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良璧老街 (作者:解广通)

实拍“太行第一槐”古村,百步三棵古槐树,最老树龄一千八百年-大河网
古老的良璧村,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从我儿时记忆起,我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良壁当年老街的盛景及逐步的变化,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刻在自己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从我上小学时,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原良璧小学门前东西大道,是青菜市。靠西头路北,有三间青砖瓦房,是老供销社。清晰记得当年一个是西马店较胖的老头在里当售货员。后来于安邦老先生在里边卖过布。直到路西新的供销社盖成了,老供销社才逐渐不用。听老年人讲,这条东西大道在解放前后是闹市。各种店铺一个挨着一个。光坊子店(旅馆)就开了二、三家。尽东头是出了名的东大门,因四户一带的村民赶台庄集或上岔河办事,必经过此门穿过良壁。

大槐树,从我儿时记忆起,盛夏时枝叶那么繁茂,可谓遮天蔽日。每到逄集这天,大槐树底下总来多家说大鼓的,拉平词的……,但只能摆一场,其余的只好吃二馍。春秋季节,原十三队解玉亮老先生门前一片空地,是出了名的大鼓场。但一进腊月,又成为鞭炮市。

大槐树向南不足一百米,大街路西是供销社。那是七十年代初重新翻建的五间大瓦房。南面三间卖杂货日用品,北面两间是烟酒柜。在那物资较匮乏的岁月,烟酒柜特吃香的。当时谁家有事需打点酒买点糖什么的,得托人使面子走后门才能办到。当年是石启标先生负责烟酒柜。当年良壁供销社,与岔河供销社不相上下。供销社的大院子里也供应煤炭,逢集也收肥猪。稍南斜对面,有四间草房,北面两间是小商店,南面两间是饭店。当年西桥头周先生在小商店当售货员。每年春节除夕这天,提着瓶打醬油醋的,得摆队等候。直到下午太阳不高了,周先生才能关门回家。每到春秋季节,逄集这天,在小商店门前卖煮熟死猪肉的,一盆挨一盆。有些人干脆打上四两散酒,切上半斤死猪肉,就在大街上尽兴地喝了起来。靠供销社南墙(大约在现刘广华先生开的酒店左右),向西有一胡同巷,当年是鸡蛋市。

再向南也就 是现在杜中臣先生门前东西南北路交叉口,是杂货摊子,当年是闹市。向东约三、四十米,也就是现在王先生开的五金店门前,是鱼市。再往东路北有个汪,称为鱼市汪,因卖鱼的人上汪里洗鱼或打点水喷鱼,因此而得名;向西,现孙发珍先生住的楼房,当年是一四合院,是医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个王结吧医生(外号),医术比较高,方圆附近有名,内外科都行。我那年十三岁,大腿跟长了一个恶疮,找王结吧医生看,他说必须动手术。我害怕极了,他一再安慰鼓励我:不要怕,一点不会疼的。真的,只有打麻药疼点,割的时候一点也未觉得疼。后来,李洪胜先生也在医院干几年。向南二、三十米,也就是现在刘先生开的超市,当年八十年代是两间草房,是油坊。清晰记得,当年贾培正和高宝增二位老先生负责油坊。再向南是大队部,大门朝西,是四合院。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良壁村才分南北村,良南新建村部住地。我一九六六年初中毕业,六七年就进了大队绿化队(也是宣传队),几乎天天在大队部。东屋三间排练节目;西屋三间,一间是过道,剩下的两间是总机房。当年是郭兰秀女士在里面负责转接电话。直到新世纪后,当年大队部的三间西屋,改建成储蓄银行,里面一直是解广亮先生和吴玉芹女士负责。现在肉市叉路口,当年也是有名的南大门。现在王士忠先生住的门前,一大片场地,是猪羊市。逢集日,羊被捆时发出哞——哞的喊声,猪秧子(猪苗)被逮时吱——吱的叫声,传向村外。路东,是曹家染坊,当年与良北杜家染坊一样驰名。曹家染坊向南,也就是现在李景宾先生开的商店左右,有一四合院,是姓李的开的坊子店,生意还很红火。

岔河老街列入第一批江苏省传统村落 - 淮安市洪泽区人民政府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现解宝新的楼房门前,有二间竖道屋,门朝西。门前支一个很长的东西向茶壶灶,上面排满了七八个大铁壶。一个四十来岁很瘦的壮年人负责拉风箱,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负责换壶装水。正如谭丰华老师所描写的那样:俩人的脸上始终布满了灰尘。

