时时被胡建安的精神所感动。
10369小时,如果按一天24小时计算,胡建安已经比同龄人多拓宽了432天,如果按一天工作8小时计算,胡建安已经比同龄人多了1296天的光荣。这是一个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肠炎老人的432天;这是完全无报酬的1296个工作日;这是一个普通群众的1296个无报酬工作日,这是一个非党员无私奉献的432天。“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对胡建安来说,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
对于志愿者的艰辛,笔者有着深切的感受。在大疫之年,我也曾做了4个月的志愿者,三十六七度的高温酷暑,突然袭来的寒流,毫无征兆的大雨,旁人的不理解,甚至冷言毒语……10369小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肠炎的胡建安,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和力量让他一直坚持了17年?已经67岁,完全可以叉叉麻将打打牌,祖国山河走一走的胡建安为什么还在乐此不彼呢?
为了一探究竟,我来到了闵行区浦江镇联合2组胡建安的家。
胡建安1957年出生于闵行区浦江镇联合2组(原上海县杜行公社联合大队第2 生产队)。1974年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担任过大队团支部副书记,民兵连副连长。77年高考落榜,78年进行乡办农机厂,79年学驾驶员,进入乡运输队,95年开办私营企业做塑料袋,2002年关厂。2004年进入4050(女满40岁,男满50岁)工程,担任浦江公益卫生保洁服务社副社长,领导300多人从事河道保洁,垃圾清运工作。后进入杜行环境卫生综合服务社、工业卫生服务社,任副社长。2017年退休。早在2006年,胡建安就被村民推选为浦江镇联合2组组长,同时被浦江镇聘为市民巡访员,后就成为了镇市民巡访团团长;2008年被聘为闵行区市民巡访员。
他的父亲是离休干部,曾当过鲁汇、杜行、七宝、三林、陈行等乡镇的主要负责人。在当地胡建安也算是个干部子弟。但从他的经历可以看出,他清正廉洁的父亲并没有利用职权为他安排工作,他却继承了他父亲勤勤恳恳、无私奉献的精神。
说起他的志愿者工作,他都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浦江镇当时有(2015年析出浦锦街道)45个村,35个居委,103个小区,3个中心(社区中心、体育中心、社区事务管理中心),13个农贸市场,学校、银行、邮局、电信等447个点位。
自2006年加入市民巡访团以来,他兢兢业业,以身作则、起早贪黑。从“创全”到“固全”,从乡村到社区,从公共服务窗口到商业街、农贸市场,胡团长带领市民巡访团的成员冒着风雨、顶着烈日,四季不歇,用双脚丈量浦江镇的大街小巷,用双眼体验家园的每一处变迁;全覆盖开展巡查工作,记录身边的文明与不文明。有时一天步行达2万多步,近10公里路程。针对全镇各个点位开展双周巡查以及不定时飞行检查。作为团里的领军人物,他用实际行动作表率,带领团员们一起奋战在浦江的每一个角角落落。
2015年前,浦江镇有着102.50平方公里区域。北部是产业和产业链的聚集高地;中部有郊野公园和召稼楼古镇,是原生态旅游的宝地;南部是绿色品牌,乡村振兴天地。地域广,巡查点位多。由于巡访团的成员都是退休多年的老同志,,出行靠公交车或者助动车,为了保证大家出行安全,便于工作,于是他那辆蓝色的沪CXD152雪铁龙坐驾俨然成了“公车”。十几年来,从二三月的寒风料峭,到七八月的高温酷暑,他不惧风雨交加、无畏酷暑严寒,事必躬亲,坚持每周一半时间去巡访,拍问题照片约500余张,为责任部门的整改问题提供了依据。
胡建安在“参大事、做小事、管闲事、夸好事、纠错事、谈心事”中积累了一系列务实管用的经验。
比如,一个窗口单位的服务明星铭牌上没有注明姓名和工号,他就立即向负责人提出来,及时换了一张完整的明星牌子;一个农贸市场非机动车停放点的顶棚坏了,他反映之后,就及时给补上了。有一次在某警院门诊部“学雷锋”活动现场,胡建安去预检台计水喝,预检台工作人员向他收了二毛钱的一次性杯子费,胡建安觉得这有点不太合适,二毛钱虽是小事,但这个做法一定会给病人及陪同家属造成不便甚至负担 ,于是立即找到有关领导反映了这个情况,医院立即进行了整改。另外,每年春节禁放烟花爆竹、在3月5日召稼楼古镇学雷锋活动现场、 在“点亮浦江绿色名片”垃圾分类誓师大会现场,都可以看到胡建安团长忙碌的身影。老团长钟老师因身体原因不能参与活动,他就经常去看望她,聊聊家常、说说团里的事情、分析分析遇到的难题、探讨一下工作的方向,既讨教了工作办法,又促进了兄弟姐妹间的感情。胡建安扎实巡访、一丝不苟、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感动了无数人。他常说的一句话:“浦江大家庭洁净美丽,我的小家才能幸福美满。”纯朴的话语,表达了他对家园的美好期待。
