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文人谱华章 (作者:陈志宏)

论文理论基础写作 - 知乎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这话就是对邳州最好的写照。

邳州历史悠久,自有文字记录以来,有多个王朝在这里建国设郡立县。邳州土地肥沃,山川毓秀,物阜民丰,人才辈出。清代及其早前,邳州人就有八十部著作散见于《汉书》、《三国志》、《梁书》、《唐书》、《宋史》、《马氏经籍考》、《明诗综》、《四库全书》、等书。家父写过一百零二万字的邳州名人传记文学《古邑风流》,上下部中就收录了从古至今二百多位名人,其中搞文艺创作的就占三分之一多。因此,我对邳州人的文学创作情况比较了解。从黄石公授书到南朝齐氏三兄弟(溉、沆、洽)为萧梁显学,都各有诗文集。明代的散曲家陈铎,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成就卓越,在散曲的创作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到了清代,邳州人在诗文创作方面更不得了了,在全国知名人士就达四十个。这些人从邳州走向全国,对提高邳州的知名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张文醇、秋山、王九成、黄奋基的诗文中,则大量反映邳州人民困苦的诗篇较多,揭露了清朝政府腐败无能。

民国时期,吕家骥、刘仁航的著作影响力较大。尤其是刘仁航著作甚丰,被世人誉为"北方学者"。戴维藩、张南冥、庄端甫在民国时期中国诗坛上非常活跃。其中庄端甫的长篇叙事诗《春梦词》,于民国三十五年在中央日报《泱泱》副刊上发表,洋洋洒洒近三千言,获得了强烈反响。

新中国成立后七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们邳州人在文学创作领域成就最高的当数程树榛。他虽是个理科大学生,但由于从小热爱文学,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不久就写出了《大学时代》和《钢铁巨人》这两部长篇小说。影响较大,后来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改革开放初期,程树榛的报告文学《励精图治》获得了较高的荣誉。因此,他从东北调到北京任《人民文学》主编。继程树榛名声大操后,又一位青年作家张天民崭露头角,他发表在南京《青春》杂志上的短篇小说《第九个售货亭》,获得一九八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后来,姜天民又写了长篇小说《真情》和许多中短篇小说。可是正当他计划写《白门楼轶事》百部宏伟巨著时,因肝病英年早逝,使得这部书没有完成。当然,邳州近二百万的人口这样大的城市,建国后出了一个两个的文化名人不足为奇。可是,另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公元2 0 2 3年度一下子能出现三名国家级的写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这在邳州是史无前例的。人们常说:"积财不如积德;积德不如积智。"这话我信。人一旦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追求精神需求是无尽的。再就是,人的快乐和幸福,往往都是在追求和奋斗的过程中得到体验的。所以,幸福和快乐就是在奋斗的过程中,其实结果真的不那么重要了。

就拿王计兵来说,《赶时间的人》,难道说,只是为了接单挣钱而追赶时间的吗?他从小就有远大的目标,伟大的理想,只不过为了文学从没有放弃罢了。人啊!仔细想想,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始终坚持初衷不改,就能达到理想的彼岸。有人说王计兵走时,碰上了机遇,要不是"三年防疫",他很难有今天。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王计兵的机遇是他勤劳奋斗的结果,是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用心声的总结,也是一个拾荒人的呐喊:

"赶时间的人
作者  王计兵
从空气里赶出风。
从风里赶出刀子。
从骨头里赶出火。
从火里赶出水。
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

赶时间的人良好的职业道德,得到了一个等价的回报。王计兵是位知恩图报的人,他从来没有忘记发现他诗歌创作才华的邳州作协常务副主席杨华。

如果说王计兵是"千里马"的话,那么杨华就是"伯乐"。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对于诗歌来说,杨华也是用毕生的精力来追求的。杨华懂得诗歌的内在含义,他深知写好诗首先要做好人。所以,当他发现了王计兵创作诗歌才华后,首先把他介绍加入徐州作协会员。然后大加鼓励,二人经常促膝交谈,探讨诗歌创作技巧。他们的共同体会就是要深入生活,在繁忙的工作中,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然后及时的记录下来,为日后创作,提供有利的材料。这样,王计兵的诗就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首先得到了网民的认可和赞赏,点击量突破了两千万,然后,受到了央视等媒体的采访报道。

