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作 ——魏巍作品集(十六)

所谓的“学术写作”并不难,6大技巧你值得拥有 - 知乎
有人说,文字是文学爱好者的精神食粮。于我而言,文学就是我的全部,因为,一天不读书,不写文字,我感觉这一天就是时光虚度。
聚焦当下,已进入全民写作时代,互联网,各地报刊、杂志等,人人都可种种瓜,人人都可当作家。写作是一段故事,可以诉说悲欢离合、演绎或尖锐、或厚重的思想、心声和情怀。
写作,没有谁写得最好或最差,只要你写的文字有人喜欢,得到大部分读者的肯定,那这篇作品就是成功的!反之你写的文字技巧高超,词藻华丽,内容深奥,但是读者看不懂,也是枉然。
亦如当今诗坛部分作者写的诗,我看得云里雾里,怎么也理解不了,原以为是我文化不够高的缘故,但后来听一位大学教授说,他也看不懂!这样的诗是不被大众接受的,也就是失败的作品。
那么写作之前,我们是需要有“保护神”的。所谓“保护神”就是在学习写作之前,应当选择自己喜爱的知名作家为榜样,阅读她的作品、揣摩她的创作风格。在大量阅读其作品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思考、感悟和体会,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思考其创作思路、感悟其写作方法、体会其作品风格。从模仿入手,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创作水平。
浅谈写作 ——魏巍作品集(十六)“什么是写作?”其实,写作是一门手艺,离不开反复训练。写作也是一门容易让人着魔的手艺。因为写作需要执着和虔诚。同时,写作还要有结构技巧和重点。写作更要有想象力和个性化,并且要有诗意,有人情味,有温暖感。
胸无点墨别提笔,语不诚实莫写文。对于写文章而言,兴趣爱好是其一,必要的知识储备是其二,思考的叠加和智慧的输出是其三。这三大要素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兴趣爱好。如无兴趣爱好,谈其二和其三就是笑话了。因跟文字打交道是非常之乏味和无趣的,需要兴趣和爱好作为强有力的支撑,阅读进的文字游离于大脑之间,并能感受这种微妙的感官变化后为我所用,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当然,对写作者而言也并不能完全做到这种境界。
有人认为,写文章的过程其实就是把自己积累的文字进行组装,俗称拼拼凑凑的过程。如有系统化的学习和名师指点,少走弯路,写文章则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同时要不离不弃地把自己的文学爱好发扬光大,争取更大的收获。不管前途有多大的困难,要知道:文学人,是不讲地位,贫穷和性别的;文学人的道路是艰辛而漫长的;文学人应该多读书,多创新自己的创作主题和想象,让自己的想象,不只停留在还原生活阶段,还必须上升到解读和创新阶段。
写作是自我宣泄情绪的一个途径,文字是取悦自己的手段之一。
写作,是优雅地发泄自己情绪压力的途径。当愤怒的时候、难过的时候或者兴奋的时候,把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记录下来,分析每一个引起情绪波动的点,去以旁观者的视角观察自己,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到了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一切都能以平常心去对待。
曾在书上读到这样一段话,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能将思考和感悟流畅地表达出来,并且能够让人产生共鸣或者认同,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首先要有足够的经历和思考,其次还要花时间打磨语句文字,最后再以文章的形式触达到读者的内心,还要保证读者能读完文章,并且产生共鸣或者认同的情感。
一旦有人认同了你的观点,实际上你就对他就产生了影响力。以一篇文章影响某一个人,我认为,意义非常之大。