胡建安还担任着浦江镇联合村2组组长,又是一名平安志愿者,管理着64户人家,500多村民。在台风日子里胡建安时常关心联合村的每一家,做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村民,在生活中与邻居和睦相处,热心扶贫帮困,喜欢为邻里办实事,办好事。在“大上海保卫战”中,胡建安核酸检测、村宅巡查、配药送药、居民救助、甚至封路搭建设施等,每工项工作都亲力亲为。甚至不顾年逾花甲,主动承担进入密接家宅中消杀的工作。
巡视团团员陈邦奎老先生,在一次巡查中突然晕倒,住进医院,胡团长得知情况后,专程去医院探望,并从他每月只有2500元的退休金里挤出500元表示慰问。积善成德,明德惟馨。危难时刻的道德光辉,总能给人以精神慰藉,给予向上的力量。
有一天早上7点30——8点30在交通路口做志愿者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一生平平无奇,毫无意义,唯有在帮助他人,不求回报的时候,才觉得自己的人生有意义,有时觉得,一个人最大的成就并不在于他获得过什么,而在于他奉献过什么。我奉献,我快乐!
每年春节,是每个人,每个家庭团聚的日子,但我是市民巡访团团长,在年三十、初四、“迎财神”、十五“闹元宵”的晚上,我是最忙的,组织平安志愿者巡查禁放烟花爆竹,2021年年三十,在巡查时发现几个小朋友在放小烟火,因周边环境易燃物较多,我及时进行了劝说并阻止,同时联系他们的家长,家长们都非常感谢我。
我们也许都是芸芸众生之一,但是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只要我们懂得感恩,只要我们不畏困难,那么,我们也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小奇迹!
生活中帮助别人,有时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声道谢,还能让更多的人团结起来,一起做公益。做志愿者不仅仅只是付出,而更多的是收获,因为我们付的是出汗水收获的确是快乐。
这是胡建安在日记中吐露的真情。
每当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中,才发现自己对家所尽的责任太少太少;每当面对妻子、儿女无耐的面孔时,才发现自己的内疚有多深。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是合格的,但作为丈夫和父亲我却又有着很多的愧疚。胡建安说,自己能够数年如一日地坚持市民巡访工作,除了他自己的责任心和理念支持外,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无论是老伴还是子女,都非常赞成并支持我能够在退休后发挥余热。所以每当面对尴尬、犹豫要放弃时,每当累得身心疲惫想要停下脚步歇一歇时,只要想到浦江镇“创新、融合、生态、宜居、有特色、高品质的发展理念,想到浦江镇”创建文明城区和“最干净’的发展目标,自己的委屈和辛劳又算得了什么呢。
采访告一段落,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到,平凡人身上的坚毅、善良、信义照亮了道德星空,让人们看到了人性中最美丽的光辉。他们以“最美”的姿态走近我们的视野,以淳朴之美、耀眼之光执著地释放温暖,涤荡着我们的灵魂。市民巡访员,被称为是城市的“啄木鸟“,正是有了无数胡建安这样的人,我们的社会才更加健康,我们的城市才更加美丽。如果说,在抗美援朝时期,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那么在这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我以为,我们的市民巡访员、我们的平安志愿者就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作者简介:任志林。上海人,50后。当过工人,做过编辑记者,长期在政府部门工作。《浦江文学》编辑。浦江诗歌部落成员,傲夫诗社成员。在各类报刊发表散文、随笔等20多万字。诗歌作品有入选 《新世纪诗典》、《中国先锋诗歌年鉴(2018卷)》、《新世纪诗典》、《上海诗人》、《三角帆》、《中国当代城市诗典》。部分诗歌被译成英语、韩语。著有散文集《走笔浮生》,诗集《今夜我在山里》、《六只麻雀站在窗台上》、《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