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山一座神秘的石牌坊 :文/于克南

云龙山一座神秘的石牌坊 :文/于克南
蜿蜒九节的云龙山,以其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蜚声海内外,有北魏雕刻的石佛,有苏轼赞美的放鹤亭,有普陀一支的大士岩,山上山下名胜古迹处处可见,是徐州最值得参观的旅游胜地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北大门原有贞节牌坊二十二座,建造年代从乾隆年间起至宣统年间,前后跨度约一百余年,有一间两柱的,也有三间四柱的,左右镌刻楹联,上方安放石狮,中间还有褒奖的匾额,欣赏价值和文化内涵极高。这些牌坊从山脚往上一个连着一个,排列整齐,蔚为壮观,
如今,大门西侧尚保留三座残缺不全的牌坊,比较完整的一座已被徐州市诗词协会原副会长权启庆先生解读,文章发表在彭城晚报上。这座牌坊是为奎山戴世英聘妻蔡氏所建,光绪十六年(1890年),江苏省负责徐州教育的杨颐来徐督查府学考试期间,听说蔡氏孝顺公婆、守节四十余年的事迹后,欣然提笔赠“彤管扬徽”四个大字。
还有一座仅剩一根石柱,石柱上刻着:“于归夫已故几忘心悲孤燕事亲无愧未亡人”,断句后应为“于归夫已故,几忘心悲,孤燕事亲,无愧未亡人。”其中“亡”比较难认。为异体字。于归是一个固定词语,孤燕为用典。
于归,出嫁的意思。于归夫已故,这位女子出嫁的时候,新郎已不在人世。孤燕,失去伴侣仍然顾家的燕子,典出南北朝卫敬瑜妻之《孤燕诗》:“贞女所居,户有燕巢,常双飞来去。后忽孤飞。贞女感其偏栖,乃以缕系脚为志。后岁此燕更来,犹带前缕。女复为诗曰:‘昔年无偶去,今春犹独归。故人恩既重,不忍复双飞。’”
云龙山一座神秘的石牌坊 :文/于克南
整句话表达的意思是:这位女子出嫁的时候,新郎已不在人世,却依然抱着象征新郎的玉人举行婚礼。婚后,把失去丈夫的悲伤放在一边,一心一意承担起侍奉公公和婆婆的家庭责任。“抱夫圭成礼”是指女子抱着象征新郎的玉人举行婚礼。和玉人结婚让人联想起来不禁感到诡异而且残忍,但这座牌坊旌表的不是这个目的。

据民国本《铜山县志》记载,这位女子姓赵,1822年生,十九岁的时候,本该举办婚礼的,不料十七岁的新郎戴世芝英年早逝。过了十年,赵小姐不忘婚约,毅然嫁入戴家。《铜山县志》:“奎山戴世芝聘妻,赵光谨女也,世芝年十七亡。赵时年十九,家素贫,弟妹幼,以十指佐母生活十年始归戴,抱夫圭成礼,舅为童子师,修脯无多,赵佐姑如佐母,舅姑殁,复归依母,孺慕如童时。两家子弟及归女罔不畏敬者,偶或不和,请赵理解之胥服,光绪七年,年六十请旌。以天从弟子为嗣,卒年七十七。”其中“舅姑”指的是夫之父母,舅指的是公公,姑指的是婆婆。

云龙山二十二座牌坊中唯独这条记载和石柱上“于归夫已故”所讲吻合,因此判断这座贞孝牌坊为赵小姐所属。面对生活,赵小姐勇于承担,无怨无悔,侍奉公婆如同侍奉亲生父母一样,直到两位老人去世。抱玉人成婚的行为不可取,但为公婆养老送终的高风亮节值得颂扬。

这座牌坊的揭秘要感谢杨玉泉先生,自从他岳父徐州市诗词协会原副会长权启庆先生在彭城晚报上解读云龙山蔡氏贞洁牌坊之后,他遍查古籍,仔细推敲,今年初,还与奎山的戴政先生取得联系以获取更多的历史资料,牌坊归属才得以水落石出。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