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的马路 :文/徐敬军

门前的马路 :文/徐敬军

门前有一条南北马路,北连台儿庄,枣庄,南到燕子埠公社,榶棣埠村的东西307国道,这条国道东到连云港西到新疆。

五十年代,乡亲们都叫马路,很少叫公路,所谓的马路,其实是一条沙石路,路上通行的大都是:马车,牛车,驴车,平板车,独轮手推车与行人,汽车很少很少,偶尔看到军车与货车,五十年代骑自行车的人很少,路人基本冷冷清清。

六十年代,交通变化不大,汽车略为多了些。夏天晚上乘凉,村上人喜欢到马路边乘凉,抗着麦衫子,草蓆,男女老少都在马路边。
夜间,偶尔过来一辆汽车,大灯一照,马路二边都是休息的男人和女人。

这条马路最热闹的时候是,每年阴历四月八,和四月十八台儿庄庙会,中秋节,过新年这条路上遍涌满人群,最热闹的是四月八这一天,家家户户,全村的大人小孩都去赶台儿庄庙会,路上从早晨到晚上人流不断。四月八庙会的前几天,这条马路就热闹了,各种车辆从南往台儿庄赶:卖小鸡小鸭的,卖生产用具的,卖生活用品的,卖儿童玩具的,成车的花篮,泥娃娃,竹喇叭,迷住了小孩子的眼睛!活猪活羊,还有卖家俱的,都源源不断赶往台儿庄。

四月初八这天庙会,不管有钱沒有钱的都去赶会,沒有钱的人,多是为看热闹。台儿庄赶会的人山人海,大街小巷都是人,各个市场人满为患,人欢马叫,人挤人,说书的唱戏的,烧香拜佛的,许愿的,男女婚姻,生男生女,学生考学,这一天都到庙上烧香跪拜!

跑旱船,社戏走了一波,又来一波,电影院一天到晚放不停!整个台儿庄沸腾了!

赶会的男人大都买些镰刀,蓆夾子,准备割麦的东西,女人买些生活用品,青菜,咸鱼等,小青年买个草帽戴在头上,十分漂亮,十分神气,小女孩买花篮,泥娃娃等,小男孩买竹喇叭,水枪,也很多什么也不买,主要为了看热闹,饱眼福,看场电影,吃个冰棍,吃碗粉条就满足了。庙会这天到晚上月亮出来,这条马路才算静下来。

门前的马路 :文/徐敬军

这条沙石马路,到深秋又热闹起来,天气好的时候,从沂蒙山区源源不断的小推车,装满姜,一队队南下,从村中马路上穿过。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大串联,大游行的战斗队,红旗飘飘,雄赳赳,气昂昂,袖戴红卫兵,唱着歌,高呼口号,从这条马路上经过。

每年过春节,这条村中马路又热闹起来,每个村的文艺宣传队,边唱边跳,鞭炮齐鸣,锁呐声声年前公社拜年,从大年三十开始汇演,一直演到正月十五,公社大礼堂每晚都很热闹,戏声传遍整个村庄的夜空。

八十年代,修上了水泥路。

二O一O年后,又修上柏油路,这条原先的马路,变成道宽宽,路平平,车多多的苏北鲁南重要通道,车流如潮,白天夜里车流不息。
过去的马路已成历史。

道路在改变,社会大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得到飞速改善,吃穿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家家户户有车,不是小车就是电动车,老人骑着电动车接送小孩上下学。

门前的公路,热闹着,奔腾着,通向希望的未来!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无畏
    无畏 2023-01-23 20:30

    那个年代的事能记得如此清晰,老徐你是个人才