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两位首长 (作者:张士伦)

酷图来袭丨武警官兵春季练兵“战味浓” - 中国军网
穿上军装,我被分配在新兵10连13班。
刚入伍,就混了个小官——13班的副班长。
官不大,责任不小,早操前便爬了起来,挑水扫地,熄灯号吹响后,还要整理一下全班的枪技摆到规范程度,班里的训练、学习,处处起带头作用,班长不在时,我说的算。全班13位同志,都是我的同乡,在我的关怀、爱护下,他们都把我当作大哥哥看,碰到什么烦心事,也愿意和我说。
当时新兵每月供给粮食45斤,我们这些农村来的青年每天军事训练达10多个小时,45斤粮食根本不够吃的。
我们连的连长曹廷财对战士十分关心,他看到新战士饿肚子,便 跑到他的老连队,要来几百斤小米,以作补贴。
我是副班长,要处处给大家作表率,吃饭时先让大家吃。这样以来,我的身体有点吃不消。这事不知道怎么被曹连长知道了,一个星期的早饭后,曹连长对我说:“我和你班长讲了,跟我到苹果园去玩”。
我已听说曹连长的爱人在苹果园当技术员,这次能跟连长到他家看看,心中十分高兴。
到了曹连长家,他爱人正在剁肉馅,她对我说:“你们连长回家就给我说,这次接兵,接位才子,文章写得特别好。我叫他把你带来给我看看,这不,还真把你带来了。”
这顿肉饺子,我可真解了馋,吃了两大碗,下午回连队时,连长还给我装一茶缸,用布包提到班里,每个同志分一个还剩3个,留给了大个子邹优文。
我总共在曹连长家过了4个星期天,吃了4顿肉馅的饺子。
新兵连训练结束了,我所在的13班全部到了东北生产基地,只留下了我一人,我又被分配到17团3营10连,连长仍然是曹廷财。他关心战士处处以身作则,训练施工总是跑在前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个印象最深的是十四师宣传科科长马树深。
铁道兵扩编,新成立十四师,我们三营成建制地到了十四师六十七团。
1967年我从六十七团调到师宣传科。我到宣传科报到时,第一次认识了马树深科长。马科长对我说:“小张,你调到师直来,单位是师直战士食堂,我给你写个条子,你去找王班长报到。”
当时我心中十分纳闷,团政治主任给我谈话时,说是调师宣传科专职搞通讯报道,怎么叫我到炊事班当炊事员,何况,我没有一点炊事技术。
当时全军正在学习毛泽东的“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纪念张思德》),为人民服务要“完全”、“彻底”不论干什么,都是为人民服务。我二话未说,到了炊事班当上一名火头军。
三个月的炊事生活,我学会了炒菜、擀面条、包饺子。收获还真不少。三个月过后的一天,我才到宣传科上班,这时我才知道,当时知识分子是臭老九,我到炊事班是对我的考验,还算我聪明,没闹什么情绪。
马树深科长,是位老八路,听说他是铁道兵的三技笔(那两位是焦乃吉、周纲)曾出版长篇小说《云水怒翻》后因在反右斗争中划为中右,受到批判,降职到十四师当宣传科长。
在师宣传科,我和画画的李绵华住一屋,每个星期天,他都叫他爱人老孙到我俩宿舍去搜换下的衣服,帮我们洗。逢年过节,我俩总是他家的常客,有时科长高兴,还请我俩喝郎酒。
1968年我家属生病,给我写信。这事叫李绵华知道了,他给科长回报,宣传科打了报告,给我救济80元,马科长拿来120元钱,对我说:“听说你爱人身体不好,科里打了报告,后勤给救济200元,你赶快邮回家去。”
过了半年,我才知道,那120元钱是马科长的工资。
我后来被报社借调去,马科长每次到北京开会,他总是到报社看我,一次还带我到前门的全聚德吃烤鸭。
马树深科长,平易近人,关心同志,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