博览群书在无求中以备有求,这些人往往因为博学,而使得自己的作品有了文化底蕴,有了思辩的味道。在作品一经诞生之后,作者就在众口同声中感到它的价值和生命。说实话,我喜欢这类作品,因为在通俗易懂中,让我读懂了一份生命的真谛。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在汲取知识方面,不是什么样的书籍我都会看,我只想看自己想看的,写也是随心而写。因此,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书籍我喜欢读给予人思考、想象的空间余地,思维类,解决问题类及阅读国学经典。对于阅读过的文章加以思考,形成自己的认知,进而智慧的输出,结合自身的实际学以致用。
若想写出好的文章,需要大量阅读,阅读的时候,我喜欢用笔把喜欢的词句和比喻手法划出来,并记录下来熟记于心,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在文章结尾简单的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有时候,我甚至在把那些暂时尚无用武之地的词句和比喻手法,串成一篇文章,虽然结果往往是伤痕累累或者自然天成,而在我看来那仅是一种练笔方式,输出的方式罢了。这种汲取文化知识的方式,在汲取的同时需要沉淀,需要消化,需要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当一个个字词句串接在一起,变成一个完好的作品之时,它便有了所有的可能,可以被各种诠释,也可以构成一种独特的美,同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其实,写作是起源于作家对自己最熟悉的人、事、物的基本感受,也总是扎根于他自身的存在状态,离开这个联接点,写作就会流于虚假、浮泛。
写作是记忆的重建:我们脑中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消退。但通过写作,某些深潜于心底多年的记忆会浮现,童年往事,青涩恋情,久远见闻,如同一条细藤慢慢抽出,让我们重新为之唏嘘,通过写出来得以强化。个人记忆中的种种碎片,在我们写成的一篇文章中初次相遇或者久别重逢。
亦如,思念家乡时,写我的家乡,以及家乡的小巷,家乡的炊烟,还有灶台旁烧火的母亲。记得去年冬天,朋友送我一包萝卜豆,吃到嘴里,感觉到一种久违的亲切味道,联想起了童年时光,母亲做的萝卜豆,含在嘴里,有着浓浓的母爱的味道,就写了一篇“舌尖上的母爱”被各大网站以及报刊杂志刊用。
写作不是做学问,不是记流水帐,不是发公文,不是民间讲话,更不是编故事,因为编的故事没有生活基础,没有生活逻辑。生活情节过于单薄,经不起推敲,读起来很假,漏洞百出。很容易被读者识破,没有吸引力。
写文既要贵在真实,又要有独特的审视与见解,要有升华、提炼。要把真善美,把作者的真实感情写进去,善于表达,用真实打动读者。
一篇文章的创作过程能够锻炼一个人的思辩能力;虽然写东西之前已有大体的主题文章,要点,内容等,但真正在创作时如何用文字好好表达,是要经过仔细思考的。可能就是古人说的“推敲”吧。写出来的东西,能够让看到此文字的人在脑中产生类似的想法,在内心引起共鸣,就像进行电影的制作与播放一样。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的感觉,读者也不例外……
同时,写作能够磨练人的耐心和脾性:在进行写作时,如果是一种急躁的状态,肯定写不好文章。写一篇文章就像炖一道美味大餐一样,急不得。其实有时写着写着就会发现,一些词语就像本身有灵性一样,将其它的词语都带出来了,好像忽然间有了灵感,自然会文思泉涌……
知识不足以成就智慧,而智慧却需要知识的升华。思考的叠加是一种方法论,是把知识在自己心中加工和转化。用叠加的思维方式温火慢炖,再附以人性和自然的味道,必成一顿文化大餐。
写作也是宣泄自己情感的良好途径,可以去充分整理自己凌乱的想法,非常有益于拓宽启发思维。因为写作是思想的表达,情感的抒发,更是沟通的桥梁和语言的延伸。
其实,写好一篇文章真心不容易,费脑又费神,但是等到完稿之后,就会有一种极大的满足感,那种感觉是很美妙的!
