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秋寥落的原野(作者:马浩)

世界最美的秋景_好玩_GQ男士网

在深秋寥落的原野,秋水长天,不期然遇到一片金黄的稻田,眼睛想不放光都难,心绪像秋水一样无澜更难,没有人会对美无动于衷。

秋稻黄的美,是岁月的美,是劳动的美,亦是慢的美。

稻子不可能一栽下地,就会抽穗发黄,除非你用电脑合成。电脑合成的东西,便是快的结果,有点玩世不恭,关注的是表面的变化,感受不到生命的气息,没有灵魂。

而今,人们都在追求速度,快成为一种时尚,慢似乎成了老古董。快令人产生焦虑,怕一梦醒来,已落人之后,一味求快,往往会把从容、淡定,舒缓、静气丢弃一边,如同遇到秋稻黄了,便急切地立此存照,就想瞬间把美留在身边,却忽略了美是有过程的,美不是疾风暴雨,水过地皮湿。美是一种期待,一种回味,就像你栽的一盆花,给它浇水、松土,看着它慢慢成长,吐蕾开花。

如果你知道稻子的成长过程,相信对秋日金黄的稻子会有更深层的认识、感悟,你会发现,成熟的稻穗无不恭顺地低垂着头,宽厚谦和,那是稻子在向大地感恩,亦可以理解为对人的一种尊敬,大约它不想分清谁是过客,谁是主人。

春天,稻子要落谷了。

农人把稻种放在房梁上取下来(那是怕老鼠惦记想出来的招数)倒在水缸中,用木棒搅拌,瘪稻子便会漂浮上来,用竹笊篱把它们捞出来喂鸡鸭,沉在水底的,便是饱满的好稻种,接下来,便开始落谷育苗。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农活是按照节气来的,想按快进键都不行,不像城里的工厂,不分四季、阴晴、雨雪、昼夜,眼睛只盯着需求,盯着市场,抓先机。农作物需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不来虚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说的便是农作物。若是南辕北辙,想想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许多词语,都有着农耕文明的基因,长时间慢慢沉淀下来的,遇到了快字,不免要失神。

稻子从种子到秧苗,有个漫长的过程,稻种不急,农人亦不急,时间就更从容了,如沙漏里的沙慢慢流淌。不过,也有人心急。古时,有个宋国人,看着他家的禾苗老是不见长,心中着急,便想到一个妙招,他想帮着禾苗长快点,就把禾苗拔了起来,还向村人炫耀,儿子跑到田里一瞧,禾苗都打蔫了。不该快的,一快就会坏事。

“赤脚双双来插田,低头看见水中天。行行插得齐齐整,退步原来是向前。’民歌唱的是插秧的情景,读来却如同一首哲理诗。插秧是一件慢工,秧苗要一撮一撮地插,民歌唱的是旧时年岁的事情,而今人工插秧的少了,但即便是机械化,也只是提高了效率,缩短了过程而已,而非省略。农人插秧的过程,是化整为零,又集零为整的过程,前一个整,说的是秧苗,后一个整,指的是插好秧田,个中滋味,需要慢慢品评,细细回味。

稻子,是离不开水的,又不能过。水稻的成长,可以说是农人用水的艺术。为了更好地利用水,需有沟渠涵闸配套,开闸放水,闸门在摇把缓缓地摇动中,螺丝提杆一圈圈上升,闸门一丝丝闪开缝隙,水争先恐后从缝隙里挤出来,闸门不急水急,清亮的水流沿着长满青草的水渠潺缓流淌着,流到稻田,打开田间的小阀门,水涌进了稻地,农人扛着铁锹,在田中巡视着,看着秧苗在水中摇头晃脑,满眼的喜悦。

秧苗在农人的守护中,一天天长大,孕穗,抽穗,开花授粉,稻花香里说丰年,在一片蛙鸣声中,老农咬着烟管,眼瞅着稻子一天天成熟起来,感受着寻常烟火日子的静美。

一年一度秋风劲。金风一吹,水稻由绿慢慢转黄,芦花亦开始飞雪,雁鸣声声……就在这个时候,我们与金色的稻田相遇,误以为,稻子本来就在那儿的。世间,哪有本来的事。

作者简介:

马浩,江苏邳州人,现居南京。中高考热点作家,专栏作家。作品见《散文海外版》《散文百家》《延河》《四川文学》《雨花》《青春》《牡丹》《雪莲》《散文诗》《读者》《意林》《中外文摘》等数百家报刊。入选各类文集选本百余种。《井》《瓦》等数十篇美文被设计成中学语文试卷阅读题。著有《指间的沙》《给窗口加块玻璃》《万物有灵》《都将诗情付酩酊》《藏在诗词里的二十四节气》《应知故乡事》《理解苏东坡》等文集十余部。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