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固堤时的硪工号子 (作者:顾勤功)

中国收藏网---新闻中心--蒋兆和巨制《九兰打夯》将现匡时春拍(图)
1954年秋,邳县人民政府为解决山东客水长期对邳县的袭扰,决定于次年春,对境内的中运河险段大堤进行加固。

   时值新中国成立不久,正处百废待兴之时,落后的经济,薄弱的工业基础,此种大型水利工程受到了严重制约。当时既无挖掘机,也无轧路机,扒河打堰唯靠人工操作。土方问题很好解决,还是原始的肩抬车推,然而,轧实堤堰的问题将如何处理?为此,县水利局派专人来八路区,召开有区、乡干部、建房工人、石匠老师参加的研讨会。研讨如何夯实又高又宽且有斜坡的大堤,通过反复研讨,集思广益,最后形成决议:将传统的,由四个建房工人架着一个又重又笨的碌碡夯实地基的方法,改为轻便灵巧,适应性强(即能打平地亦能打斜坡)的石片硪。任务交由才思敏捷、技艺精湛的大石匠顾广运和二石匠顾广益兄弟二人,先做出样硪。

二位石匠,不负众望,利用无主碑(青石碑)精雕细凿,做成首片直径45厘米,厚20厘米,重95斤的圆形石硪(音e,打夯用的石墩片)。微凹的石硪面上雕凿出花纹图案。石硪的外周,等距离凿了10个圆孔,供装木楔子用。木楔子拴上牛皮条做成的硪爪,再用竹皮箍,沿木楔子下方压住硪爪,将石硪箍牢,然后,每个硪爪上拴上一条3米来长的辨绳,10个人围成一圈,在号头的口令下,拉紧辨绳将硪在地上轻轻掂上两掂,然后拉紧辨绳,齐心用力向上一举,石硪便腾空而起,后从4、5米高处平平的,重重的砸向地面,隆起的地面一下子就被夯下去寸许。

顾庄首架硪的试验成功,得到了水利专家的认可。现场会上,县长当即拍板:明年春天大运河固堤,八路区至少要配备10个硪工队。八路区接任务后,立即安排下属六个小乡各组建两个硪工队,利用冬闲时间完成训练。

55年春,大运河固堤开工,东自运河铁路桥起,西至宿羊山,大运河沿线凡地势低洼,易决口的险段大堤均交给八路区民工来加固。

土工队先硪工而行,上完一皮土,整平,四角插上标杆(即夯实的标准),硪工队连夯三遍达到标准后,洒上水,再用爪钩子将土皮挠松,以利下一皮土的粘和。且不说工地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红旗招展……单讲讲硪工队的小伙子们,可能是因为这种首创的打夯方式新鲜,更有可能是当上硪工队员有种优越感,只见他们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特别吸人眼球。尤其是那高亢激昂的硪工号子此起彼落,响彻大运河上空,连过往的行人也不由自主地驻足观望一番。

号子,是统一行动的命令,可使队员们的动作整齐划一,同时也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由于这是一种新式打硪法,没有现成的打夯歌词,总不能打闷硪吧?何况闷硪也不好打。于是,勤劳、智慧的民工们,在劳动中创作出自己的打夯歌来。因此,12架硪的打夯歌,各不相同,有的是见景生情,即兴而唱,(即见人唱人、见物唱物,)有的是颂扬英雄人物的,有的是讲究打夯质量的,有的是以古歌词代之的……因号头的文化水平层次不同,所唱的夯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根据个人记忆及老硪工黄新昌的回忆,现将当年顾庄硪工队的打夯歌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当时,顾庄民工有两架硪,最优秀的,当属顾克正的这架。顾克正,20来岁,身高近一米九零,膀阔腰圆,加之他说话声如洪钟,大家一致推选他为硪工班长兼号头。虽说他只有小学文化,可在那文化欠发达的解放初期,实属班中的一个大文化人,因此,编号词的事也非他莫属。这架硪的打夯歌,就是他和硪工队员们在实践中创作出来的。