古老的良璧集,闻名方圆几十里,当年能与南岭集相提并论。周围几个村庄,不管谁家搞建筑维修,或者有什么大事要办,甚至生产队在收种的大忙季节,都有这样的口头禅:“过了集动工,”“过了集办。”都认为尽量不能耽误赶集。每到逄集,私家准备赶集卖东西的,头天就用各种形式压好了摊位。天亮不久,几十里以外的干货摊子就陆续来到。一进腊月,东乡重逄一带卖年货的,更早早来到。天刚蒙蒙亮,陈庆生老先生烧的那香味四溢的热粥,早已抬到街上。“喝热粥——!”这诱人的喊声,吸引着人们纷纷来到粥铺前。有的拿着茶缸,打满回家喝,更多的是盛满碗蹲着,站着慢慢喝。太阳要落山了,杂货摊子才开始拾掇收摊。天黑了,大街上仍有几个酒鬼在耍酒疯。

特别阴历三月二十七,良壁古庙会更是驰名苏北鲁南。头三天,东海县杂技团就已来到,圈围场地。七八十里以外的:那玩杂耍的、变魔术的、玩洋戏片的……也提前来到抢占场地。天刚蒙蒙亮,大街上已上满了人。“煎包好喽——!””油煎的豆腐——!”“胡椒辣汤——!……各种吆喝的声音此起彼伏,传向村外。早饭后,四面八方的人群,象潮水一样涌向大街。中午前后,大街上真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各种小吃铺前都围满了人。特别卖饭的大棚里边,几张桌子坐得满满的,四五个伙计忙不过来。更热闹的是南门东围沟堰上,那说大鼓的、拉平词的、唱扬琴的、拍玉鼓的……摆了七八场。都特别卖力,拿出绝话吸引听众。无意中形成了竞赛,看谁跟前人多!孩子们更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人群里边乱窜,纯属看热闹。有的不想走,有的一再催促“快走!看玩杂技去!”“你有钱?”笨蛋!瞅个机会,从围布下边钻进去!”“咱去看玩详戏片去!”“咱去撂圈去!”……直到下午三四点钟,人群才逐渐散去。黑天了,路两旁的大棚里边仍灯火辉煌,好多老头在里边喝酒闲聊。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木料市有时都能延伸到西湖小学门前。老粮库前东西南北叉路口,是牲口市,真是驴喊马叫!那几个讲行的,看谁能揽到生意!不时伸出手指向买主卖主比划着,嘴里说着一般人听不懂的暗语。还有岔河村来一家钉马掌的,生意十分红火。

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日益富裕,良壁街道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路两旁那一座座新盖的大楼,整齐的排列着。南北大街,东西大道,那么宽敞明亮,而且都是柏油马路。路两旁那一盏盏高耸的光伏灯,有序的排列着。走在大街上,真令人心旷神怡……

唉!令人惋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古老的良璧集却日趋衰败。今日的集市再也见不到以前的盛景了!……

(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0条)

  • 岁月传奇
    岁月传奇 2023-11-20 00:33

    写得真好,还是记忆中的老街热闹。读来如身临其境。点赞

  • MindyHu
    MindyHu 2023-11-18 18:50

    图文并茂,制作精美,支持老师!

  • 解广通
    解广通 2023-11-18 17:18

    多谢好友关注!

  • 解广通
    解广通 2023-11-18 16:43

    多谢关注留言花花花

  • 简简单单
    简简单单 2023-11-18 13:59

    老师描述的一些场景我们还能有些许的记忆,有几个熟悉又陌生的老先生名字几代人的情怀

  • 平安
    平安 2023-11-18 13:07

    牛牛牛牛

  • 京生
    京生 2023-11-18 06:44

    良壁我去过好几次,印象最深的大槐树和朋友的热情。为作者点赞!

  • 于祥忠
    于祥忠 2023-11-17 20:22

    良壁的“老街”那时虽然都是低矮的泥墙草屋,但它给人的感觉是热闹而充满生机,每逢集日那人声鼎沸、人潮涌动的景象让人流连忘返。现在的良壁街草屋换成了楼房,晚间的街道被电灯照耀的如同白昼,但却让人觉得是那样的冷清。良壁老街的变化也许就是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吧。
    解老师《记忆中的良壁老街》让我们留住了童年的记忆,为你的《老街》点赞!

  • 采菊东篱下
    采菊东篱下 2023-11-17 19:53

    一幅活脱脱的清明上河图,把良壁老街每一处景物原汁原味地搬到读者面前,我上二年级即到良壁读书,这些场景也亲眼目睹过,作者生于斯长于斯,有绝对的发言权,文章读起来亲切感人。

  • 愚叟心歌
    愚叟心歌 2023-11-17 19:03

    良璧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古槐与老街闻名一方,形成了特有地方文化,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解老师以细腻的笔法,再现了良璧老街的当时景象,值得一读。为解老师的美文佳作点赞!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