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散忆之三 : 一连岁月(下):文/李敬亚

新兵成功蜕变 百余公里野营拉练无一掉队 - 中国军网

巍巍青山從入云!

我们背着背包向山顶出发了。

虽然有路,但十分陡峭。开始还行,越走越艰难,这么冷的天,身上却拧出汗来。每向上爬十几米,就得停下来歇歇喘口气。我们都是在平原长大的,这是第一次爬山,而且是负重而上,也算第一次行军拉练,情景难忘。后来才知道,营部也在山上。那时,营里也没有車,营长和教导员每人一匹马,走在这条道上,就要下马牵着走。我们午后时分到达山上,登高望远,群山连绵环抱,我第一次领略了“无限风光在險峰”的壮丽!

我们先到连部食堂吃饭,后被各自班里来人接走。到了老连队,进了班里,就有真到家了的感觉。从此就要和这些战友朝夕相处,以至到好几年复员为止吧。

我们二排长刘松高是山东曹县人,个子不高,面带微笑和我握手,感到很可亲。我们班长张铁礼也是山东曹县人,高大个头,红扑扑的脸膛,是六六年入伍的老兵。副班长左栓成是河北河间县人,六八年入伍。黄安芝和陳敬丰是河南新菜县人,六八年入伍,彭万顺是四川中江人,六九年入伍。沈登娃是山西洪洞县人,与刘现夫和我三个人是新兵。

我们排住在半山腰的山洞里,也就是战备坑道。虽然有被服,但很粗糙。不通电,白天也是漆黑一片,靠点煤油灯照亮。记得洞口向阳,排长刘松高住在最外面,虽是高架双人床,上面也没安排人住,放一些东西。

往里去,是四班。靠东墙的双架床上下铺都住人,四班长杨正新,个子不高,但十分英俊帅气,他去邳县接兵时认识的我。记得四班战友有:徐培洪、郭东雨、范春杰、唐明贵、褚衍达、陈金辉和李为敏等。

紧挨着四班的是二机班,班长李秀敬是河南新莱县人,与楊正新都是六八年兵。二机班战友有:邱金胜、张礼顺、曹照云、彭先华、朱坤伦、张学仁、韩守金、刘太勤和郭万夫等。

在二机班高架床对面有一小门,里头是一间不大的房间。我们五班就住在里面:班长张铁礼和副班长左栓成,还有黄安芝、陈敬丰、彭万顺、李敬亚、申登娃、刘现夫、张云亮和周俊青等。这间山洞一点亮光都没有,铺的是铺板,上面放上草垫子十几个人挤在一起。

二机班北头有个套间小门,留有台阶,出进极不方便。六班住在里面,班长是姚元贵,他在王思妮排长训完新兵后,提干命令就下来了。六班战友有:张新中、芮文平、满方全、杜建明、张荣华和张效先,楊百寿是付班长。

因双人床是东西放着,通道很窄只能单人通过,如对面走来就侧身而过。就在这样条件下,清楚记得搞过一次夜间紧急集合。我第一次经历这样行动,漆黑一片,没有任何亮光,又不准说话。我害怕而十分慌乱。刘松高排长小声命令,谁先完成谁先出洞口,防止拥挤。对这次突然行动,记忆十分深刻。

一排三排也都住在坑道里,只有四排和连部炊事班住在山坡,是地方牧场的房子。连部门前有一个不大的操场,对面又是一座高山。各个山头吃水洗脸都要到连部牧场来背水上去,吃饭也用保温桶背上去,每餐饭菜由各班拿盆打上去吃,汤也是用保温桶背上的。吃的是二米饭也叫哥俩好,前面专文介绍过。每逢星期天能吃一顿包子或水饺。条件虽然艰苦,但战友们没有人叫苦,都很充实快乐。

以上,我如数家珍地列出好多战友的名单,那是我后来调出一连去了自行火炮连,因思念战友在日记本上默记下来的。同时,也记下了当时全连官兵的名字。有好几个人怎么也想不起来,肯定不全,请没有记上的老战友不要生气。虽然是一长串人名的记录,却成了我今天十分珍贵的回忆。不光记下你们的名字,也非常思念天各一方的战友,更追忆咱们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