号头: 哎——,拎起辨绳了,
   众:架起那个硪来。
号头: 四爪那个捆住吆,
众: 瞅准硪来。(前两句是做好准备工作)
号头: 绷紧辨绳,那个举起硪来。
众: 夯一夯,一夯。(接着咚,咚,咚,连夯三次)
号头: 徐二哥来,辨绳拉紧哪!
众: 夯一夯。(接着再夯三次。)
号头: 那个苏老弟来,再顶高些。
众: 夯一夯。(夯三次)(以上两句是作技术指导)
号头: 嗨!——(进入高潮,声音高而长。)
众: 吆来来嗨,嗨呀,嗨呀嗨呀嗨!(连夯五次)
号头: 嗨——哎!(声音由低转中而长)到头了焉,
众: 夯一夯,一夯。(众人和后,连夯三遍,下同。)
号头: 另起行啦!
众: 夯一夯。
号头: 里花那个嵌来呀!(是说后圈花压着前圈花)
众: 夯一夯。
号头: 外花那个嵌,
众: 夯一夯,一夯。
号头: 千万别打眼镜圈。(别打眼镜圈,是说两圈之间不留空
 隙。)
众: 夯一夯来。
号头: 行嵌行来,
众: 夯一夯,
号头: 圈嵌那个圈,
众: 夯一夯,一夯。
  号头: 要打,就打金钱眼。(指三行过后,花花相嵌,圆圈中间自
然就形成一个金钱眼)
众: 夯一夯,一夯。
号头: 嗨!——  (进入高潮)
众: 吆来来嗨,嗨呀,嗨呀嗨呀嗨!
号头: 嗨——哎,那个土工队来,
众: 夯一夯来。
号头: 加油干哪!
众: 夯一夯。
号头: 耽误我们,
众: 夯一夯,一夯。
  号头: 可不行来,
众: 夯一夯。
  号头: 嗨——
众: 吆来来嗨,嗨呀,嗨呀嗨呀嗨!
  号头: 嗨——哎,平坯头的,
   众:夯一夯,一夯。
  号头: 抓紧平哪!
众: 夯一夯。
  ……
为了避免歌词重复,大号头叫了一段号后,二号头接着叫。二号头王保华因没文化,不会即兴编词,而唱民间小调则是他的强项,故以此代之。(号头唱,众人和,唱和形式同上段。)
走一山来又一山,
山上老头砍竹竿。
砍的长来长街卖,
砍的短来钓鱼竿。
  
  走一河来又一河,
河里有群大白鹅。
公鹅头边打着浪,
母鹅后边紧跟着。
走一洼来又一洼
洼子里边好庄稼。
高的是秫秫,
矮的是棉花。
棉花地里带西瓜,
……
乡愁里的打夯
  一天,江苏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来工地采访,老远,就被硪工队的号子声给吸引住了。他连忙停下自行车,从头到尾听了遍打夯歌词,并根据号子韵律,又编了一段新词。据黄新昌、顾宗喜两位耄耋老人(当时的硪工队员)的回忆,歌词大意是:
共产党领导实在好哎!
咱们当家做主人来。
大运河固堤防水患哪!
生命财产有保障来。
同志们呀,加油干哪!
幸福生活万年长来。
谁是英雄,谁好汉哪?
劳模会上比比看来。

  在记者的安排下,硪工们将新歌词融入进去,叫起号子打起夯来。记者架起照相机,打开录音机,拍了照,录了音,然后又把录音放了一遍。硪工们第一次见到这个不大的小话匣子里,清楚地传来他们的号子声及石硪夯地的咚咚声,感到无比的新鲜和兴奋。从此,号头顾克正那高亢激昂的打夯歌在大运河畔出了名。

斗转星移,世纪更替,大运河固堤迄今已六十余载,昔日,那功不可没的石硪,已被先进的轧路机、打夯机所取代,硪工队的号子也随之失去了用场。不过,现仍有个别老年爱好者,闲暇时,还会来上它几嗓子打夯歌。

(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陈艳@@@天涯草
    陈艳@@@天涯草 2023-12-05 19:27

    原来家乡还有硪工号子,作为大运河的儿女我竟然刚知道。感谢作者细腻的阐述号子的由来,真为我们的前辈感到骄傲!现在各行各业技术都先进了,但是前辈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后人,为国家的发展,人们生活有保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