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根雕在古代已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并形成为一个独特的艺术门类,受到人们的珍爱。邳州邳城汤家村袁宗保1944年1月出生,今年75岁了。他五年前在河边捡到一个树根,朋友帮他把树根抬回家,然后等风干了,把树根做了一个根雕,从此喜欢上了根雕。他的根雕作品《狗年大吉》去年在湖北荆州第三届全国老年才艺大赛中获得金奖。退休近20 年来(57岁时提前退休),袁宗保在根雕中找到了生活乐趣。6月24日,笔者坐着李斌的私家车慕名去采访。和邳州速读联络站黄兴洲、栗洪民、周峰、马其亚、李斌、胡敏等人来到邳城汤家村袁宗保的家中,只见家中随处可见根雕作品,有动物、人物,也有一些故事性作品。瞪着大眼睛的小狗、活灵活现的蛇和龙……原本是枯木的树根,在75岁袁宗保老人的双手之下,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工艺品,很多作品备受收藏者的青睐。
一般根雕材料到了手上,基本脑中就有了最终的模样,只需要稍作处理就可以了,根雕好不好,主要在选材,选材好,就成功了一半。“根雕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袁老拿起一根看似普通的木头说,这些都是他从山沟或河床地带捡来的,树根捡回来时大都带有树皮和疤痕,也有裂痕,裂痕中还有沙子和石头,这些都需要清理。袁老的100多件根雕中,有些就是为了清理这些沙子或石子而自己动手制作的。有时制作好后,朋友来到家里看好,就送给了朋友。邳州速读联络站里就有他的两件根雕作品。
“我在乎形似,也在乎神似,树根像什么就加工成什么。”袁老在柴火堆旁边,他拿起一个树根准备做一个“睡美人”的作品。 在选材上,从山坡上、道路旁、河边拣;从农家的柴火堆和园林丢弃的桩头、废根中挑选。袁老很喜欢椿树根,椿树硬,用它雕刻,不变形。
袁老在5年前就喜欢艺术,也有做木工和绘画的功底,根雕对他来说就比较容易上手。“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首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袁老抚摸着一个个根雕作品说,根雕是一件沉静专一的事,开始看不出什么,要去发现,要慢慢打磨,然后它就会呈现出引人注目的美。
喜欢上根雕五年来,袁老的生活充满了挑战和乐趣。“很多人问我,七十多岁了,为什么还能每天充满活力,我的回答就是,因为我热爱生活。”袁老说,捡拾树根,打磨树根,就是体能的锻炼,观察树根,创作树根,又是脑力的锻炼,体力和脑力都在活动,人就会精神饱满。现在,每当看到这些作品,他都会想起这是在哪找的树根,原先是个什么样子,最终亲手又怎样为它定型……如今,根雕俨然已经成为他生活经历的纪念品。他说:他已经把根雕艺术当做了生命的一部分,未来还要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