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
-
葛峄烽火:连载 (作者:顾勤功)
小 侦 查 员 徐州沦陷后,日寇对东陇海铁路线两侧进行疯狂地扫荡。老三营的指战员们英勇奋战,突破敌人的包围圈向皖北开进。 三连炊事班的老班长杜群 ,肩挑行军鍋走在队伍最后头。走一段…
-
葛 峄 烽 火:连载(作者:顾勤功)
诺 言 一九四二年,是抗战最艰苦的一年。在日伪疯狂的扫荡和蚕食下,我苏皖 边区根据地面积越来越小。为了打破敌人的囚笼政策,扩大活动空间,新四军老三营(独立营)试图向海(海洲)郑(郑…
-
葛峄烽火:连载(作者:顾勤功)
不 报 此 仇 誓 不 休 赵老錾,原名赵安然,是邳睢一带出了名的石匠。因其家中无田可耕,居家三口就靠他这一把锤子几把錾来维持生计。他一年四季手握锤把,肩背錾包走乡串户,边走边喊;…
-
致敬,李超时将军:衡思文
李超时,原名李振华,1906年2月1日生,碾庄镇才庄村人。 李超时幼年聪颖好学,读过私塾、高小,后考入省立第十中学,即现在的徐州一中,在那里他结识了郭子化、解慕棠等进步青年,接触了…
-
碧血横飞广州城 ——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徐国泰(作者:曹树斌)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者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矣也,碧血横飞,浩…
-
英雄杨宗志 (作者:衡思文)
杨宗志,1923年生,碾庄镇泗庄村人。 日寇入侵,国难当头。1940年,怀着对日寇的满腔仇恨,杨宗志参加了新四军。 1942年,杨宗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过睢宁战役、曹八集战斗…
-
淮海战役碾庄战场考察记 (作者:陈奕通)
1948年11月22日,随着黄百韬战死,国民党第七兵团5个军十余万人在碾庄地区全军覆没,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宣告结束。碾庄战役的十几天中,这片方圆不过五公里的土地上发生过什么?70年后…
-
王杰故里金乡行( 作者 : 黄兴洲)
为配合军旅作家路兴录老先生撰写长篇巨著《惊雷彩虹》,我们一行三人路兴录,黄兴洲,刘波涛,驱车来到王杰家乡一一山东省金乡县王杰故里。 接待我们的是金乡县第一中学(原王杰中学)校史办赵…
-
八义集镇王庄村革命战士英雄谱(王以太)
在古老的大运河支流,房亭河畔,在风景秀丽的黄山北麓,坐落着一个美丽而英雄的村庄——王庄村。在这个由大王庄小王庄两个自然村组成的村子里,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王姓,但也有少数吴姓、马姓、孙…
-
张可春:徐州会战周恩来观全局进献胜略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彻底打败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
-
张可春:徐州会战张爱萍为救国不辱使命
1938年3月9日,在武汉的周恩来和叶剑英把中共参谋团高参张爱萍找过来。周恩来说:“爱萍,给你一个特殊任务。“什么任务?”张爱萍问。 叶剑英说:“你去徐州会一会李宗仁…
-
张可春:徐州会战共产党高举民族统一战线旗帜
中国共产党在徐州会战中的领导地位及深远影响(三) 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由于共产党的努力和诚意,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为了徐州会战的胜利,周恩来及时提议第五战区成立文化动员委…
-
十八个闪亮的英雄坐标|张可春
记忆,终将褪色,但精神不会死去;历史,或可沉默无声,但真实不可磨灭。八十年过去了,徐州会战的峥嵘岁月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台儿庄大战和禹王山阻击战的枪声却时常回响在耳边。 祖国是最坚定…
-
千锤百练朝鲜老兵袁启楼(黄兴洲)
袁启楼,今年91岁,抗美援朝老兵,1950年入朝作战,历任警侦连文教,营文教,团宣教助理,火线上任连指导员,特务连指导员,1953年回国,曾获抗美援朝国际勋功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