在我们那个年代上学时,作文和阅读理解在整个语文成绩中占的比例很高,语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写作,所以我在求学过程中,就开始学习写作技巧,努力以真情实感打动老师以及读者。
进入职场,在努力拼搏的同时,一定要学会表达,否则埋头苦干自己受累只有自己知道,领导和主管不知道你整天忙忙碌碌的到底干了些什么?只有通过写作表达和有效的沟通,不仅能及时把自己推广出去,还能展现自己的优点,从而愉快的工作。
在职场中,无论是同事之间的沟通、部门之间的协调以及给上级的工作汇报,都离不开文字的表达,尤其在年底要将一年的工作做总结,写作必不可少,而且质量要高。
写作涉及到各个阶层和各个领域,其重要性值得深思,应用的好将是锦上添花,当然写出流畅的文章是需要积累与努力,要多读书,用心去体会,只有定量的输入,才可有效的输出,更重要的是要多写多练,才可离希望越来越近,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比如写散文,要有特别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能看到和发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事物,还需有异常严密而深厚的文字功夫。创作时,不能心浮气躁,要静下心来,挖空心思找到准确的词句,并把它们排列得能用很少的话,表达较多的意思。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言简意繁”吧。使语言能表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简洁地描绘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主要特征,让读者一下子就牢牢记住被描写人物的动作、步态和语气。
散文的语言美,作家们有不少独到的精辟见解。秦牧说:“文采,同样产生艺术魅力和文笔情趣。丰富的词汇,生动的口语,铿锵的音节,适当的偶句,色彩鲜明地描绘,精采的叠句……这些东西的配合,都会增加文笔的情趣”。
散文的语言,似乎比小说多几分浓密和雕饰,而又比诗歌多几分清淡和自然。它简洁而又潇洒,朴素而又优美,自然中透着情韵。可以说,它的美,恰恰就在这浓与淡、雕饰与自然之间。散文篇幅小,容量大,行文最忌拉拉杂杂,拖泥带水。
简洁,并不是简境,而是简笔;笔既简,而境不简,是一种高度准确的概括力。杜牧的《阿房宫赋》开头写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仅仅十二字,就写出了六国王朝的覆灭。秦始皇统一了天下,把蜀山的树木砍光了,山顶上光秃秃的,就在这里,修建起阿房宫。短短十二个字,写出了这么丰富的历史内容,时空跨度又很大,真可谓“言简意繁”了。
散文语言的朴素美,并不排斥华丽美,两者是相对成立的。在散文作品里,我们往往看到朴素和华丽两副笔墨并用。该浓墨重彩的地方,尽意渲染,如天边锦缎般的晚霞;该朴素的地方,轻描淡写,似清澈小溪涓涓流淌。
朴素犹如美女的“淡扫蛾眉”,像生活的海洋一样,语言的海洋也是辽阔无边的。行文潇洒,不拘一格,鲜活的文气,新颖的语言,巧妙地比喻,迷人的情韵,精采的叠句,智慧的警语,优美的排比,隽永的格言,多种多样艺术技巧的自如运用,将使散文创作越发清新隽永,光彩照人。
从思想角度来说,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就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情这个字在此刻也就显得无比重要了!
