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邳州运河号子又唱响,老船民希望传承下去(作者:张晓培)

听!邳州运河号子又唱响,老船民希望传承下去(作者:张晓培)

”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 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既唱出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和英雄气概,也道出了 ” 船工号子 ” 曾经的辉煌。

” 嘿拉拉嘿呀,唉嗨呦 ……” 清晨,在江苏新沂窑湾大运河边,石长青和刘广顺两位老人哼唱起记忆深处的号子声,手和身体自然地跟随节奏做起摇撸动作。对他们来说,这号子是从骨子里、血液中喊出来的,是船工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旋律。

如今,运河之上,飘摇的木船消失了,拉纤的身影不见了,空中飘荡的号子声,也被江风越吹越远。这濒临消失的劳动者之歌该如何保留、传承?近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邳州、新沂等地,寻访这大运河上最美的声音。

听!邳州运河号子又唱响,老船民希望传承下去(作者:张晓培)

△石长青(左)和刘广顺(右)

嘹嘹船工号,几代船民的灵魂

” 我生在运河边,住在运河边,喝运河水长大。”71 岁的刘广顺,出生在船工世家,打小就跟着爷爷和父亲在运河上跑船,一年 365 天都在船上,幼时便学会了船工号子。

” 船工号子是劳动人民的口号,号子一响,大家有了节奏,劲往一处使,就不感觉疲倦了。” 谈起几十年前的跑船往事,刘广顺仍记忆犹新。” 算上我这一代,我家已经有 7 代人在大运河上跑船。以前条件艰苦,船上生,河里长,婚宴都摆在船舱里。”

刘广顺说,他们靠水吃水,运河的繁荣让家里的船从小木船变成了水泥船、钢船,日子忙活却很幸福。” 一边跑船,一边唱着号子,这就是我的童年。”

水深时摇橹,水浅时拉纤 …… 行船过程中每到需要出力的时候,号子声都会响起。” 使点劲呀,嗨嘿呀,趴趴腰呀,嗨嘿呀 ……” 聊起运河上的往事,刘广顺总会情不自禁地唱几句。” 那时候很多老板需要雇船工跑船,谁唱的号子好,谁声音洪亮,谁的报酬就高。”

船工号子,是船工们在拉纤、行船过程中,为了力往一处使而自然形成的一种口号。刘广顺说,他对号子的感情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号子声是祖辈们自强不息的精神遗存,早已融入几代船民的生命中。

听!邳州运河号子又唱响,老船民希望传承下去(作者:张晓培)

△石长青

抢救性保护,船工号子申遗成功

邳州位于苏鲁交界处,微山湖南岸,历史上,大运河邳州段是漕粮北运的重要通道,新中国成立后,又成为北煤南运的水上交通干道。

” 我祖籍邳州,或者说没有祖籍,就是随着船飘,可以说是听着父辈们的号子声长大的。” 今年 66 岁的石长青,对运河号子也有着难解的情缘。眼看身边会唱号子的老人越来越少,石长青急了,他想把这珍贵的声音保存下来。

” 最难的就是找人,找会唱号子的人,有的老年人也只记得几句,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慢慢才整理出来。” 多年来,石长青通过到处打听,遍访昔日老船工,走访老码头,将他们口中的号子整理成录音,一点一滴补充完善,一字一句推敲凿磨,” 船工号子 ” 的章节韵律,又渐渐从老船工们的朦胧记忆中被唤醒。

听!邳州运河号子又唱响,老船民希望传承下去(作者:张晓培)

△拉纤号子

听!邳州运河号子又唱响,老船民希望传承下去(作者:张晓培)

△起锚号子

听!邳州运河号子又唱响,老船民希望传承下去(作者:张晓培)

△撑篙号子

” 整理好一听到完整版,心脏就扑通扑通跳,太激动人心了。” 石长青介绍,邳州的船工号子按劳动工序分为六类,即起锚号子、撑篙号子、摇橹号子、拉纤号子、打蓬号子、绞关号子,通常都是一人领唱,其余众人和,领、和呼应紧凑,大多为语气词,没有特定的歌词内容,一般都随物起兴,曲调或宛转悠扬,或高亢有力。

石长青不仅将这些号子整理了出来,还组织排练演唱宣传,让一个时代的旋律再次响彻运河两岸。

听!邳州运河号子又唱响,老船民希望传承下去(作者:张晓培)

△石长青(左 1)和刘广顺(左 2)在绞关

” 再不收集整理,就真的来不及了,目前邳州会唱号子的不到 10 人,而且都年事已高。” 石长青说,2014 年,在邳州市政府和当地文化部门的努力下,邳州运河船工号子成功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长青和刘广顺成为邳州运河船工号子代表性传承人。

记者了解到,由于邳州的运河水势平稳,没有激流和险滩,所以邳州运河船工号子喊起来比较悠闲,在长期地传唱中,又广泛地吸取融入了运河沿岸地方戏曲、曲艺和民歌声腔,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韵律,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年轻人来了!让珍贵的运河文化遗产 ” 活起来 “

悠悠运河水,嗨哟船工号,铿锵民族魂。

为了守住几代船民的灵魂,邳州运河船工号子被当地文化部门精心编排后搬上舞台,让更多人了解到了运河上那个时代的强音。

听!邳州运河号子又唱响,老船民希望传承下去(作者:张晓培)

△矿大学生彭义康(右)在跟着师父学唱船工号子

” 手放松一点,就是摇撸的动作 ……” 在窑湾运河边,1997 年出生的盐城小伙彭义康,正跟着石长青和刘广顺认真学唱船工号子。” 他是我的徒弟,也会是以后的传承人。” 看着小彭踏实学习的样子,石长青满脸自豪。

彭义康在中国矿业大学读研二,学的是音乐专业民族音乐研究与实践方向,一年前机缘巧合接触到了邳州运河船工号子,便拜师学艺,直至今天。

” 我感觉旋律非常好听,无论是音乐的艺术性还是师父们对号子的执著,都深深打动了我,我会好好投入认真学习,通过我的力量把它传唱下去。” 彭义康告诉记者,虽然船工号子已失去了活态,但音乐里充分体现出了船工们的拼搏精神,这种精神是号子这种音乐里所独有的,更值得保护与传承。

” 今后我可能会用各种方式,比如把号子编排进戏剧作品,或是和流行音乐相结合,用更多年轻人更易接受的方式,把船工号子传承下去。” 彭义康说,他会尽己所能不断赋予号子新的时代活力,另外也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更好地去传承这项艺术。

记者采访时,邳州市摄影家贾传军一直用手中相机记录下船工号子生动的演绎,他说,自己生在运河,长在运河,工作也在运河上,他对运河有一种独有的情愫。” 船工号子是运河上特有的文化,我会用照片及视频把它记录下来,让珍贵的运河文化遗产‘活起来’。”

贾传军有个计划,他打算系统地实地取景拍摄,请会唱号子的老船工登船还原行船时几个环节,记录下几代船民记忆深处的号子声。

” 我还有个小心愿,希望把我们邳州运河船工号子的声音,捐赠给大运河博物馆,让更多人听一听。” 石长青说。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