王计兵成功了,出名后他什么时候都不会忘记杨华的支持和帮助。所以,杨华也经常同我谈起王计兵这个人好。

当然,好的作品,只有好品德的人才能写出来,三观不正的人,是永远写不出来好作品的。

我和杨华,认识快有二十年了。记得那还是2 0 0 4年的5月1 8日星期六。这天,天气很好,因为一连下了几天雨,刚刚放晴。邳州的空气清新鲜洁,给人舒适凉爽的感觉。我应吕伦老师的邀请,和他一同前往富丽酒店三楼会议室,参加《杨华自选诗一百首》新书发布会。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就认识了。二十年前的我和杨华,他还是在青葱岁月里,而我已人到中年。那时候的他激情澎湃,豪情满怀,说话谈吐举止,就能看出他将后有一番大的追求,大的事业,一定会有大的飞跃。可是.我虽说人逾四十,但是,由于粗俗无知,不懂的诗的内涵,没有感觉到他的诗歌有多好。我粗略的翻阅了一下,连同他装新书的啄木鸟小手提包束之高阁在书架上多年,落了一层灰后,才又拿下来擦擦,仍然,还是没有看。说实话,那时候,我就看小说,对诗歌毫无兴趣。那会儿还有一个误区,就是好拿当下的诗和张若虚的诗比,一比就感觉《春江花月夜》好。所以,杨华的《杨华自选诗一百首》,我读了十年都没读完。可这十年,我的阅读量在四千多万字。后来,杨华到我家来玩,我还把他给我的手提包和包里装的书拿给他看,他说我是个有心人。说实话,自从杨华当选我们邳州市作协常务副主席,我才观注他的一些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诗。二十年过去了,他诗的艺术性和内涵都不可和二十年前相题并论了。他的诗歌上升到了国家级层面上的高度了。"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杨华的诗歌,还是多依农村题材为主,他用诗歌创作技巧,把农民形象写的入情入理,看后让人感觉非常亲切。我们邳州人戴舒兰的乡情诗是被公认写的好,杨华的诗只在他上,这一点我毫不夸张和吹捧,不信你在网上搜索比一比就岀来了。写到这,什么话都不必多说,杨华今年当选为中国作协会员,实至名归,我这观点,是用他的作品来说话的。

写到这,我们邳州人,今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另一名会员的就是高福岗同志。高福岗同志,我不认识,但也没看过他的著作,听说他的长篇小说写得非常好。记得是2 0 2 1年我到通城广场市政务大厅给儿子转档案,要复印文件的时候,我到政务大厅门口路南有家烟酒百货里复印资料时,那位大约有四十左右岁的漂亮女同志捧着高福岗同志的长篇小说《激战禹王山》看。我顿时觉得惊奇,在这浮躁的社会里,竟然她能在这不安静的环境里读书,一般的书是读不下去的。于是,我就不好意思说:"同志,给我复印点资料。"她舍不得的把书放下。我问她书就这么好看,她说好看,并说是作者送她的。她还对我说,这部书正在改编拍电视连续剧呢?从那,我就深深的记清高福岗这个名了。后来,在"邳州文化网"上看到他一两篇文章,文笔不错,于是就反复阅读,感觉很好,印象就更深刻了。去年,听人说,他又出版了新书《老龙潭》,我也没阅读过,有点遗憾。我们邳州人写的文章,我读了不少。尤其是邳州作协前主席那些长篇小说,写了那么多部,真是难能可贵。是他掀起了邳州长篇小说的创作浪潮,我们很感谢他。

今年是邳州人有史以来第一次入选三位中国作协会员,请读者们,记住他们的名字:杨华、高福岗、王计兵。

恭喜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不负中国人民的重望,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来。

(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