构思散文,最活跃的因素是情,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是融入作者的真情实感,除非他是个名副其实的语言大师。因而,寄情同散文创作密不可分。记人、叙事、写景、状物,只要想将“假想”织成一篇散文,首先要对欲写的内容“寄情”,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或爱或憎,或怨或愁,将种种浓郁的不平静的心理反映,一一托放于各种材料之中。
其他体裁的文章,也都离不开情,都要有作者感情的投入和寄托。之所以把寄情作为散文创作的一种专门技法提出来,在于散文的表情达意有自己独特的要求和高度。首先,散文创作要求作者寄托真情。即所写的细节,须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作者抒发的情理,应当符合生活的逻辑。
其次,散文创作要求作者寄托深情。情动于衷,发自肺腑,出自内心。既丰富深沉,又凝聚感人,创造的气氛要浓,表达的情感要能在读者心理上产生一定的情绪强度,以致发生摇撼的力量。
散文创作也要求寄托诗情。既要有美好的想象,不是简单地传递信息,不是仅仅临摹生活景象。往往需要综合变形,改变事物的特征和关系,投上艺术的光彩,甚至制造幻觉,使读者仿佛亲自感受到难以抑制的情绪波动。所以说,情是体现作者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只要融入了自己的感情,那么离写出一篇好的文章也就不远了!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联想。
一篇优秀的散文,几乎难以离开联想。所谓联想,是指对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活动。由一事物过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当人们由当前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波及到另一件事物时,都离不开联想。在这种联想活动中,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更容易鲜明和突出,作者的思想认识也能不断提高和深化。一个作者的知识积累,储藏愈厚实,则对生活的感受愈敏锐,易于触类旁通,浮想联翩,文思泉涌。
联想,在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联想还有助于举一反三地推理过程。特别是在散文创作及其它样式的文艺创作中,联想有着增强作品艺术魅力的功效。
散文家的灵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迁思妙得,得自长期累积。
散文的联想,总是同精细的观察、细微地描述相结合。散文的画面,首先力求真实、具体,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同时也要做到含蓄、深邃,使人读之能临境生情。作者给读者想象空间、回味余地愈大,则诗意的芬芳愈浓,这就离不开丰富而活跃的联想。
联想不是凭个人的闪念所得,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一个作家要想让联想的翅膀飞起来,没有广博的学识,不掌握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底蕴,没有个人的创造性和激情,没有个人爱好的广大空间,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大空间,是高飞不起来的。只能象蓬间雀那样在草稍上徘徊,而不能象大鹏那样展翅万里,海阔天空自由飞翔。所以说:要真正写好一篇散文,思想角度如果离开情与联想,这两个方面,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得到读者的肯定,自我的思想也不能很好地得到触动,因此,要写好一篇优秀的散文,离不开这几个方面。
写作既是对生活的还原,也是对生命的落实,那些语言的针脚、细节的雕刻,不过是在为生命创造一个舒展的空间,从而辨识它已有的踪迹,确证它的存在。
而在这个生命落实的过程中,小说的写作总是与几个关键词有关的,如地方,物质,感官,自我,时代,故事,结构,真实,等等。
同时,要记住一句话:写作是窥看自我心魂的事情,是写给自己看的,既写出来的作品,首先能感动自己,才可入读者的心!
一个作家的创作,必须对生活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观察。因为“作家要有自己的家园,自己的庙宇,自己的对手”,“付出就会有收获,坚持写作,往往在你写不下去的时候,就可能会有突破”。还有写小说,只写熟悉的人和事,在普通生活中,注意发现细节等,对于热爱文学写作的初学者,会有很大的启迪。
若感觉生活无趣,读读书,写写读后感,给自己找点乐趣,排解心中的烦闷,因为书和文字中自有诗和远方……(文/魏巍)

图片

作者简介:魏巍,江苏省作协会员,人民日报《环球人物》江苏站特邀联络员,徐州商报驻贾汪记者站负责人,贾汪区语言艺术委员会主席,有文艺范,亦有烟火气。喜欢用散文随笔怡情暖心,喜欢追逐文学艺术的真性情!用心吐字,用爱归音。喜欢用文字养心,用诗书养魂。十五岁始创作小说、散文、诗歌几百余万字,作品散见《中国杂文报》、《中国女性杂志》、《读者》、《莫愁》、《中国教育报》、《中国作文周刊》、《四川烹饪》、《椰城》、《中国职工教育》、《中国金融经济》、《国学周刊》《太原日报》《中国散文诗刊》、《军旅杂志》、《中国电力报》、《国家电网报》、《华东电力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吉林农业》、《大伾山文艺杂志》、《济宁电视报》、《徐州杂文》、《铜山杂志》、《青春杂志》等数十家报刊。2011年出版文集《爱若烟花》。2017年,出版散文集《剪一缕月光入怀》。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