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日子里,我来到了座落于京杭大运河畔的邳州瑞荣斋,走进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艺术殿堂。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这里,首次是在刚刚建成开馆的时候,邳州文化研究会年会选在这里召开,让我开了眼界。这次来更使我大吃一惊,今非昔比了!三号厅设四间展室,面积扩大了,内容丰富了,意境升华了。赫赫煌煌,大气磅礴,可谓处处藏宝,屋屋储金,令人刮目相看!
走进展厅,不禁肃然起敬,室室书画齐芳,处处翰墨飘香。画出名门大家,书自翰林巨匠。珍品隨处可见,瑰宝触手可及。丹青生辉,翰墨飘香,目不暇接,万千气象——或委婉柔丽、精练清简;或雄浑豪放,大气磅礴。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並非常见的名家作品,均皆出自巨匠大师之手:廖静文、庞中华、娄述德、陈为松、吴艳萍、熊元吉、杨艾路、范婴子登等,都是他们亲力亲为、凝聚心血原作的无价之宝。
就说进门处的徐州著名篆刻家朱晓清先生的《抗疫百英谱》的百枚篆刻印章吧。他匠心巨制篆刻配发了颂扬抗疫期间的《百名抗疫英雄》的绘画作品《百英印章》,作者花费了36天之功,全神贯注,废寝忘食,用心游艺于秦汉古风,让作品风格浑厚古朴,外拙内巧,更施长冲短切刀法,兼取玉印的均齐流畅、将军印的浑朴沉雄,尽显男儿的浩然正气,受到了众口一词的称赞,曾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展出并贏得美誉,说它是镇馆之宝也不为过。把它展放在艺术馆的进门处,匠心彰显。
再看各室展出的丹青妙笔,各具神韵,更显功力。不管是工笔牡丹,还是写意虾趣,都是意趣盎然,妙手趣得,看似随手拈来,实乃神来之笔,情趣高雅,尽显风流;刘德荣的《虾趣》《神龙》等,似蕴藉齐白石大师之风韵,生动活泼,妙意横生,虽展一隅,也让人过目不忘——师法自然,浓淡恰好,技法娴熟,近乎乱真,自当刮目相看。
登上铺有红毯的二楼,倏忽蓦然开朗,这里阳光充足,各隔断间展示的墨宝、画作,琳琅满目,熠熠生辉。“翰染丹青皆妙手,墨香醇厚醉邑城”。真、草、隶、篆,浓墨淡抹,均皆上乘佳作,砚田无两。有前国家领导人廖承志致蒋经国书信的遗墨,有被称为”两岸文化交流第一人”张建富的台湾中华收藏家协会长的墨宝,还有大书毛主席诗词“北国风光……”、或苏东坡“大江东去……”气势恢宏、磅礴大气;当然也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柳暗花明又一村”田园诗人的悠然恬静。边看边想,细细揣摩,不管是诗是书是画,均皆艺高技绝,给后人留下了无尽宝藏!颜柳法度,“书圣”遗风,毛体神韵,程邈隶法……《中华魂》《黄河魂》遗韵在这里璀璨夺目、辉煌耀世,各呈神彩,尽显风流。
识荆为瑞院长,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邳县港务局工作,他在邳县水泥厂党委办宣传室工作,在县里召开的一次有关宣传工作会议上,他的发言颇有见地。会后彼此介绍竟是八义集老乡,隔河相望,近在咫尺……李诗仙云:“天生我材必有用”,后他奉调去了山东、北京,耳濡上都福音,目染京华风云,得以不断发展,更好施展才华,为国家和人民效力。今我专程来参观他创办的海峡两岸文化交流艺术馆,倍感亲切。他也早为我备好了许多书籍报刊杂志。此时正巧友人向其索求墨宝,他愉快答应。並立即来到创作室,我们也有幸现场观摩学习,只见他一边轻抚案纸,一边谦虚地向我们索题,我们让其“仍按自已思路”来。得知索宝人善经贸,他便略一沉思, 便挥毫泼墨,奋笔疾书”融通四海 德茂业盛”8字一挥而就,更嵌上”瑞荣斋”、”仁者寿”、”长留天地间”等多枚印章,更丰富了其作品内涵。笔法娴熟,力透纸背!在我们欣赏恭贺的时候,心中感慨万千啊!怪不得被众多老将军和名家庞中华、屈照林等撰文欣赏!据悉,其为全国各地仅书写招牌字书法已达260多处(幅)。
往事如烟,怎能不万千感慨呢!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青丝华发一瞬间呢……稍后,来客们坐在瑞荣斋宽大的沙发里,闲谈往日峥嵘岁月,畅抒当今盛世感言,不亦乐乎?来客许多是退休后的老文友,大都是花甲、古稀甚或耄耋之年了,垂垂老矣!但一说起书画文章,又都来了精神,有了共同语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家兴奋得和年轻人一样,在春天的花园里,说呀笑呀,唱呵跳呵……早忘记了自已的大把年纪和红尘俗世。无忧无虑,内心犹入桃花源一般的闲适、恬静、愉快和喜悦……,和我临座的汪诚谊先生,告诉我曾接任傅立华为邳州市委组织部长,后调徐州文化局任职,现在退休了,仍喜欢热爱文化事业,也是专来参观瑞荣斋的,说起话来文思泉涌、金句叠出,看来是一个有学问的文化人。我们愉快地留下微信。其实,这里不就是桃花源沙龙吗?大家心情愉悦,高谈阔论,没有危襟正坐,没有严肃拘谨。此时此刻,触景生情,我也斗胆感言曰:
午宴后,在座的亲朋好友,互道珍重,依依挥手告别。上午开车送我来的孙子尚未来到,热情的高飞院长让我坐上他的宝马,一路高速飞送我到家院里,连口水也未喝呢 ……
注:瑞荣斋暨邳州海峡两岸文化交流艺术馆,为2021年12月28日注册批准成立,已成为市文旅局、民政局主管的邳西新农村建没的文化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