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3 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中华肿瘤杂志》上曾发表了一篇文章《2016 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公布了 2016 年我国总体发病率前 10 位的恶性肿瘤为: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子宫颈癌、脑肿瘤、胰腺癌。
其中:
女性发病率前 10 位恶性肿瘤为: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胃癌、子宫颈癌、肝癌、子宫体癌、卵巢癌、脑肿瘤。
男性发病率前 10 位恶性肿瘤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胰腺癌、淋巴癌、脑肿瘤。
这 5 大危险因素
促使正常细胞癌变
虽然确诊得了癌症是很突然的一件事情,但癌症的发生却不是突然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慢性的、多阶段的过程。从正常细胞演变为癌细胞,再形成危及人体健康的肿瘤,通常需要 10 年至 20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并且需要在外界危险因素的长期作用之下,才能完成这个演变。
那么有哪些因素会诱发癌症呢?除了不可控的遗传因素外,老龄化也是促使正常细胞演变为癌细胞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此外,《癌症预防与筛查指南(科普版)》还指出,其他能够诱发癌症的危险因素还包括:
1
行为因素
如:主动吸烟、二手烟暴露、饮酒、缺乏锻炼等。
2
感染因素
如:幽门螺杆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EB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嗜T-淋巴病毒 1 型、人类疱疹病毒 8 型、华支睾吸虫等。
3
饮食因素
如:水果、蔬菜、膳食纤维、全谷物摄入不足,红肉、深加工肉类和腌制类食品食用过多,摄入被黄曲霉毒素、砷等致癌物污染的食物和水等。
4
代谢因素
如:超重/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5
环境因素
如:职业危险因素暴露、室内外空气污染物暴露、电离辐射及紫外线过度照射等。
好消息是,上述 5 种危险因素都是可防可控的!
不同癌症如何预防?
建议这样做
癌症并非不可控制,我们并非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一路嚣张地攻城略地。恰恰相反,癌症是一类可防可控的慢性病。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
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
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所以,只要我们实施癌症的三级预防策略,就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生概率、延缓癌症的发展速度,并且减轻癌症带来的疾病负担。癌症的三级预防策略是指:
1
一级预防
指病因预防,尽量避免或减少危险因素暴露,降低癌症发病风险。
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与癌症相关的危险因素、及时接种疫苗等措施,我国约有45%的癌症是可以有效预防的。
一级预防措施
戒烟
我国约有1/4的癌症引起的死亡与吸烟有关,因此,戒烟是最经济也最有效的防癌措施。吸烟者应当尽早戒烟,电子烟也不能吸。好消息是,无论何时戒烟,都会大大降低个体的罹患疾病和癌症的风险。不吸烟者也应当尽量远离二手烟、三手烟暴露的环境。
远离致癌病原体
我们应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预防肝癌、子宫颈癌。
同时避免过早性生活(初次性行为小于16岁,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减少高危性行为,预防子宫颈癌、口腔癌、阴道癌。
也要避免接触疫水(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称为疫水,接触疫水是感染血吸虫病的唯一途径),勿食钉螺(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预防由血吸虫病引发的前列腺癌、膀胱癌、肝癌、结肠癌等多种癌症。
且不要口对口喂养婴幼儿,聚餐时提倡使用公筷,预防包括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在内的消化道癌症。
限酒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要超过25克,成年女性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要超过15克,且儿童、少年、妊娠妇女、哺乳期女性等特殊人群,是一滴酒都不应该饮用的。
保持健康的体重
我们应该通过适度运动,及合理的膳食模式,将体重保持在健康的范围内。我国卫健委发布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2021)》中规定的中国成人的体重分类标准是:
1. BMI<18.5 kg/㎡ 为体重过低;
2. BMI 在 18.5~23.9 kg/㎡ 为体重正常;
3. BMI 在 24~27.9 kg/㎡ 为超重;
4. BMI≥28 kg/㎡ 为肥胖。
注:BMI=体重/身高²(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