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文化”一词 (作者:周 波)

中国文化素材设计图__传统文化_文化艺术_设计图库_昵图网nipic.com
不知朋友们注意到没有,自从“微信”普及以来,“文化”一词使用频率之高,已使人们感到这个词汇的“通货膨胀”。

大家都明白,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心灵之树上的果实。

大概是2013年开始有智能手机,“微信”也由此拉开序幕。十多年来,国人喜欢把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及一些有趣的群体行为,均提升到文化的层面去追根溯源,去诠释阐解,并成为一种习尚和时髦。

每天在微信群、圈里,什么酒文化、茶文化、食文化、陶瓷文化等古老传统文化,纷纷进入微信大军的视野,这自在情理之中;园林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成为不少学者、作家(写作者)的探讨话题,当也不穿凿附会;至于猴年有人话猴文化,鼠年有人说鼠文化,兔年有人论兔文化,便显得“文化”的价值大为贬值;还有的更邪乎,一些小报(小道消息)居然胡咧咧什么烟草文化、厠所文化、厨房文化等等,不免令人觉得是凿空之论,郢书燕说了。

大地浮浮沉沉,春秋来来往往。对于昨天的世界,曾有人满足也曾有人淡漠过它的野蛮和荒疏;面对当下5G时代,有人沉湎也有人追逐它文明里包裹着的自私与冷漠。要研究文化,就应该擎起真善美的大旗,与此同时,抑恶扬善、惜爱释怨,永远是一部人类常读常新的文化大书。

要提升民族文化素养,不能离开正直、坦荡、无私、宽厚,还有温和、刚强、平稳、智慧,这些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美德,应该在“文化人”身上不断熠熠生辉。
真正的文化人,进退取舍都应该以国家民族为先,个人荣辱得失于后,无论是喜悦,还是忧悲,都要自始至终萦系于人间的正义和自由。

历史对文化人、对作家(写作者)的筛选极为苛刻。这种筛选愈是严酷,对真正的文化人、对作家(写作者)则更具吸引力。但愿这些书写文化的大家们,继续像苦行僧那样去跋涉,去探求,因为探求的过程永远是美丽的。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