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之乡:文/何文魁(四川)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状 - 知乎

保城乡是古西水县遗址,宋末元初。保城人民抗蒙反元作战英勇、顽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曲曲可歌可泣的雄壮赞歌。

保城乡不但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又是最早的革命红色之地。1932年曾暴发了震惊全川的“升保起义″。魁楼剑气冲星斗,圣域文光射日虹。这就是保城的真实写照。保城乡人们贯称:翰墨之乡,那是因为这个地方从古至今广出人才,文人雅士数不胜数。同时又是升钟湖文化研究协会的发源地。从1996年创办至今,己有500多名会员入会,一支声势浩大的文化队伍形成,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曾在《南充日报》和国内多家报刊、电视台报道过。

从古方面看,一村保城山举人有官厅;三村宋家坪、七村袁家嘴、十一村宋家嘴、石院坝有官厅知府;九村邓家坪有官厅翰林……

从上述遗存来看,人才济济。又特别是三村宋家坪人称:秀才村,贤达如云。十二村一科考中八位学子,官府赠匾“文林真宰″以示表彰。近现代更是人才辈出,市县级领导干部、军内团级以上干部不乏其人。

现保城小学部、初中部两所学校,在全县是名列前茅,每年中考成绩突出,录取名额连年夺冠。

在学校大门前的两棵豇豆树约有千多年,可见学校历史之悠久,文风之鼎盛。保城还有被毁了的武庙,俗称关帝庙,庙内供奉着蜀汉三雄,刘备、关羽、张飞。门前有石塔,上方有古建筑魁星楼和古西水县官衙,至今保存完好,立为文物保护单位,其造型如同京城皇宫,巧夺天工,堪称一绝。保城人习文从艺成为时尚,历来就有敬家坝的川戏、花灯。枣儿坪的川戏至今还在活动演出。宋家坪的地灯,水井坪的木偶,十村的傩戏,艺术门类繁多。特别是根艺成为潮流。保城从根艺的人多十余人,如:敬洪琳、高新德、宋金祥、刘正松、袁文平、宋科举……他们的作品保持原形,不人为雕琢,而是自生天成,栩栩如生。有龙虎凤、牛鹿熊、鹤猫狗、鹰雀……

他们的选材命题很有慧眼、创意,说啥像啥,打磨喷漆之后,无不拍手叫绝。

在书画上有:敬洪琳、杜松生是国家级书法家,袁文峰为画家。还有一大批可造之才紧跟其后。

在写诗作词、写文章方面也是保城人的拿手好戏。自升钟湖文化研究协会成立以来,有很多人都跃上了一个不低的档次。由一个普通农民成为诗人、作家。
在每届文化艺术节上参赛的作品种类繁多。文艺类如:川戏、傩戏、舞蹈、腰鼓、二胡、评书、唢呐……

艺术类如:书法、绘画、根艺、奇石、古玩、收藏品……

保城的文化氛围源远流长,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升钟湖片区如同一颗灿烂的明珠,熠熠生辉。给升钟湖这个响亮名字在国内知名度上增添一道闪亮的光环。如果说是:翰墨之乡,则当之无愧。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